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压三相线路切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0706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14: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压三相线路切换器,包括贴合设置的第一接触开关和第二接触开关,所述第一接触开关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一端盖,第二接触开关包括第二外壳和第二端盖,第一端盖和第二外壳贴合设置,第一接触开关内部具有A相切换开关,第二接触开关内部具有B相切换开关,在A相切换开关和B相切换开关下方分别设有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本装置安装在低压供电线路系统中后,能够实现快速进行电路切换,从而解决现有三相切换装置负载较重、线损较大的问题,有效保证电流平衡,保证供电系统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压三相线路切换器
本技术涉及电力供电领域,具体是一种低压三相线路切换器。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行各业对供电可靠性和智能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表箱广泛用于住宅建筑和民用电力改造项目。特别是近年来,一方面,国家增加了对电力基础设施和城市化的投资。国家对公共设施投入巨资,对电表箱的需求量逐年增加,电表箱的用电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另一方面,在用电过程中,人们对电表箱的智能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在低压配电网络系统中,存在大量的单相,非对称,非线性和冲击负载。三相负载系统随机改变。这些负载将导致配电系统的三相不平衡。不平衡的三相负载会引起供电系统的三相电压和电流不平衡,造成电网的负序电压和负序电流。影响电源质量,从而增加线路损耗并降低电源可靠性。中国供电系统的低压供电线路采用三相四线供电方式,容易出现电源负载不均衡和单相偏压,从而降低了供电质量。偏置相线电压太低,容易烧断,影响正常。电力的使用也增加了不必要的电力损失,这会影响电力供应系统的效率。近年来,国家电网对部分低压供电线路网络进行了技术改造,解决了线径,配电容量小等问题。然而,随着城乡生活水平的提高,大负荷家用电器飙升,并出现了三相负荷不平衡。仍然无处不在。在生产和生产电力中,当三相负载不平衡时,变压器处于不对称运行状态。增加变压器损耗(包括空载损耗和负载损耗)。根据变压器运行规定,运行中变压器的中性线电流不得超过变压器低压侧额定电流的25%。另外,三相负载的不平衡运行会导致变压器的零序电流过大,局部金属部件的温升甚至可能导致变压器烧坏。三相电压不平衡的发生将导致电流不平衡的几倍。在感应电动机中反向转矩增加,使得电动机的温度升高,效率降低,能量消耗增加,振动发生,并且输出损失受到影响。这些阶段之间的不平衡可能导致电气设备的使用寿命缩短,加快设备部件更换的频率,并增加设备维护的成本。断路器允许电流裕度减小,并且当负载改变或交替时可能发生过载和短路。过大的不平衡电流流入中性线,导致中性线变粗。三相四线制连接方式,当三相负载平衡时,线损最小;当单相负载较重时,两相负载较轻,线损增量较小;当单相负载较重时,单相负载较轻,当第三相负载为平均负载时,线损增量较大;当相负载较轻,两相负载较重时,线损增量最大。当三相负载不平衡时,无论负载分布如何,电流不平衡都会更大,线损增量也会更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压三相线路切换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低压三相线路切换器,包括贴合设置的第一接触开关和第二接触开关,所述第一接触开关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一端盖,第二接触开关包括第二外壳和第二端盖,第一端盖和第二外壳贴合设置,第一接触开关内部具有A相切换开关,第二接触开关内部具有B相切换开关,在A相切换开关和B相切换开关下方分别设有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且切换开关与其相对应的旋转轴传动连接,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同轴设置并在其中插入连杆,所述A相切换开关上方具有固定在第一外壳上的A相入线槽和与其电性连接的A相入线接头,所述B相切换开关上方具有固定在第二外壳上的B相入线端和与其电性连接的B相入线接头,所述A相切换开关和B相切换开关错位设置;所述连杆连接有外部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