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小茜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鱼缸活水装置的鱼便沉淀器及鱼缸活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89049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0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鱼缸活水装置的鱼便沉淀器,包括外管,所述外管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置有入料口和排鱼便口,所述外管的侧壁设置有所述出水口;内管,所述内管的顶端与所述入料口固定连接,所述内管的底端管壁抵接所述外管的内壁,所述内管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减压孔;隔离网,覆盖于所述减压孔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鱼缸内的水及鱼便首先从入料口进入内管内,然后水穿过隔离网后进入外管,然后再从出水口排出,而鱼便无法穿过隔离网,留在内管中,进而鱼便在减压后的状态下实现了鱼便与水的分离,待需要的时候,将该鱼便沉淀器底部的排鱼便阀打开,即可将沉淀的鱼便排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鱼缸活水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鱼缸活水装置的鱼便沉淀器及鱼缸活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鱼缸换水设备
,具体的说是用于鱼缸活水装置的鱼便沉淀器及鱼缸活水装置。
技术介绍
鱼缸养鱼过程中,尤其是大型鱼缸,为了实现活水养鱼,通常在鱼缸的底部设置底缸,在鱼缸与底缸之间设置连通管路,并通过水泵驱动,进而实现鱼缸与底缸之间的水的流动循环,进而实现活水养鱼。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鱼缸养鱼过程中,鱼缸与底缸之间的连通管路仅能够实现水的循环流动,但是现有方式中均不能够很好的清理鱼缸内的残余物和鱼便,致使鱼便和饲料残余物参与水中循环,残留物不能得到及时的清理,不仅不利于鱼缸中鱼类的健康,而且会引起循环管路的堵塞,加快水的污染,浪费水资源,增加滤材清洗频率和滤材的消耗量。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鱼缸活水装置的鱼便沉淀器及鱼缸活水装置,利用减压虹吸技术,致力于解决前述
技术介绍
中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作为本技术的第一个方面,一种用于鱼缸活水装置的鱼便沉淀器,包括外管,所述外管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置有入料口和排鱼便口,所述外管的侧壁设置有所述出水口,外管内及出水口水压保持虹吸自然压力不变;内管,所述内管的顶端与所述入料口固定连接,所述内管的底端管壁抵接所述外管的内壁,所述内管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减压孔,在内管内形成低水压;隔离网,覆盖于所述减压孔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的改进,还包括管壁清理机构,所述管壁清理清理机构设置于所述内管内。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管壁清理机构包括支架;环状毛刷,所述环状毛刷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环状毛刷的毛刷面与所述内管的管壁贴合;浮球,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内管的管壁设置有轴向的凸起,所述支架上设置有与所述凸起适配的凹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外管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为透明段。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的改进,还包括检修管,所述检修管的底端连接至所述鱼便分离机构的入料口,所述检修管的顶端可拆卸的连接有检修盖。作为本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鱼缸活水装置,包括鱼便沉淀器,所述鱼便沉淀器为前述的鱼便沉淀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鱼缸内的水及鱼便首先从入料口进入内管内后形成低压状态,在低压状态和隔离网的作用下,由于鱼便和饲料残留物的比重大于水的比重,鱼便和饲料残留物无法穿过,形成了沉淀效果,进而实现了鱼便和饲料残留物与水的分离,鱼缸内的水及鱼便和饲料残留物进入该鱼便沉淀器后,水压有个突然降低的过程,此时水及鱼便的流速也突然降低,缓慢的流速有利于鱼便沉积在鱼便沉淀仓内,待需要的时候,将该鱼便沉淀器底部的排鱼便阀打开,即可将沉淀的鱼便排出,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快捷,且不容易引起堵塞。