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粉切制用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9601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1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鹿粉切制用刀,包括:杆体和刀体。其中杆体的两端分别设有抓握部。刀体垂直连接在杆体上。刀体包括:刀连部和磨切部。刀连部的上端连接杆体。磨切部的上端连接刀连部,磨切部的下端形成磨切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鹿粉切制用刀,该鹿粉切制用刀的使用方法与别种切制用刀均不同,人手分别抓持杆体两端的抓握部时将杆体沿其长度方向住复拉动,该刀非常适合双人使用,切制鹿粉时施力方便,操作简单。而且由于杆体与刀体相垂直,人手施力方向与刀体相垂直,即人手施力方向与刀体切刮鹿角的方向相一致,不仅不易卷刃,而且人手施力可最大化地用于切刮鹿角上,从而鹿角的切制效率高、耗时少。

Deer powder cutting knif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鹿粉切制用刀
本技术属于刀具
,具体是一种鹿粉切制用刀。
技术介绍
鹿粉是一种重要的中药用材,具有多种药用功效。由于鹿角具有一定的硬度,而在入药时,常需将鹿角进行一定的粉碎或研磨形成具有一定颗粒度的鹿粉。目前人们所熟知的制作工艺中,通常采用粉碎机、各种锉刀、刨刀等工具进行鹿粉颗粒或鹿粉屑的制作,但这些工具或结构较为复杂,制作的鹿粉粒度不一;或不容易操控和施力,鹿粉切制效率低下;或容易卷刃,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鹿粉切制用刀,所述鹿粉切制用刀施力方便,制作鹿粉简单快速,鹿粉粒度较为均匀。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鹿粉切制用刀,包括:杆体,所述杆体的两端分别设有抓握部;刀体,所述刀体垂直连接在所述杆体上,所述刀体包括:刀连部,所述刀连部的上端连接所述杆体;磨切部,所述磨切部的上端连接所述刀连部,所述磨切部的下端形成磨切面。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鹿粉切制用刀,该鹿粉切制用刀的使用方法与别种切制用刀均不同,当人手分别抓持杆体两端的抓握部时将杆体沿其长度方向住复拉动,切制鹿粉时施力方便,操作简单。而且由于杆体与刀体相垂直,人手施力方向与刀体相垂直,即人手施力方向与刀体切刮鹿角的方向相一致,不仅不易卷刃,而且人手施力可最大化地用于切刮鹿角上,从而鹿角的切制效率高、耗时少。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鹿粉切制用刀,所述刀连部与所述磨切部一体成型,所述刀连部从所述杆体到所述磨切部的方向上的厚度逐渐减小。根据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所述刀连部的上部形成安装环,所述安装环套在所述杆体上。根据本技术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刀连部焊接连接在所述杆体上。根据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所述杆体为螺纹钢件。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鹿粉切制用刀,所述刀连部的上部沿着垂直于所述刀体的纵向面的方向延伸形成凸体部,所述杆体的下部设有与所述凸体部相契合的安装槽,所述凸体部上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所述杆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配合的第二安装孔。根据本技术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底部与所述安装槽连通,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延伸方向位于所述刀连部内。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鹿粉切制用刀,所述磨切部的厚度为2~4mm。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鹿粉切制用刀,所述磨切面与所述刀体所在面之间的角度呈30~45度。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鹿粉切制用刀,所述磨切部的上部开有竖向槽,所述竖向槽的顶部形成缺口。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鹿粉切制用刀切制鹿角时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带有安装环的刀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带有凸体部的刀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杆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杆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刀体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鹿粉切制用刀100;杆体1;抓握部11;安装槽12;第二安装孔13;刀体2;刀连部21;安装环211;凸体部212;第一安装孔213;磨切部22;磨切面221;竖向槽222;缺口223;鹿角20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参照图1,为方便描述,由于杆体1具有一定的长度并沿图中的前后方向延伸,图1中的前后方向与鹿粉切制用刀100的长度方向相一致。