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明良专利>正文

折收架的底座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0987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折收架的底座构造,包括有第一连结座及第二连结座,配合枢接于折收架的底部实施,其中该:第一连结座,其枢接有第一补强杆,该第一连结座的底面设有第一卡合槽;第二连结座,与第一连结座互相交叉重叠套合,其枢接有第二补强杆,该第二连结座的顶面设有第二卡合槽,又第一补强杆及第二补强杆枢接于折收架的底部,藉之使折收架撑开时可加强支撑强度及收合后体积缩小。(*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折收架,特别是指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折 收架的底座构造。
技术介绍
按,目前许多日常用品的设计趋势已走向可收合减小体积,与一 物多用的通用模式,以利于不使用时,方便收藏,或可转换搭配组合的对象,而多用途的规划设计,如公告号第M243088号r多功能折收 架的补强支撑结构J的专利前案中,其主要是采用数支可伸缩且相隔 适长距离的立杆,于其相邻立杆间设置一组中央交错枢结的剪式交叉 连杆,其立杆相对剪式交叉连杆的上、下端设具枢接座,并与交叉连 杆呈现枢连状态,其于每一立杆下端的枢接座上枢接有补强杆,而向 中心倾斜伸置共同枢接于一连结座上,各补强杆枢接于枢接座上的端 部,分别卡抵于枢接座底面,而另一端部则靠抵于连结座上,藉以提 供折收架一补强作用。然而,该结构于使用时,因单一的连结座承受底部的重量,其支 撑强度不够时,易使立杆及补强杆于长久使用后有弯曲变形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折收架的底座构造,使折收架撑开 时可加强其撑开的强度以承受大的重量,并当折收架完全收纳时,可 缩小体积,方便收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折收架的底座构造,该底座包括有第一连结座及第二连结座,配合枢接于折收架的底 部,其中,第一连结座,枢接有第一补强杆,该第一连结座的底面设 有第一卡合槽;第二连结座,与第一连结座互相交叉重迭套合,其枢 接有第二补强杆,该第二连结座的顶面设有第二卡合槽,又第一补强 杆及第二补强杆枢接于折收架的底部。上述该第一卡合槽与第二卡合槽分别设为十字型,并互呈45。角偏移。上述折收架设有第 一立杆,设有四支,其上端固接有第 一枢接座,下端设有第二枢接座;第二立杆,设有四支,其分别设立于每一相邻 的第一立杆之间,第二立杆的上端固接有第三枢接座,而其下端i殳有 第四枢接座;剪式交叉连杆,其以二组成对而反向设置于每一相邻的 第一立杆及笫二立杆之间;第一补强杆,设有第一杆端及第二杆端, 其中第 一杆端枢接于第二枢接座上,而第二杆端则枢接至第 一连结 座;第二补强杆,设有第一杆端及第二杆端,其中第一杆端枢接于第 四枢接座上,而第二杆端则枢接至第二连结座。上述该剪式交叉连杆的二侧分别形成有第一杆端、第二杆端、第 三杆端、第四杆端。上述该第一枢接座设有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与相邻剪式交叉连 杆的第一杆端枢接。上述该第三枢接座设有第 一端及第二端,分别与相邻剪式交叉连 杆的第三杆端柩接。上述该第二枢接座设有第一端、第二端及第三端,其中该第一端、 第二端与相邻剪式交叉连杆的第二杆端枢4妄,而第三端则与第一补强杆的第一杆端柩接。上述该第四枢接座设有第一端、第二端及第三端,其中该第一端、 第二端与相邻剪式交叉连杆的第四杆端枢接,而第三端则与第二补强 杆的第一杆端柩接。采用上述方案,由于本技术的折收架的底座构造设有第一连 结座及第二连结座,该两连结座互相交叉重叠套合;且第一连结座枢 接有第一补强杆,第一连结座底面设有第一卡合槽;第二连结座枢接 有第二补强軒,第二连结座顶面设有第二卡合槽;于实际使用时,本 技术具有下列优点1、 本技术于撑开时,其第一连结座底面与第二连结座的顶 面,可以互相重叠交叉卡合,具有极佳的支撑强度。2、 本技术于收合时,其第一连结座及第二连结座,可上下 分离,具有折收时体积小及收纳方便等优点。