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路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0022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1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路面结构,包括喷淋管、固定件、三通接头、进水管、路面本体和设置在所述路面本体两侧的第一路肩和第二路肩;第一路肩上开设有排水沟;第二路肩的上端开设有斜坡,位于靠近路面本体一侧;斜坡用于将喷淋水导流至路面本体上;固定件设置在第二路肩的上端,用于将喷淋管固定在斜坡的正上方;进水管的一端通过三通接头与喷淋管连通,另一端用于与加压水源连通;喷淋管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通孔;若干个第一通孔的开口方向竖直向下,在斜坡的导向作用下,斜坡上的水以一定的速度被导入路面本体的上表面上,实现对路面的清洗、除尘,喷淋效率高,节约时间和劳动力;清洗后的水流入排水沟中,不污染环境。

A new pavement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路面结构
本技术涉及路面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路面结构。
技术介绍
路面是用各种材料铺筑在路基上供车辆行驶的层状构造物。未铺筑路面的路基虽然也能行驶车辆,但它抵御自然因素和车辆荷载的能力很差。天晴时尘土飞扬,雨天时泥泞不堪,行车时会使其表面崎岖不平,造成车辆颠簸、打滑,行车速度低,甚至无法通行,而且油料和机件耗损严重。铺筑路面后,改善了道路条件,就能使车辆全天候通行,而且汽车能以一定的速度、安全、舒适而经济地在道路上行驶。现有的路面不具有洒水的功能,需要用洒水车进行洒水除尘,耗时耗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弥补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新型路面结构。本技术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予以解决:一种新型路面结构,包括喷淋管、固定件、三通接头、进水管、路面本体和设置在所述路面本体两侧的第一路肩和第二路肩;所述第一路肩上开设有排水沟;所述第二路肩的上端开设有斜坡,位于靠近所述路面本体一侧;所述斜坡用于将喷淋水导流至所述路面本体上;所述固定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路肩的上端,用于将所述喷淋管固定在所述斜坡的正上方;所述进水管的一端通过所述三通接头与所述喷淋管连通,另一端用于与加压水源连通;所述喷淋管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通孔;所述若干个第一通孔的开口方向竖直向下。通过在所述第二路肩的上端开设所述斜坡,在所述斜坡的正上方设置所述喷淋管,并将所述喷淋管上的所述第一通孔开口方向设置呈竖直向下;加压水源通过所述进水管进入到所述喷淋管中,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喷射到所述斜坡上,在所述斜坡的导向作用下,所述斜坡上的水以一定的速度被导入到所述路面本体的上表面上,实现对路面的清洗、除尘;清洗后的水流入所述排水沟中,不污染环境。在一些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包括竖杆、横杆和固定块;所述竖杆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二路肩的上端;所述横杆的一端垂直设置在所述竖杆的上端,另一端开设有第一弧形凹槽;所述固定块上开设有第二弧形凹槽;所述固定块通过螺杆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横杆上,使得所述第一弧形凹槽与所述第二弧形凹槽相对设置;所述喷淋管设置在所述第一弧形凹槽和所述第二弧形凹槽之间。通过将所述固定件设置成上述结构,可以实现对所述喷淋管的快速拆卸和固定,简单方便。在一些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路面本体的上表面设置成斜面;所述上表面靠近第二路肩的一端高于靠近所述第一路肩的一端。通过将所述路面本体的上表面设置呈斜面,方便喷淋水顺利从所述路面本体上表面的一侧流至另一侧,不会产生积水。在一些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上表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包括3-5度。在一些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路肩的上端还设置有盖板,用于盖住所述排水沟;所述盖板上开设有第二通孔,用于将路面上的水排至所述排水沟中。在一些更加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孔呈长条状,用于提高排水效率。在一些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管的管径为所述喷淋管的管径的2-4倍。通过上述设置可以有效地提高水源进入所述喷淋管后的压力,从而改善喷淋效果。