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料电池极板厚度检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912795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4 21: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燃料电池极板厚度检测系统,其包括:承载装置(1),能够承载燃料电池的极板(2)于其上,下压装置(3),能够下压所述极板(2)于所述承载装置(1)上;所述承载装置(1)还能够对所述极板(2)进行定位和固定作用;和/或,还包括压紧装置(4),所述压紧装置(4)能够将所述下压装置(3)压紧在所述极板(2)上、以对所述极板(2)形成定位和固定作用;还包括位置传感器(5),其能够检测得出被定位固定完成后的所述极板(2)的厚度信息或位置信息。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对极板形成有效的定位固定作用,通过位置传感器对极板的厚度信息进行检查,精确地检测出极板的厚度或位置,检测过程快速而高效。

A fuel cell plate thickness detec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料电池极板厚度检测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燃料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燃料电池极板厚度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燃料电池是一项非常有前景的能源技术,与现有的传统能量转化技术相比,燃料电池具有许多优点,包括更高的能量转化效率、污染物零排放、无运动部件工作安静等。燃料电池有多种类型,本专利技术聚焦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领域。虽然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具有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双极板是核心部件,在整个燃料电池电堆重量和成本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及常见外观,发挥的主要作用如下:①为电堆起结构支撑作用;②为参与反应的氢气、空气及冷却电堆的冷却液三种介质提供流通通道(或称为“流场”),同时又将三种介质隔离开;③导电作用,将各个单电池串联成一个整堆。双极板流场的结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燃料电池各介质分配的均匀性以及生成的水的排水性能,而这两项指标对于燃料电池的性能十分重要。因此,需要从设计方面周全考虑双极板流场的结构;从加工方面严格控制双极板流场成型精度。常见的质子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料电池极板厚度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承载装置(1),能够承载燃料电池的极板(2)于其上,/n下压装置(3),能够下压所述极板(2)于所述承载装置(1)上;/n所述承载装置(1)还能够对所述极板(2)进行定位和固定作用;和/或,还包括压紧装置(4),所述压紧装置(4)能够将所述下压装置(3)压紧在所述极板(2)上、以对所述极板(2)形成定位和固定作用;/n还包括位置传感器(5),其能够检测得出被定位固定完成后的所述极板(2)的厚度信息或位置信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料电池极板厚度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载装置(1),能够承载燃料电池的极板(2)于其上,
下压装置(3),能够下压所述极板(2)于所述承载装置(1)上;
所述承载装置(1)还能够对所述极板(2)进行定位和固定作用;和/或,还包括压紧装置(4),所述压紧装置(4)能够将所述下压装置(3)压紧在所述极板(2)上、以对所述极板(2)形成定位和固定作用;
还包括位置传感器(5),其能够检测得出被定位固定完成后的所述极板(2)的厚度信息或位置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装置(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结构(11);所述极板(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定位结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11)与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匹配对接;和/或,所述下压装置(3)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定位结构(31),所述第一定位结构(11)与所述第三定位结构(31)匹配对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定位结构(11)为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和所述第三定位结构(31)为定位销。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装置(1)为电磁吸盘(12)的结构,能够产生磁力以吸引所述下压装置(3)对所述极板(2)进行压紧。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紧装置(4)为气动压紧装置,能够产生压力而对所述下压装置(3)产生压紧力而压紧所述极板(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润王海峰袁蕴超冯翌祝传贺王利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锋源氢能科技有限公司锋源新创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