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贺州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体育体能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89303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1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训练装置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体育体能训练装置,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上方一体成型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内部卡合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在需要进行体能训练的时候,将转板转动至与地面平行的位置,沙袋在重力的作用下垂落下来,运动员手持指扣对面前的沙袋进行相应的击打,对上肢部分进行反应力和体能锻炼,同时将第二衔接杆从第一衔接杆拉出,远动员站在转杆的旁边,启动电机令转杆产生相应的转动,运动员在原地跑动体能训练的过程对于腿部的反应同样也进行训练,从而解决了原有体育体能训练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并不能够对体能锻炼中反应力协调性进行训练的问题。

A physical train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体育体能训练装置
本技术属于训练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体育体能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体能是通过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柔韧、灵敏等运动素质表现出来的人体基本的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因素,体能水平的高低与人体的形态学特征以及人体的机能特征有着密切的相关,依据体能在不同人群中的表现和作用,可将体能分为健康体能和竞技体能两个层次,健康体能是指任何人群都必需的器官系统的机能能力,是竞技体能的基础,竞技体能是在健康体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竞技比赛所需的身体机能能力,所以常常会使用到一种体育体能训练装置来对运动员们的各项体能进行训练,而现有的体育体能训练装置一般多为针对性的对于运动员的某一部位进行相应的锻炼,锻炼的方式较为死板,无法使得运动员有更多的协调性和敏捷性,不能锻炼出运动员在体能训练中的反应力,使得现有的体育体能训练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体育体能训练装置,具有能够更好的锻炼出运动员体能训练中身体反应力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体育体能训练装置,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上方一体成型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内部卡合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上方设置有衔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衔接板通过螺纹旋合固定在一起,所述衔接板的上方转动连接有转板,所述转板的前表面上通过胶水粘合有挂钩,所述挂钩的下方挂接有沙袋,所述衔接板的两侧位置处焊接有衔接盒,所述衔接盒的内部放置有指扣,所述外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衔接杆,所述第一衔接杆的前侧卡合连接有第二衔接杆,所述第二衔接杆背于所述第一衔接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转杆。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前侧设置有拉绳,所述拉绳的下方设置有绑绳,绑绳外部靠近所拉绳的位置处设置有固定块,固定块与拉绳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拉绳通过第二弹簧和固定块与绑绳固定连接,第一衔接杆的侧面上通过铰链铰接有卡门。优选的,所述指扣的一侧表面上开设有卡槽,卡槽的内部放置有卡块,卡块与所述衔接盒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一端镶入所述衔接盒的内壁之中,第一弹簧的另一端镶入卡块的内部。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前表面上设置有旋钮,旋钮的一侧焊接有螺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表面上等距分布有若干个圆孔,圆孔的内部分布有纹路且圆孔内的纹路与螺杆上的螺纹相契合。优选的,所述第二衔接杆背于所述转杆的一侧表面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连动杆。优选的,所述外壳体前表面上的两侧位置处通过螺丝跟对那个连接有风机。优选的,所述衔接板前表面上靠近底部的位置处设置有限位板,限位板与所述衔接板为一体式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在需要进行体能训练的时候,将转板转动至与地面平行的位置,沙袋在重力的作用下垂落下来,运动员手持指扣对面前的沙袋进行相应的击打,对上肢部分进行反应力和体能锻炼,同时将第二衔接杆从第一衔接杆拉出,远动员站在转杆的旁边,启动电机令转杆产生相应的转动,运动员在原地跑动体能训练的过程对于腿部的反应同样也进行训练,从而解决了原有体育体能训练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并不能够对体能锻炼中反应力协调性进行训练的问题,增加了体育体能训练装置的实用性。