在一些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斜坡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包括30-60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某一实施例中新型路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新型路面结构的断面视图;图3是图1新型路面结构中喷淋管7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新型路面结构中固定件6的结构示意图;1、第一路肩;3、第二路肩;31、斜坡;4、进水管;5、三通接头;6、固定件;61、竖杆;62、横杆;63、第一弧形凹槽;64、第二弧形凹槽;65、固定块;7、喷淋管;71、第一通孔;8、盖板;81、第二通孔;10、路面本体;11、排水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并结合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考图1-4,本实施例中的新型路面结构,包括喷淋管7、固定件6、三通接头5、进水管4、路面本体10和设置在所述路面本体10两侧的第一路肩1和第二路肩3;所述第一路肩1上开设有排水沟11;所述第二路肩3的上端开设有斜坡31,位于靠近所述路面本体10一侧;所述斜坡31用于将喷淋水导流至所述路面本体10上;所述固定件6设置在所述第二路肩3的上端,用于将所述喷淋管7固定在所述斜坡31的正上方;所述进水管4的一端通过所述三通接头5与所述喷淋管7连通,另一端用于与加压水源连通;所述喷淋管7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通孔71;所述若干个第一通孔71的开口方向竖直向下;所述固定件6包括竖杆61、横杆62和固定块65;所述竖杆61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二路肩3的上端;所述横杆62的一端垂直设置在所述竖杆61的上端,另一端开设有第一弧形凹槽63;所述固定块65上开设有第二弧形凹槽64;所述固定块65通过螺杆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横杆62上,使得所述第一弧形凹槽63与所述第二弧形凹槽64相对设置;所述喷淋管7设置在所述第一弧形凹槽63和所述第二弧形凹槽64之间;所述路面本体10的上表面设置成斜面;所述上表面靠近第二路肩3的一端高于靠近所述第一路肩1的一端;所述上表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5度;所述第一路肩1的上端还设置有盖板8,用于盖住所述排水沟11;所述盖板8上开设有第二通孔81,用于将路面上的水排至所述排水沟11中;所述第二通孔81呈长条状,用于提高排水效率;所述进水管4的管径为所述喷淋管7的管径的2倍;所述斜坡3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60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6与所述第二路肩3采用一体浇铸成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高压水源是设置在道路两侧的消防栓提供。作为本实施例的变形,所述高压水源还可以由运输水的消防车提供。作为本实施例的变形,所述上表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还可以为3度。作为本实施例的变形,所述进水管4的管径为所述喷淋管7的管径的4倍。作为本实施例的变形,所述斜坡31与所述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还可以为30度。本实施例中的新型路面结构的工作过程:在本实施例中的新型路面结构需要进行洒水时,通过水管将所述进水管4与所述消防栓连通,喷淋水通过所述三通接头5进入所述喷淋管7中,并通过所述第一通孔71喷射到所述斜坡31上;在所述斜坡31的导向的作用下,喷淋水喷射到所述路面本体10的上表面上,实现洒水过程;清洗后的水流入所述排水沟11中。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等同替代或明显变型,而且性能或用途相同,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喷淋管、固定件、三通接头、进水管、路面本体和设置在所述路面本体两侧的第一路肩和第二路肩;所述第一路肩上开设有排水沟;所述第二路肩的上端开设有斜坡,位于靠近所述路面本体一侧;所述斜坡用于将喷淋水导流至所述路面本体上;所述固定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路肩的上端,用于将所述喷淋管固定在所述斜坡的正上方;所述进水管的一端通过所述三通接头与所述喷淋管连通,另一端用于与加压水源连通;所述喷淋管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通孔;所述若干个第一通孔的开口方向竖直向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喷淋管、固定件、三通接头、进水管、路面本体和设置在所述路面本体两侧的第一路肩和第二路肩;所述第一路肩上开设有排水沟;所述第二路肩的上端开设有斜坡,位于靠近所述路面本体一侧;所述斜坡用于将喷淋水导流至所述路面本体上;所述固定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路肩的上端,用于将所述喷淋管固定在所述斜坡的正上方;所述进水管的一端通过所述三通接头与所述喷淋管连通,另一端用于与加压水源连通;所述喷淋管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通孔;所述若干个第一通孔的开口方向竖直向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竖杆、横杆和固定块;所述竖杆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二路肩的上端;所述横杆的一端垂直设置在所述竖杆的上端,另一端开设有第一弧形凹槽;所述固定块上开设有第二弧形凹槽;所述固定块通过螺杆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横杆上,使得所述第一弧形凹槽与所述第二弧形凹槽相对设置;所述喷淋管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雪平
申请(专利权)人:邵阳通泰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