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葆永专利>正文

改进型侧压增强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0047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1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型侧压增强桩,其包括桩身,桩身外壁自上而下分布有连续的凹凸单元,凹凸单元的截面呈锯齿状,锯齿上边长度大于等于下边长度,锯齿下边缘与竖直面的夹角α越大,产生的斜向压力越大,挤土效果越明显,因而具有更高的承载力。经过针对多种土质的大量实验数据表明,原侧压增强桩无论是软土还是硬土,其承载能力比传统的普通光面桩的承载力提高约60%;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改进型侧压增强桩在软土中与原侧压增强桩承载力提高数值相差不大,而在硬土层中,其承载能力比传统普通光面桩承载力提高约120%,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和经济效益。

Improved lateral pressure reinforced p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改进型侧压增强桩
本技术涉及桩基领域,具体为一种改进型侧压增强桩。
技术介绍
目前建筑工程基桩普遍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及部分异型预制桩等,其优点是施工便利,桩身质量易保障;但缺点是造价高,不利于广泛推广应用。侧压增强桩(专利号ZL201721514019.3)虽然比现有普通预制桩提高了60%的承载力,但在部分硬土层中效果仍不够理想,技术效果及经济效益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突破现行桩基规范,提出一种在硬土环境中承载力更高的改进型侧压增强桩。本技术基于的原理是:当桩承受上部压力时,该向外倾斜的桩体表面会对桩侧土产生侧向挤压力N,当锯齿下边缘与竖直面的夹角α越大(锯齿下边长度相对上边长度变短),挤土效果越明显,产生的侧向挤压力越大,在较硬的土中,能产生较大的侧向挤压力。虽然α角度越大,侧压面积会减小,但是在较硬的土层中,随着角度α增大,侧向挤压力的增大值比因侧压面积减少而损失的侧压力更大,综合结果是在较硬的土层中,角度α越大,侧向挤压力越大,因而具有更高的承载力。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改进型侧压增强桩,包括桩身,所述桩身外壁自上而下分布有连续的凹凸单元,所述凹凸单元的截面呈锯齿状;所述锯齿的上边沿锯齿的顶点向斜上方延伸,下边沿锯齿的顶点向斜下方延伸,且所述锯齿的上边长度大于或等于下边的长度。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锯齿下边缘与竖直面夹角α的角度范围为5°≤α≤85°。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桩身横断面为圆形、方形、三角形或多边形的空心或实心形状。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锯齿状槽深≤100mm。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桩身材质为混凝土、钢材或木材。本技术在硬土层中α角(锯齿下边缘与竖直面的夹角)越大,产生的斜向压力越大,挤土效果越明显,因而具有更高的承载力;与现有技术相比,在硬土环境中,比传统的普通光面桩承载力提高约120%,比原侧压增强桩(专利号ZL201721514019.3)提高约40%,因此更加适合应用于硬土环境中。附图说明图1是改进型侧压增强桩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改进型侧压增强桩的应用状态图;图4是改进型侧压增强桩应用时土对桩的作用力示意图;图5是改进型侧压增强桩应用时桩对土的反力示意图;图6是侧压增强桩与改进型侧压增强桩应用状态对比示意图;图中:1、桩身,2、凹凸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例和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参见图1-2,一种改进型侧压增强桩,包括桩身1,桩身1外壁自上而下分布有连续的凹凸单元2,凹凸单元2的截面呈锯齿状。锯齿的上边沿锯齿的顶点向斜上方延伸、下边沿锯齿的顶点向斜下方延伸,且锯齿的上边长度大于或等于下边的长度。实施例2一种改进型侧压增强桩,在实施例1结构基础上,锯齿下边缘与竖直面夹角α的角度范围优选为5°≤α≤85°。参见图3-5,使用时,将实施例1或2所述改进型侧压增强桩插入土体后,由于桩体外壁具有锯齿状的特定结构,因此能够对桩周土体产生侧向压力,从而提高桩的承载力。本改进型侧压增强桩是由同一专利技术人在其已获批的侧压增强桩(专利号ZL201721514019.3)基础上进一步的改进。已获批专利侧压增强桩的特点为锯齿的上边长度小于下边的长度,由附图6(侧压增强桩与改进型侧压增强桩对比示意图)可知,当桩承受上部压力而向下移动时,该向外倾斜的桩体表面会对桩侧土产生侧向挤压力N,当锯齿下边缘与竖直面的夹角α越大(锯齿下边长度相对上边长度变短),挤土效果越明显,产生的侧向挤压力越大,在较硬的土中,能产生较大的侧向挤压力。虽然α角度越大,侧压面积会减小,但是在较硬的土层中,随着角度α增大,侧向挤压力的增大值比因侧压面积减少而损失的侧压力更大,综合结果是在较硬的土层中,角度α越大,侧向挤压力越大,因而具有更高的承载力。经过针对多种土质的大量实验,原侧压增强桩无论是在软土还是硬土中,其承载力比传统的普通光面桩承载力提高约60%;改进型侧压增强桩在软土中与原侧压增强桩承载力提高数值相差不大,也为60%左右,而在硬土中承载力比传统的普通光面桩承载力提高约120%;具体实验数据见下表:注:上表中角度α为锯齿下边缘与竖直面的夹角。上述实验中:实验A、土质:软粘土,固结时间28天。实验B、土质:硬土,固结时间28天。结论:通过实验数据可知,在软土中,已获专利的侧压增强桩承载力比传统普通管桩提高约60%;改进型侧压增强桩承载力比传统普通管桩提高约50%;改进型侧压增强桩承载力比已获专利的侧压增强桩降低约6%。在硬土中,已获专利的侧压增强桩承载力比传统普通管桩提高约60%;改进型侧压增强桩承载力比传统普通管桩提高约120%;改进型侧压增强桩承载力比已获专利的侧压增强桩提高约40%。综上所述,在硬土中采用改进型侧压增强桩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型侧压增强桩,包括桩身,其特征在于:所述桩身外壁自上而下分布有连续的凹凸单元,所述凹凸单元的截面呈锯齿状;所述锯齿的上边沿锯齿的顶点向斜上方延伸,下边沿锯齿的顶点向斜下方延伸,且所述锯齿的上边长度大于或等于下边的长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型侧压增强桩,包括桩身,其特征在于:所述桩身外壁自上而下分布有连续的凹凸单元,所述凹凸单元的截面呈锯齿状;所述锯齿的上边沿锯齿的顶点向斜上方延伸,下边沿锯齿的顶点向斜下方延伸,且所述锯齿的上边长度大于或等于下边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侧压增强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锯齿下边缘与竖直面夹角α的角度范围为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葆永孙晓春陈良良郭春林李亮亮魏莹薄官伟常震宇汪明文陈振兴梁宇滕晓雨阮盼
申请(专利权)人:吴葆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