为双向转动电机,所述第二接触开关内还设有出线端,出线端位于B相切换开关下方,出线端还连接有出线接头,且出线端与A相切换开关、B相切换开关分别通过不同线路电性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A相入线接头、B相入线接头和出线接头的接口均位于装置整体同一侧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安装在低压供电线路系统中后,能够实现快速进行电路切换,从而解决现有三相切换装置负载较重、线损较大的问题,有效保证电流平衡,保证供电系统的正常工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A相分闸B相合闸的状态图。图3为A相合闸B相分闸的状态图。图中1-第一外壳,11-第一端盖,12-第一旋转轴,13-A相切换开关,14-A相入线槽,15-A相入线接头,2-第二外壳,21-第二端盖,22-第二旋转轴,23-B相切换开关,24-B相入线端,25-B相入线接头,3-出线端,31-出线接头,4-连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请参阅图1-3,一种低压三相线路切换器,包括贴合设置的第一接触开关和第二接触开关,所述第一接触开关包括第一外壳1和第一端盖11,第二接触开关包括第二外壳2和第二端盖21,第一端盖11和第二外壳2贴合设置,第一接触开关内部具有A相切换开关13,第二接触开关内部具有B相切换开关23,在A相切换开关13和B相切换开关23下方分别设有第一旋转轴12和第二旋转轴22,且切换开关与其相对应的旋转轴传动连接,第一旋转轴12和第二旋转轴22同轴设置并在其中插入连杆4,连杆4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一旋转轴12和第二旋转轴22同步转动,同步带动与其对应的切换开关在水平方向上改变位置,所述A相切换开关13上方具有固定在第一外壳1上的A相入线槽14和与其电性连接的A相入线接头15,所述B相切换开关23上方具有固定在第二外壳2上的B相入线端24和与其电性连接的B相入线接头25,所述A相切换开关13和B相切换开关23错位设置,即当A相切换开关13与A相入线槽14对接时,B相切换开关23与B相入线端24分离断开。同时,所述第二接触开关内还设有出线端3,出线端3位于B相切换开关23下方,出线端3还连接有出线接头31,且出线端3与A相切换开关13、B相切换开关23分别通过不同线路电性连接。具体的,所述连杆4连接有外部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为双向转动电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压三相线路切换器,包括贴合设置的第一接触开关和第二接触开关,所述第一接触开关包括第一外壳(1)和第一端盖(11),第二接触开关包括第二外壳(2)和第二端盖(21),第一端盖(11)和第二外壳(2)贴合设置,第一接触开关内部具有A相切换开关(13),第二接触开关内部具有B相切换开关(23),其特征在于,所述A相切换开关(13)和B相切换开关(23)下方分别设有第一旋转轴(12)和第二旋转轴(22),且切换开关与其相对应的旋转轴传动连接,第一旋转轴(12)和第二旋转轴(22)同轴设置并在其中插入连杆(4),所述A相切换开关(13)上方具有固定在第一外壳(1)上的A相入线槽(14)和与其电性连接的A相入线接头(15),所述B相切换开关(23)上方具有固定在第二外壳(2)上的B相入线端(24)和与其电性连接的B相入线接头(25),所述A相切换开关(13)和B相切换开关(23)错位设置,所述第二接触开关内还设有出线端(3),出线端(3)位于B相切换开关(23)下方,出线端(3)还连接有出线接头(3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压三相线路切换器,包括贴合设置的第一接触开关和第二接触开关,所述第一接触开关包括第一外壳(1)和第一端盖(11),第二接触开关包括第二外壳(2)和第二端盖(21),第一端盖(11)和第二外壳(2)贴合设置,第一接触开关内部具有A相切换开关(13),第二接触开关内部具有B相切换开关(23),其特征在于,所述A相切换开关(13)和B相切换开关(23)下方分别设有第一旋转轴(12)和第二旋转轴(22),且切换开关与其相对应的旋转轴传动连接,第一旋转轴(12)和第二旋转轴(22)同轴设置并在其中插入连杆(4),所述A相切换开关(13)上方具有固定在第一外壳(1)上的A相入线槽(14)和与其电性连接的A相入线接头(15),所述B相切换开关(23)上方具有固定在第二外壳(2)上的B相入线端(24)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承臻郑敏张秀志王贻亮贺业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至正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