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硫电池隔膜材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88671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08: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锂硫电池隔膜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锂硫电池隔膜材料为一种生长于碳布上的3D有序金属有机框架材料3Dzif8@CC。该方法通过制备PS微球,制备生长于碳布上的3D有序介孔ZIF8材料以及去除PS微球三个步骤来实现隔膜材料的制备,简化了隔膜材料的生产工艺,且克服了现有技术制备的锂硫电池中多硫化物“穿梭效应”明显、锂硫电池的体积膨胀效应显著和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不稳定等缺陷。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membrane material for lithium sulfur batt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硫电池隔膜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锂硫电池隔膜材料的制备方法,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生长于碳布上的3D有序金属有机框架材料3Dzif8@CC的制备方法,属于材料化学领域。
技术介绍
能源与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两大课题,在过去工业化的进程中,粗犷的发展模式已造成能源的极度浪费和环境的严重破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势在必行。最具代表性的风能和太阳能技术,已经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并稳定发展。但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具有不稳定性,因此能量的存储问题则成为新能源产业无法忽视的关键环节,储能电池是解决能量存储问题理想的选择。在储能电池中,锂离子电池最早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由于具有安全性能好、能量密度高和绿色环保等优点占据了绝对的市场份额。但传统的锂离子电池受限于自身物化性能,在能量密度上很难有大的突破,无法满足电动汽车等设备的需求,因此开发新型动力电池成为大幅度提高能量密度的主要途径。锂硫电池的理论能量密度高达2600Wh/kg,是传统锂离子电池的3~5倍,是一种非常具有应用前景的储能体系。尽管与许多二次电池相比,锂硫电池优势明显,但现在仍处于研发阶段,未能实现工业化生产和大规模应用。主要因为目前锂硫电池可实现的能量密度远低于理论值,电池存在活性物质利用率低,容量衰减快,循环寿命短等问题。其中,穿梭效应尤为明显。穿梭效应,由硫正极生成的长链多硫化物,溶解在电解液中,由于浓度差的影响,穿过隔膜与锂负极发生反应,生成Li2S2、Li2S和短链多硫化物。在充电过程中,短链多硫化物返回正极,被氧化成长链多硫化物。多硫化物在正负极之间的往返迁移,被称为“穿梭效应”而Li2S2和Li2S会沉积在锂负极的表面,生成钝化层,消耗了活性物质的同时造成了对锂负极的腐蚀。为了解决上诉问题,研究将隔膜改性处理已被证明能够显着抑制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起到捕获多硫化物的作用,有技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锂硫电池的性能,但普遍存在的缺点是: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不稳定,比容量不够高,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依旧明显,锂硫离子电池的体积膨胀显著,操作难度大,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当前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锂硫电池隔膜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锂硫电池隔膜材料为一种生长于碳布上的3D有序金属有机框架材料3Dzif8@CC。制备得到的3Dzif8@CC,克服了现有技术制备的锂硫电池中多硫化物“穿梭效应”明显、锂硫电池的体积膨胀效应显著和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不稳定等缺陷,提高了隔膜材料的性能,简化了生产工艺。一种锂硫电池隔膜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制备PS球:将10-20g苯乙烯和10-20g的聚乙烯吡咯烷酮,质量比为1:1,加入50-100mL去离子水中,搅拌2-5小时,随后圆底烧瓶中油浴搅拌2小时,油浴温度为70-80℃,搅拌12-24小时。随后以800rad/min的转速离心3次,60-80℃烘干后,得到PS球。第二步:制备生长于碳布上的3D有序ZIF8材料将5-10mmol六水合硝酸锌分散于125-250ml甲醇中,记为A液,将20-40mmol2-甲基咪唑分散于125-250ml甲醇中,记为B液;将B液加入等体积的A液中,再加入第一步制得的PS球1-2g,搅拌3-5min至均匀。将一块干净的碳布放入上述混合液中,封口静置,老化24h后,将碳布取出,采用乙醇洗涤3次,于60-80℃干燥过夜,即得到生长于碳布上的3D有序ZIF8材料,记为3D-ps-zif8@CC。