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抽芯脱模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9662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1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模具抽芯脱模机构,包括与下顶出板活动连接的竖拐、与承板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块,以及与公模板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块;其中,在第一固定块靠近竖拐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倒角,在第二固定块靠近竖拐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倒角;在竖拐上设置有与第一倒角和第二倒角分别对应的第三倒角和第四倒角;第四倒角与第二倒角相贴合,上顶出板通过竖拐及第二固定块带动公模板运动,公模板带动位于公模板内的注塑产品与固定在承板内的后抽芯子相脱离;第三倒角沿第一倒角倾斜滑动,第四倒角与第二倒角分离,上顶出板带动固定在上顶出板内的顶针将注塑产品顶出。利用上述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利用注塑机的顶出力完成抽芯动作,机构结构简单、成本低。

Core pulling and demoulding mechanism of mou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具抽芯脱模机构
本技术涉及模具加工
,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模具抽芯脱模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消费电子行业的发展,新产品不断涌现,产品结构越趋复杂。对于一些型腔较深的壳体注塑件,由于其肉厚薄、型腔深等特点使产品成型后对后模型芯的抱紧力大,造成脱模困难。传统的脱模方式通常是直接将产品从型芯上顶出,这种方式容易造成产品顶凸或变形,影响产品的品质及生产效率。此外,在当前技术条件下,模具的顶出驱动力只有注塑机台的向前顶出力,无法实现模具的后抽芯动作。而使用传统的油缸提供后抽芯驱动力,需要传动机构将油缸驱动力由水平方向转换为竖直方向,结构复杂且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具抽芯脱模机构,以解决目前模具脱模方式结构复杂、方式单一、易造成产品变形,影响生产质量及效率等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模具抽芯脱模机构,模具包括下顶出板、上顶出板、公模板和承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下顶出板活动连接的竖拐、与承板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块,以及与公模板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块;其中,在第一固定块靠近竖拐的一侧设置有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具抽芯脱模机构,所述模具包括下顶出板、上顶出板、公模板和承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下顶出板活动连接的竖拐、与所述承板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块,以及与所述公模板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块;其中,/n在所述第一固定块靠近所述竖拐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倒角,在所述第二固定块靠近所述竖拐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倒角;/n在所述竖拐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倒角和所述第二倒角分别对应的第三倒角和第四倒角;/n所述第四倒角与所述第二倒角相贴合,所述上顶出板通过所述竖拐及第二固定块带动所述公模板运动,所述公模板带动位于所述公模板内的注塑产品与固定在所述承板内的后抽芯子相脱离;/n所述第三倒角沿所述第一倒角倾斜滑动,所述第四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抽芯脱模机构,所述模具包括下顶出板、上顶出板、公模板和承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下顶出板活动连接的竖拐、与所述承板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块,以及与所述公模板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块;其中,
在所述第一固定块靠近所述竖拐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倒角,在所述第二固定块靠近所述竖拐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倒角;
在所述竖拐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倒角和所述第二倒角分别对应的第三倒角和第四倒角;
所述第四倒角与所述第二倒角相贴合,所述上顶出板通过所述竖拐及第二固定块带动所述公模板运动,所述公模板带动位于所述公模板内的注塑产品与固定在所述承板内的后抽芯子相脱离;
所述第三倒角沿所述第一倒角倾斜滑动,所述第四倒角与所述第二倒角分离,所述上顶出板带动固定在所述上顶出板内的顶针将所述注塑产品顶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抽芯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顶出板上设置有顶出限位块,所述顶出限位块与所述承板之间的垂直距离等于所述上顶出板与所述下顶出板的运动距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抽芯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公模板固定连接的抽芯;其中,
所述抽芯通过适配的限位衬套与所述承板活动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具抽芯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竖拐的垂直运动距离等于所述公模板的垂直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发俭王崇展陈同军邴守庆周江坤邹成功李彬谭哲兴吴明深许文强李恕娟崔荣慧安传刚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