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指扣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第二衔接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壳体;2、第一衔接杆;3、电机;4、转杆;5、第一连接杆;6、第二连接杆;7、拉绳;8、绑绳;9、衔接盒;10、指扣;11、转板;12、限位板;13、挂钩;14、沙袋;15、卡槽;16、卡块;17、第一弹簧;18、第二衔接杆;19、第二弹簧;20、固定块;21、衔接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体育体能训练装置,包括外壳体1,外壳体1的上方一体成型有第一连接杆5,第一连接杆5的内部卡合连接有第二连接杆6,第二连接杆6的上方设置有衔接板21,第二连接杆6与衔接板21通过螺纹旋合固定在一起,衔接板21的上方转动连接有转板11,转板11的前表面上通过胶水粘合有挂钩13,挂钩13的下方挂接有沙袋14,衔接板21的两侧位置处焊接有衔接盒9,衔接盒9的内部放置有指扣10,外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衔接杆2,第一衔接杆2的前侧卡合连接有第二衔接杆18,第二衔接杆18背于第一衔接杆2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转杆4,利用指扣10对沙袋14进行相应的击打和躲避以及注意脚边的转杆4进行跑动和跳跃,提高了运动员在体能训练中身体各部位的反应能力,从而解决了原有体育体能训练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并不能够对体能锻炼中反应力协调性进行训练的问题,增加了体育体能训练装置的实用性。具体的,第一连接杆5的前侧设置有拉绳7,拉绳7的下方设置有绑绳8,绑绳8外部靠近所拉绳7的位置处设置有固定块20,固定块20与拉绳7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19,拉绳7通过第二弹簧19和固定块20与绑绳8固定连接,第一衔接杆2的侧面上通过铰链铰接有卡门,将绑绳8绑接在运动员的腰腹上,使得运动员在跑动的过程中有一定向后的拉力,对运动员的体能进一定的锻炼。具体的,指扣10的一侧表面上开设有卡槽15,卡槽15的内部放置有卡块16,卡块16与衔接盒9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17,第一弹簧17的一端镶入衔接盒9的内壁之中,第一弹簧17的另一端镶入卡块16的内部,在卡槽15内卡放有一定数量的卡块16与第一弹簧17,对运动员的上肢部分进行一定的体能锻炼。具体的,第一连接杆5的前表面上设置有旋钮,旋钮的一侧焊接有螺杆,第二连接杆6的表面上等距分布有若干个圆孔,圆孔的内部分布有纹路且圆孔内的纹路与螺杆上的螺纹相契合,可根据运动员的具体身体情况,将旋钮转接进不同的圆孔内对装置的高度进行调节。具体的,第二衔接杆18背于转杆4的一侧表面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电机3,本实施例中,电机3为东莞市摩尔斯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SST86D1605的电机,电机3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连动杆,连动杆异于电机3的一端旋接进转杆4之中。具体的,外壳体1前表面上的两侧位置处通过螺丝跟对那个连接有风机,在休息的时候,可打开风机为运动员们提供一定的凉风,便于运动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体育体能训练装置,包括外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的上方一体成型有第一连接杆(5),所述第一连接杆(5)的内部卡合连接有第二连接杆(6),所述第二连接杆(6)的上方设置有衔接板(21),所述第二连接杆(6)与所述衔接板(21)通过螺纹旋合固定在一起,所述衔接板(21)的上方转动连接有转板(11),所述转板(11)的前表面上通过胶水粘合有挂钩(13),所述挂钩(13)的下方挂接有沙袋(14),所述衔接板(21)的两侧位置处焊接有衔接盒(9),所述衔接盒(9)的内部放置有指扣(10),所述外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衔接杆(2),所述第一衔接杆(2)的前侧卡合连接有第二衔接杆(18),所述第二衔接杆(18)背于所述第一衔接杆(2)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转杆(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体育体能训练装置,包括外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的上方一体成型有第一连接杆(5),所述第一连接杆(5)的内部卡合连接有第二连接杆(6),所述第二连接杆(6)的上方设置有衔接板(21),所述第二连接杆(6)与所述衔接板(21)通过螺纹旋合固定在一起,所述衔接板(21)的上方转动连接有转板(11),所述转板(11)的前表面上通过胶水粘合有挂钩(13),所述挂钩(13)的下方挂接有沙袋(14),所述衔接板(21)的两侧位置处焊接有衔接盒(9),所述衔接盒(9)的内部放置有指扣(10),所述外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衔接杆(2),所述第一衔接杆(2)的前侧卡合连接有第二衔接杆(18),所述第二衔接杆(18)背于所述第一衔接杆(2)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转杆(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育体能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5)的前侧设置有拉绳(7),所述拉绳(7)的下方设置有绑绳(8),绑绳(8)外部靠近所拉绳(7)的位置处设置有固定块(20),固定块(20)与拉绳(7)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19),拉绳(7)通过第二弹簧(19)和固定块(20)与绑绳(8)固定连接,第一衔接杆(2)的侧面上通过铰链铰接有卡门。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彦宏关玲
申请(专利权)人:贺州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