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种植初期用栽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1719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4 2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林下种植初期用栽培装置,包括苗床本体和支脚,所述支脚设置于苗床本体底部四角处,所述苗床本体底部中间位置设置有储水箱,储水箱中设置有抽水泵,且抽水泵的一端为出水管,出水管延伸至储水箱外,所述苗床本体中设置有输水管,输水管呈U形结构两端头垂直穿过苗床本体底部且输水管的端头上还设置有喷头,所述苗床本体底部穿设有湿度传感器和pH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林下种植初期用栽培装置,能方便于对植株的灌溉并能检测土壤的含水量和酸碱度,以利于提供给植株更好的生长环境。

Cultivation device for the initial stage of under forest plan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林下种植初期用栽培装置
本技术涉及种植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林下种植初期用栽培装置。
技术介绍
如今,在大力提倡生态农业的背景下,林下种养成为种养热门项目。林下种植、养殖是一种资源多重利用的高效经济模式,不仅有很好的生态效益,也能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林下种养让广阔的林地产生经济效益,弥补林地前期见效慢、效益低的问题。而在林下种植幼苗初期,植株较为脆弱,难以抵抗恶劣的天气,因此,在初期都要在苗床或一些栽培装置上进行栽培种植,以避免恶劣环境对植株造成影响,提高植株成活率,以便于后期进行林下种植,而现有的栽培装置不便于进行灌溉和缺少土壤检测设备,难以满足人们的种植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林下种植初期用栽培装置,能方便于对植株的灌溉并能检测土壤的含水量和酸碱度,以利于提供给植株更好的生长环境。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林下种植初期用栽培装置,包括苗床本体和支脚,所述支脚设置于苗床本体底部四角处,所述苗床本体底部中间位置设置有储水箱,储水箱中设置有抽水泵,且抽水泵的一端为出水管,出水管延伸至储水箱外,所述苗床本体中设置有输水管,输水管呈U形结构两端头垂直穿过苗床本体底部且输水管的端头上还设置有喷头,所述苗床本体底部穿设有湿度传感器和pH传感器。进一步的,所述支脚和储水箱底部均设置有万向轮。进一步的,所述输水管上设有进水管,进水管通过橡胶软管与储水箱上的出水管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苗床本体侧壁上设置有显示设备,所述湿度传感器和pH传感器与显示设备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苗床本体内还包括由钢板围成矩形的种植区,所述钢板的高度低于苗床本体侧壁的高度且钢板上还间隔设置有透气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在该种植苗床上设置有储水箱和与其连通的输水管,以便于对植株进行浇水灌溉,输水管与喷头连接,使其浇灌范围更广水分更均匀,且储水箱设置于种植苗床下,还能对苗床中部起到支撑作用,在苗床下方设置有湿度传感器和pH传感器,能检测土壤的湿度和酸碱度,以利于对植株的生长环境进行把握监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苗床本体俯视图。图3为苗床本体纵截面图。图中,1-苗床本体、2-支脚、3-万向轮、4-储水箱、5-抽水泵、6-出水管、7-橡胶软管、8-输水管、9-喷头、10-显示设备、11-湿度传感器、12-pH传感器、13-钢板、131-透气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参考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林下种植初期用栽培装置,包括苗床本体1和支脚2,所述支脚2设置于苗床本体1底部四角处,所述苗床本体1底部中间位置设置有储水箱4,储水箱4的设置一方面可储存水量另一方面还用于对苗床本体1的中部器支撑作用,防止苗床本体1中部塌陷,储水箱4中设置有抽水泵5,且抽水泵5的一端为出水管6,出水管6延伸至储水箱4外,所述苗床本体1中设置有输水管8,输水管8呈U形结构两端头垂直穿过苗床本体1底部且输水管8的端头上还设置有喷头9,所述苗床本体1底部穿设有湿度传感器11和pH传感器12,通过设置这两传感器以监控土壤的湿度和酸碱度,以利于提供给植株更好的生长环境。实施例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是,为了便于移动该种植苗床,所述支脚2和储水箱4底部均设置有万向轮3,如遇雷雨或大风等恶劣天气时以便于将该栽培装置移入室内。实施例3: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是,为了便于将储水箱4中的水输送至输水管8中进行浇灌,所述输水管8上设有进水管,进水管通过橡胶软管7与储水箱4上的出水管6连接。实施例4: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是,所述苗床本体1侧壁上设置有显示设备10,所述湿度传感器11和pH传感器12与显示设备10电连接,湿度传感器11和pH传感器12上检测到的数值能在显示设备10上进行显示。实施例5:参考图2-3所示,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是,所述苗床本体1内还包括由钢板13围成矩形的种植区,所述钢板13的高度低于苗床本体1侧壁的高度且钢板13上还间隔设置有透气孔131,钢板13的高度低于苗床本体1侧壁高度能达到溢流的效果,当灌溉的水量较多时,水可溢流到钢板13与苗床本体1侧壁之间的区域中,且钢板13上设有透气孔131,以便于透气排水,有利于根部的生长。尽管这里参照本技术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形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林下种植初期用栽培装置,包括苗床本体(1)和支脚(2),所述支脚(2)设置于苗床本体(1)底部四角处,其特征在于:所述苗床本体(1)底部中间位置设置有储水箱(4),储水箱(4)中设置有抽水泵(5),且抽水泵(5)的一端为出水管(6),出水管(6)延伸至储水箱(4)外,所述苗床本体(1)中设置有输水管(8),输水管(8)呈U形结构两端头垂直穿过苗床本体(1)底部且输水管(8)的端头上还设置有喷头(9),所述苗床本体(1)底部穿设有湿度传感器(11)和pH传感器(12)。/n

【技术特征摘要】
1.林下种植初期用栽培装置,包括苗床本体(1)和支脚(2),所述支脚(2)设置于苗床本体(1)底部四角处,其特征在于:所述苗床本体(1)底部中间位置设置有储水箱(4),储水箱(4)中设置有抽水泵(5),且抽水泵(5)的一端为出水管(6),出水管(6)延伸至储水箱(4)外,所述苗床本体(1)中设置有输水管(8),输水管(8)呈U形结构两端头垂直穿过苗床本体(1)底部且输水管(8)的端头上还设置有喷头(9),所述苗床本体(1)底部穿设有湿度传感器(11)和pH传感器(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林下种植初期用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2)和储水箱(4)底部均设置有万向轮(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星池
申请(专利权)人:普洱市天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