由于刀体2与杆体1垂直设置,图1中的左右方向与鹿粉切制用刀100的宽度方向相一致,图1中的上下方向与鹿粉切制用刀100的高度方向相一致。另外,刀体2的厚度方向与图1中的前后方向相一致。下面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鹿粉切制用刀10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鹿粉切制用刀100,如图1所示,包括:杆体1和刀体2。其中,杆体1的两端分别设有抓握部11。抓握部11的形式可以有多种,只要便于抓握,便于人手向杆体1施力则可。此处的杆体1具有一定的长度,用于切制鹿角200时,可理解为长于鹿角200的总长度。如图1所示,刀体2垂直连接在杆体1上。此处的垂直连接,表明刀体2所在面与杆体1所在面之间的角度形成为直角。如图2、图3所示,刀体2包括:刀连部21和磨切部22。如图1所示,刀连部21的上端连接杆体1,当杆体1前后运动时,带动刀连部21前后运动。磨切部22的上端连接刀连部21,磨切部22的宽度大于刀连部21的宽度,磨切部22的下端形成磨切面221。磨切部22直接与鹿角200的待切制面进行接触,其上的磨切面221与待切制面形成较好的契合,方便切制鹿粉。本技术实施例的鹿粉切制用刀100,刀体2垂直连接在杆体1上,且杆体1两端设有抓握部11,因此当两组手分别持抓握部11对杆体1进行前后拉动时,刀体2下部的磨切部22则与鹿角形成接触面,对鹿角进行前后切制研磨,因此切制鹿粉时施力方便,操作简单。在一些示例中,两组手分别为不同的人的两只手,即两个人分别握持杆体1一端的抓握部11,同时对杆体1施力,使杆体1下压,并使杆体1下方的刀体2压紧鹿角200的待切制面。两人操作时,分别向着同一个方向施力,使磨切部22受到的力进行加和,有助于增加刀体2与鹿角200之间的受力,也方便及时调整切制方向。由于磨切部22的宽度大于刀连部21的宽度,因此磨切部22与鹿角接触的区域较大,形成可靠的接触面,即磨切面与鹿角200的待切制面的接触区域较大,接触面上受力均匀,使得操作时可较快地获得足够的鹿粉,且鹿粉粒度较为均匀。可以看出,该鹿粉切制用刀100的使用方法与别种切制用刀均不同,当人手分别抓持杆体1两端的抓握部11时,将杆体1沿其长度方向住复拉动,该刀非常适合双人使用,当然如果单人使用也并非不可。而且由于杆体1与刀体2相垂直,人手施力方向与刀体2相垂直,即人手施力方向与刀体2切刮鹿角的方向相一致,不仅不易卷刃,而且人手施力可最大化地用于切刮鹿角上,从而鹿角的切制效率高、耗时少。可以理解的是,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鹿角粉碎机,本技术的鹿粉切制用刀100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可制作出粒度较为均一的鹿粉。而相比于锉刀、刨刀等工具,本技术的鹿粉切制用刀100施力方便,且施力效果好,可由两人共同施力,鹿粉切制力大大增加,提升了鹿粉的制作效率。在本技术的一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鹿粉切制用刀,其特征在于,包括:/n杆体,所述杆体的两端分别设有抓握部;/n刀体,所述刀体垂直连接在所述杆体上,所述刀体包括:/n刀连部,所述刀连部的上端连接所述杆体;/n磨切部,所述磨切部的上端连接所述刀连部,所述磨切部的下端形成磨切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鹿粉切制用刀,其特征在于,包括:
杆体,所述杆体的两端分别设有抓握部;
刀体,所述刀体垂直连接在所述杆体上,所述刀体包括:
刀连部,所述刀连部的上端连接所述杆体;
磨切部,所述磨切部的上端连接所述刀连部,所述磨切部的下端形成磨切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鹿粉切制用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刀连部与所述磨切部一体成型,所述刀连部从所述杆体到所述磨切部的方向上的厚度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鹿粉切制用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刀连部的上部形成安装环,所述安装环套在所述杆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鹿粉切制用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刀连部焊接连接在所述杆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鹿粉切制用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为螺纹钢件。


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成栋田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积水潭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