附困说明图l为本技术的撑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连结座、第二连结座的立体放大图; 图3为本技术的部份分解图; 图4为本技术的折收架开始向上折收的立体图; 图5为本技术的折收架完全收合的立体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 第一立杆 112第-"^端 122第二端2 第二立杆 212第二端 221第一端 223 -iiSi"3剪式交叉连杆 33第三杆端 31 、第一杆端 33 、第三杆端4 第一补强杆5 第二补强杆 6第一连结座 7第二连结座具体实施方式首先,如附图说明图1、图2及图3所示,本技术的底座包括有第一 连结座6及第二连结座7,配合枢接于折收架的底部实施,其中折收 架包括有第一立杆l,其设有四支并相对直立于四周,其上端固接有第一 枢接座ll,该笫一柩接座ll设有第一端lll及第二端ll2,而第一立杆 l的下端设有可供伸缩移动的第二枢接座12,该第二枢接座12的侧边 分别设有第一端121、第二端122及第三端123,又第二枢接座U的下 端装设有轮子124,以供方便移动。第二立杆2,其设有四支,并分别设立于每一相邻的第一立杆l之间,第二立杆2的上端固接有第三枢接座n,该第三枢接座n设有第一端211及第二端212,而第二立軒2的下端设有可供伸缩移动的第 四枢接座22,该第四枢接座22的侧边分别设有第一端221、第二端222 及第三端223,又第四枢接座22的下端装设有轮子224,以供方便移动。11第一枢接座 12第二枢接座 123第三端 21第三枢接座 22第四枢接座 222第二端 224轮子 31第一杆端 34第四杆端 32 、第二杆端 34 、第四杆端 41第一杆端 51第一杆端 61第一卡合槽 71第二卡合槽111第一端 121笫一端 124轮子 211第一端32 第二杆端 3 、剪式交Xi^杆42第二杆端 52第二杆端剪式交叉连杆3、 3 、,其以二组成对而反向设置于每一相邻的第 一立杆1及第二立杆2之间,该等剪式交叉连杆3、 3 '的二侧分别形成 有第一杆端31、 31 、、第二杆端32、 32 、、第三杆端33、 33 、及第四 杆端34、 34 、,其中剪式交叉连杆3、 3 、的第一杆端31、 31 、共同枢 接于第一枢接座11的第一端111及第二端112,又剪式交叉连杆3、 3 、的第二杆端32、 32 、则共同枢接于第二枢接座12的第一端121及第 二端122,又剪式交叉连杆3、 3 ,的第三杆端33、 33 、则共同枢接于 第三枢接座21的第一端211及第二端212,另剪式交叉连杆3、 3、之第 四杆端34、34 、,共同枢接于笫四枢接座22的第一端221及第二端222。第一补强杆4,设有四支,其设有第一杆端41及第二杆端42,其 中第一杆端41分别枢接于第二枢接座12的第三端123上。第二补强杆5,设有四支,其设有第一杆端51及第二杆端52,其中 第一杆端51分别枢接于第四枢接座22的第三端223上。底座的第一连结座6,第一补强杆4的第二杆端42共同枢接于此, 该第一连结座6的底面"i更有十字形的第一卡合槽61。第二连结座7,第二补强杆5的第二杆端52共同枢接于此,该第二 连结座7的頂面设有十字形的第二卡合槽71,而该第二连结座7的第二 卡合槽71与第一连结座6的第一卡合槽61互呈45。角偏移。伸展时,四支第一立杆l、第二立杆2适随二组成对而反向设置的 剪式交叉连杆3、 3、的张离,而分别向外移动展开,使第一立杆l及 第二立杆2分别直立,藉以完全拉伸第一补强杆4及第二补强杆5,则 第一连结座6底面十字形的第一卡合槽61及第二连结座7顶面十字形 的第二卡*71可以互相交叉重迭卡合,藉以提供各第 一立杆1与第 一补强杆4及第二立杆2与第二补强杆5补强支撑的效果;如此一来, 即使整个架体承受大重量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折收架的底座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底座包括有第一连结座及第二连结座,其中,    第一连结座,枢接有第一补强杆,该第一连结座的底面设有第一卡合槽;    第二连结座,与第一连结座互相交叉重叠套合,其枢接有第二补强杆,该第二连结座的顶面设有第二卡合槽,又第一补强杆及第二补强杆枢接于折收架的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明良
申请(专利权)人:蔡明良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