另外,内管内壁清理机构的设置,能够利用水压的变化,自动清理内管的管壁及隔离网,减少堵塞发生的可能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鱼便沉淀器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鱼便沉淀器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3为管壁清理机构的位置示意图;图4为管壁清理机构的俯视图;图5为管壁清理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具有该鱼便沉淀器的鱼缸活水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图中,1-送水阀,2-送水管,3-吸水管,4-鱼便沉淀器,41-外管,42-内管,43-隔离网,44-入料口,45-出水口,46-排鱼便口,47-鱼便沉淀仓,48-管壁清理机构,48a-支架,48b-环状毛刷,48c-浮球,48d-凹槽,5-排水管,6-排水阀,7-排鱼便阀,8-连通管,9-吸水支管,10-检修管,100-水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制造工艺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作为本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一种用于鱼缸活水装置的鱼便沉淀器,如图1-5所示,所述鱼便沉淀器4包括外管41,所述入料口44和所述排鱼便口46分别设置于所述外管41的顶端和底端,所述出水口45设置于所述外管41的侧壁;内管42,所述内管42的顶端与所述入料口44固定连接,所述内管42的底端管壁抵接所述外管41的内壁,所述内管42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减压孔;隔离网43,覆盖于所述减压孔处。外管41的底部与内管42围城了鱼便沉淀仓47。本技术中,鱼缸内的水及鱼便首先从入料口44进入内管42内,然后水穿过隔离网43后进入外管41,然后再从出水口45进入排水管5内,而鱼便无法穿过隔离网43,留在内管42中,进而实现了鱼便与水的分离,同时由于内管42的管径大于吸水管3的管径,鱼缸内的水及鱼便从吸水管3进入该鱼便沉淀器4后,水压有个突然降低的过程,此时水及鱼便的流速也突然降低,缓慢的流速有利于鱼便沉积在鱼便沉淀仓47内,待需要的时候,将该鱼便沉淀器4底部的排鱼便阀7打开,即可将沉淀的鱼便排出,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快捷,且不容易引起堵塞。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内管42的底端管壁抵接所述外管41的内壁的方式可以是内管42的底端向外扩张以适配所述外管41的的内径,如图1所示,也可以是所述外管41向内收缩以适配所述内管42的外径。需要说明的是,减压孔优选设置为多个,沿内管42的外周壁均匀设置,减压孔的外形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例如圆孔、方孔等。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5所示,为了优化使用效果,减少隔离网堵塞发送的可能性,该鱼便沉淀器还包括管壁清理机构48,所述管壁清理清理机构设置于所述内管内。具体的,所述管壁清理机构48包括支架48a;环状毛刷48b,所述环状毛刷48b固定在所述支架48a上,所述环状毛刷48b的毛刷面与所述内管的管壁贴合;浮球48c,与所述支架48a固定连接。通常情况下,由于从入料口44进入该鱼便沉淀器内的水与鱼便压力突降后,流动缓慢,对该管壁清理机构48的冲击较小,浮球48c提供足够的浮力使其处于浮起状态,当需要清理鱼便是,将排鱼便阀7打开,此时该鱼便沉淀器内的流速突然增大,水流对该管壁清理机构48的冲击加大,使得其在内管内产生上下移动,移动过程中,环状毛刷48b刮过隔离网,能够将位于隔离网网眼内的鱼便等杂物清理掉,同时刮过内管的管壁时将内管的管壁附着的杂物进行清理。本技术中,通过水压的变化驱动管壁清理机构48实现对隔离网以及内管管壁的自动清理,结构简单,且便捷。进一步的,为了限定该管壁清理机构48在内管内的移动状态,放置其在内管内翻动,所述内管的管壁设置有轴向的凸起,所述支架48a上设置有与所述凸起适配的凹槽48d。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鱼缸活水装置的鱼便沉淀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管,所述外管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置有入料口和排鱼便口,所述外管的侧壁设置有出水口;/n内管,所述内管的顶端与所述入料口固定连接,所述内管的底端管壁抵接所述外管的内壁,所述内管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减压孔;/n隔离网,覆盖于所述减压孔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鱼缸活水装置的鱼便沉淀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管,所述外管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置有入料口和排鱼便口,所述外管的侧壁设置有出水口;
内管,所述内管的顶端与所述入料口固定连接,所述内管的底端管壁抵接所述外管的内壁,所述内管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减压孔;
隔离网,覆盖于所述减压孔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鱼缸活水装置的鱼便沉淀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管壁清理机构,所述管壁清理清理机构设置于所述内管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鱼缸活水装置的鱼便沉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壁清理机构包括
支架;
环状毛刷,所述环状毛刷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环状毛刷的毛刷面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小茜
申请(专利权)人:马小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