鱼苗培育用集装箱及其培育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91741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4 2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鱼苗培育用集装箱及系统,属于养殖领域。集装箱包括增氧机构和具有封闭容纳腔的本体,本体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进水管、排污排水管、出鱼口、放鱼口和定时自动投饵装置;第一进水管、排污排水管、出鱼口、放鱼口和定时自动投饵装置的出料口均与容纳腔连通,位于出鱼口周围的本体外壁上设置有可拆卸或可开合的第一密封件,位于放鱼口周围的本体外壁上设置有可拆卸或可开合的第二密封件,排污排水管靠近本体的一端上设置有拦网;容纳腔内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温度传感器、PH值传感器、氨氮传感器、溶解氧传感器和防水摄像头;增氧机构的输出端与容纳腔连通。系统包括控制单元、集装箱、空气能热水器和池塘形成的水循环系统。

Container for fry cultivation and its cultiva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鱼苗培育用集装箱及其培育系统
本技术涉及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鱼苗培育用集装箱及其培育系统。
技术介绍
罗非鱼是我国淡水养殖的主导品种和支柱产业,近年来罗非鱼养殖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罗非鱼属热带、亚热带鱼类,其生长适宜水温为16~34℃,最适宜温度范围为22~30℃,繁殖适宜水温为20~30℃,低于16℃罗非鱼即停止生长,水温在10℃以下持续时间超过2天即开始出现死亡,7~10℃死亡率达到90%以上。因此,罗非鱼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都不能自然越冬,每年由于低温寒潮而造成罗非鱼大量死亡,从而致使罗非鱼鱼苗越冬成活率不高,导致早春苗供应不足。此外,目前困扰罗非鱼养殖的另一大难题就是链球菌病,该病发病高峰期往往是在每年的7-9月份,发病死亡率高达30-90%。目前尚未有效的根治措施。因此,如果在早春季节能够培育出大规格的鱼苗供应给养殖户饲养,经过3个多月培育罗非鱼就能够在7月份初上市,从而避开链球菌的发病高峰期,减少养殖户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能够提升早春鱼苗成活率的鱼苗培育用集装箱及其培育系统。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创造的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鱼苗培育用集装箱,其包括增氧机构和具有封闭的容纳腔的本体,本体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进水管、排污排水管、出鱼口、放鱼口和定时自动投饵装置;第一进水管、排污排水管、出鱼口、放鱼口和定时自动投饵装置的出料口均与容纳腔连通,位于出鱼口周围的本体外壁上设置有可拆卸或可开合的第一密封件,位于放鱼口周围的本体外壁上设置有可拆卸或可开合的第二密封件,排污排水管靠近本体的一端上设置有拦网;容纳腔内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温度传感器、PH值传感器、氨氮传感器、溶解氧传感器和防水摄像头;增氧机构的输出端与容纳腔连通;容纳腔底部设置有可升降的饵料投喂台,饵料投喂台位于定时自动投饵装置的出料口下方。进一步地,防水摄像头的数量为多个,其分布于容纳腔的角落。进一步地,出鱼口呈向外张开的鱼嘴状,且出鱼口位于本体的侧壁下方。进一步地,第一进水管延伸至容纳腔内,且进水管末端延伸出多个分支水管,各分支水管环形分布于容纳腔的侧壁顶部;分支水管的末端均设置有具有过水孔的分流件,分流件所在平面与紧邻分流件的容纳腔侧壁之间的夹角a大于0°。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鱼苗培育系统,其包括控制单元和上述的集装箱;第一进水管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第一进水管的另一端与空气能热水器的出口端连接,空气能热水器的进口端通过第二进水管与用于放置在池塘内的水泵连接;排污排水管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排污排水管与池塘连通,池塘内设置水质净化系统;控制单元包括与空气能热水器、水泵、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定时自动投饵装置、液位传感器、温度传感器、PH值传感器、氨氮传感器、溶解氧传感器、防水摄像头、增氧机构和饵料投喂台连接的工作站,工作站通过网络与服务器通信,服务器通过网络与客户终端通信。进一步地,客户终端为C/S客户终端或Web客户终端或安装有客户端软件的手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鱼苗培育系统运行时的工作过程如下:通过客户终端或工作站对空气能热水器、水泵、定时自动投饵装置、液位传感器、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温度传感器、PH值传感器、氨氮传感器、溶解氧传感器、防水摄像头和增氧机构工作的启停进行自动或手动控制。当工作站接收到的实时温度、氨氮量和PH值中任意一个偏离工作站内部设置的相应阀值时,工作站随即控制第二电磁阀开启一段时间t1,使得容纳腔内的部分水体流出,然后控制水泵和空气能热水器工作一段时间t2,使得经过池塘水质净化系统处理后的优良水体进入到空气能热水器里面的水体温度升高至设定范围,然后控制第二电磁阀开启一段时间t3,使得空气能热水器内加热的水体经过第二进水管流入容纳腔内,循环上述过程,直至实时温度、氨氮量和PH值均达到工作站内设定的相应标准值,如此形成一个封闭水循环系统,实现容纳腔内水体水质性能的自动优化。系统正常运行过程中,定时自动投饵装置根据工作站内设置的参数进行定时饲料投喂。一旦工作站监测到液位小于阀值下限,随即控制水泵和空气能热水器工作一段时间后控制第二电磁阀开启一段时间,以补充容纳腔内的水体总量。