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置管翻身枕
本技术涉及医疗护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置管翻身枕。
技术介绍
现有临床护理工作中,对于长期卧床且不能自行翻身的病人,医护人员通常会采用翻身枕来辅助翻身,以此防止局部皮肤长期受压,但是临床上使用的翻身枕,对于身上有较多引流管的病人,翻身后引流管杂乱,不利于观察和放置,同时容易压迫货无形中牵扯到引流管,不利于病人体液的排除或引起病人的痛感,因此该问题亟待解决。本技术设计出一种能够放置引流管的翻身枕,不仅可以辅助病人翻身,同时可以将多跟引流管放置收纳,避免翻身后引流管杂乱无章的现象,利于临床病人的监护,值得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久卧病床的病人无法自行翻身,存在翻身困难,特别是引流管多的病人翻身的同时还存在引流管放置杂乱,不利于观察和监护等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置管翻身枕,具体方案如下:本技术提出一种新型置管翻身枕,包括底座和连接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和所述连接盖通过连接组件活动连接,所述底座和连接盖之间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斜向上或斜向下或平行水平面设置,所述导向孔为圆形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置管翻身枕,包括底座(1)和连接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和所述连接盖(2)通过连接组件活动连接,所述底座(1)和连接盖(2)之间设有导向孔(5),所述导向孔(5)斜向上或斜向下或平行水平面设置,所述导向孔(5)为圆形结构的通孔,由上半弧(51)和下半弧(52)构成,所述底座(1)前端设有第一固定带(6),所述底座(1)后端设有第二固定带(7),所述第一固定带(6)、导向孔(5)和第二固定带(7)用于固定引流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置管翻身枕,包括底座(1)和连接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和所述连接盖(2)通过连接组件活动连接,所述底座(1)和连接盖(2)之间设有导向孔(5),所述导向孔(5)斜向上或斜向下或平行水平面设置,所述导向孔(5)为圆形结构的通孔,由上半弧(51)和下半弧(52)构成,所述底座(1)前端设有第一固定带(6),所述底座(1)后端设有第二固定带(7),所述第一固定带(6)、导向孔(5)和第二固定带(7)用于固定引流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置管翻身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平行于左右端的截面为直角梯形结构,该梯形结构的斜边为平滑弧形状,所述底座(1)顶端平行设有四组下半弧(52)用于放置引流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置管翻身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盖(2)为矩形结构,该矩形和底座(1)顶部等宽,所述连接盖(2)底部对应下半弧(52)设置了上半弧(51)用于放置引流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置管翻身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设置于底座(1)和连接盖(2)左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婷,孙慧,聂艳甜,
申请(专利权)人: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