第三步:去除PS球将第二步得到的3D-ps-zif8@CC置于管式炉下,于Ar气氛下升温到600-700℃,保温1-2h,随后自然降温,升温速度1-2℃/min,得到3D有序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即3Dzif8@CC。优选的,上述步骤中的搅拌均为磁力搅拌,转速为100~300r/min。本专利技术方法所具有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利用简单的试验方法和工艺步骤制备出有序的3Dzif8@CC材料,该材料中的孔可以很好的吸附多硫化物,提高硫的利用率。本专利技术中MOF生长于C布上,是一种于基材上长MOF作为锂硫电池夹层材料的方法,并且碳布的利用增强了材料的导电性,相当于第二个集流体。该结构可以很好抑制体积膨胀,控制充放电中的结构塌陷,提高活性物质的利用率,增强电化学性能。上述锂硫电池夹层材料的制备方法,其中所涉及到的原材料均通过商购获得,所用的设备和工艺均是本
的技术人员所熟知的。附图说明图1为采用实施例1所制得的3Dzif8@CC材料作为interlayer材料时的循环性能。图2为采用实施例2所制得的3Dzif8@CC材料作为interlayer材料时的倍率性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第一步:制备PS球将10g苯乙烯和10g的聚乙烯吡咯烷酮加入50mL的去离子水中,搅拌2小时,随后置于圆底烧瓶中油浴搅拌,油浴温度为70℃,搅拌时间为12小时。随后以800rad/min的转速离心3次,60℃烘干后,就得到了PS球。第二步:制备生长于碳布上的3D有序介孔ZIF8材料将5mmol六水合硝酸锌分散于125ml甲醇中,记为A液,将20mmol2-甲基咪唑分散于125ml甲醇中,记为B液;将B液加入A液中,再加入第一步制得的PS球1g,搅拌3min至均匀。将一块干净的碳布(2*2cm)放入上述混合液中,封口静置,老化24h后,将碳布取出,采用乙醇洗涤3次,于60℃干燥过夜,即得到生长于碳布上的3D有序ZIF8材料,记为3D-ps-zif8@CC。第三步:去除PS球将第二步得到的3D-ps-zif8@CC置于管式炉下,Ar气氛下升温到600升,保温1小时,其中,升温速度为1温速度降温。随后自然降温,得到3Dzif8@CC。以纯硫为正极材料,以金属锂为对电极和参比电极,加入锂硫电解液,此改性隔膜为隔膜,在充满氩气的手套箱中组装CR2025扣式电池。如图1所示,所述隔膜材料对多硫化物具有很好的阻碍和吸附效果,首圈的放电比容量在1500mAh/g左右,在电流密度为0.2C的情况下,100次循环之后,其放电比容量依旧稳定在1100mAh/g左右,充分表明了该材料在阻碍多硫化锂的穿梭效应上有很好的效果。实施例2第一步:制备PS球将20g苯乙烯和20g的聚乙烯吡咯烷酮加入100mL的去离子水中,搅拌5小时,随后置于圆底烧瓶中油浴搅拌,油浴温度为80℃,搅拌时间为24小时。随后以800rad/min的转速离心3次,80℃烘干后,就得到了PS球。第二步:制备生长于碳布上的3D有序介孔ZIF8材料将10mmol六水合硝酸锌分散于250ml甲醇中,记为A液,将40mmol2-甲基咪唑分散于250ml甲醇中,记为B液;将B液加入A液中,再加入第一步制得的PS球2g,搅拌5min至均匀。将一块干净的碳布(2*2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锂硫电池隔膜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隔膜材料为生长于碳布上的三维有序介孔ZIF8材料3Dzif8@CC,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第一步:制备PS球/n将10-20g苯乙烯和10-20g的聚乙烯吡咯烷酮加入50-100mL去离子水中,搅拌2-5小时,随后置于圆底烧瓶中油浴搅拌,油浴温度为70-80℃,搅拌为12-24小时,随后离心分离,干燥即得PS球;/n第二步:制备生长于碳布上的有序ZIF8材料/n将5-10mmol六水合硝酸锌分散于125-250ml甲醇中,记为A液,将20-40mmol 2-甲基咪唑分散于125-250ml甲醇中,记为B液,将B液加入等体积的A液中,再加入第一步制得的PS球1-2g,搅拌3-5min至均匀,将一块干净的碳布放入上述混合液中,封口、静置老化,将碳布取出,采用乙醇洗涤3次,于60-80℃干燥过夜,即得到ps-zif8@CC;/n第三步:去除PS球/n将第二步得到的ps-zif8@CC置于管式炉中,于Ar气氛下升温到600-700℃,保温1-2h,随后自然降温,得到3Dzif8@CC。/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硫电池隔膜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隔膜材料为生长于碳布上的三维有序介孔ZIF8材料3Dzif8@CC,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制备PS球
将10-20g苯乙烯和10-20g的聚乙烯吡咯烷酮加入50-100mL去离子水中,搅拌2-5小时,随后置于圆底烧瓶中油浴搅拌,油浴温度为70-80℃,搅拌为12-24小时,随后离心分离,干燥即得PS球;
第二步:制备生长于碳布上的有序ZIF8材料
将5-10mmol六水合硝酸锌分散于125-250ml甲醇中,记为A液,将20-40mmol2-甲基咪唑分散于125-250ml甲醇中,记为B液,将B液加入等体积的A液中,再加入第一步制得的PS球1-2g,搅拌3-5min至均匀,将一块干净的碳布放入上述混合液中,封口、静置老化,将碳布取出,采用乙醇洗涤3次,于60-80℃干燥过夜,即得到ps-zif8@CC;
第三步:去除PS球
将第二步得到的p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钊妍张俊凡
申请(专利权)人:肇庆市华师大光电产业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