循环上述步骤,直至水位达到阀值上限,以实现液位保障功能。一旦工作站监测到溶解氧低于阀值,随即控制增氧机构工作一段时间t4,以向容纳腔内的水体送新鲜空气。同时,工作人员可以利用放鱼口投入药品以预防或杀灭病害。利用与工作站连接的可升降的饵料投喂台,自动调节饵料投喂台的高度,以适应鱼苗在不同生长期的生活习性。待容纳腔内的鱼苗完成养殖后,通过客户终端或工作站开启出鱼模式:工作站控制第二电磁阀开启一段时间t5(此模式中,空气能热水器、水泵、定时自动投饵装置、液位传感器、第一电磁阀、温度传感器、PH值传感器、氨氮传感器、溶解氧传感器和增氧机构均停止工作),以排出容纳腔内的大部分水体。然后利用出鱼口将苗种排出。该集装箱和系统不仅能适用于罗非鱼鱼苗的培育还可以适用于其他鱼苗的培育。综上,该鱼苗培育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容纳腔内水体的液位、温度、氨氮量、PH值、溶解氧量的实时监测和自动控制。同时能够自动定时投喂饲料,以满足鱼苗的生长需求。并且能够远程可视化地直观了解到容纳腔内的视频信息,以便用户及时发现异常,并作出相应调整措施。从而大大提升了鱼苗成活率,同时可以减轻劳动强度,方便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了生产管理的自动化程度。附图说明图1为具体实施例中集装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饵料投喂台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集装箱中分流件与本体侧壁和分支水管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具体实施例中鱼苗培育系统的连接框图;图5为图4中控制部分的原理框图。其中,1、第一进水管;2、本体;3、第二密封件;4、定时自动投饵装置;5、液位传感器;6、防水摄像头;7、出鱼口;8、分支水管;9、第一密封件;10、排污排水管;11、温度传感器;12、PH值传感器;14、氨氮传感器;15、溶解氧传感器;16、分流件;17、池塘;18、水泵;19、第二进水管;20、空气能热水器;21、第一电磁阀;22、第二电磁阀;23、进水;24、饵料投喂台;25、环形纳米微孔增氧管道;26、罗茨风机增氧机;27、防水气缸;28、平台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以便于本
的技术人员理解本技术。但应该清楚,下文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在不脱离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任何创造性劳动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该鱼苗培育用集装箱包括增氧机构和具有容纳腔的本体2,本体2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进水管1、排污排水管10、出鱼口7、放鱼口和定时自动投饵装置4;第一进水管1、排污排水管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鱼苗培育用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增氧机构和具有封闭的容纳腔的本体(2),所述本体(2)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进水管(1)、排污排水管(10)、出鱼口(7)、放鱼口和定时自动投饵装置(4);所述第一进水管(1)、排污排水管(10)、出鱼口(7)、放鱼口和定时自动投饵装置(4)的出料口均与所述容纳腔连通,位于出鱼口(7)周围的本体(2)外壁上设置有可拆卸或可开合的第一密封件(9),位于放鱼口周围的本体(2)外壁上设置有可拆卸或可开合的第二密封件(3),所述排污排水管(10)靠近所述本体(2)的一端上设置有拦网;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液位传感器(5)、温度传感器(11)、PH值传感器(12)、氨氮传感器(14)、溶解氧传感器(15)和防水摄像头(6);所述增氧机构的输出端与容纳腔连通;所述容纳腔底部设置有可升降的饵料投喂台(24),所述饵料投喂台(24)位于定时自动投饵装置(4)的出料口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鱼苗培育用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增氧机构和具有封闭的容纳腔的本体(2),所述本体(2)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进水管(1)、排污排水管(10)、出鱼口(7)、放鱼口和定时自动投饵装置(4);所述第一进水管(1)、排污排水管(10)、出鱼口(7)、放鱼口和定时自动投饵装置(4)的出料口均与所述容纳腔连通,位于出鱼口(7)周围的本体(2)外壁上设置有可拆卸或可开合的第一密封件(9),位于放鱼口周围的本体(2)外壁上设置有可拆卸或可开合的第二密封件(3),所述排污排水管(10)靠近所述本体(2)的一端上设置有拦网;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液位传感器(5)、温度传感器(11)、PH值传感器(12)、氨氮传感器(14)、溶解氧传感器(15)和防水摄像头(6);所述增氧机构的输出端与容纳腔连通;所述容纳腔底部设置有可升降的饵料投喂台(24),所述饵料投喂台(24)位于定时自动投饵装置(4)的出料口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摄像头(6)的数量为多个,其分布于所述容纳腔的角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出鱼口(7)呈向外张开的鱼嘴状,且出鱼口(7)位于所述本体(2)的侧壁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管(1)延伸至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贵东朱佳杰王海洋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汇一禾种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