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盾构隧道不均匀沉降的结构与实施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87995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05: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盾构隧道不均匀沉降的结构,其包括弧形的底部支撑管片和若干弧形的普通支撑管片,底部支撑管片和若干普通支撑管片拼装成隧道,底部支撑管片的外侧上设置有气囊,气囊通过连接头与充气管道连接,充气管道与设置在底部支撑管片内侧的充气装置连接;连接头上设置有气压检测装置。防止盾构隧道不均匀沉降的结构的实施方法包括步骤S1‑S7,由于淤泥地层中淤泥质黏土不稳定,在长期的运营过程中造成隧道的不均匀沉降,利用淤泥质黏土接近流体状,可以对气囊产生托浮效应,通过在隧道底部淤泥地层中设置气囊,使支撑管片底部的气囊承托隧道,通过气囊的气压调节,减缓乃至避免隧道的不均匀沉降。

A structure and implementation method to prevent uneven settlement of shield tun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盾构隧道不均匀沉降的结构与实施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防止盾构隧道不均匀沉降的结构与实施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岩土工程和地下工程建设规模日益扩大,对地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难度也越来越大。而地基的不确定因素相对于上部建筑来说更多、问题更复杂、难度也更大。地基处理不好造成的后果将会十分严重。据调查统计,世界各国发生的各种工程事故,地基问题常常是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地基是根本,它处理得好不仅对建筑安全有益处、对人身安全也是种保障,同时也会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像上海、佛山等城市在盾构隧道修建的时候要面临在淤泥地质,由于所在城市地基软弱,在运营阶段中,盾构隧道很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对隧道的运营产生不利影响。目前,对于隧道沉降的治理,一般都采用注浆加固的方法,即在隧道底部的下方形成刚度大于原状土的加固体。但注浆加固的方法耗费的资金巨大、且限于盾构隧道的狭小空间,很多时候无法有效实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有效避免盾构隧道不均匀沉降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止盾构隧道不均匀沉降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弧形的底部支撑管片(1)和若干弧形的普通支撑管片,所述底部支撑管片(1)和若干普通支撑管片拼装成隧道,所述底部支撑管片(1)的外侧上设置有气囊(6),所述气囊(6)通过连接头(4)与充气管道(3)连接,所述充气管道(3)贯穿底部支撑管片(1),且充气管道(3)与设置在底部支撑管片(1)内侧的充气装置(2)连接;所述连接头(4)上设置有气压检测装置(5);所述充气装置(2)和气压检测装置(5)均与控制器电导线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盾构隧道不均匀沉降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弧形的底部支撑管片(1)和若干弧形的普通支撑管片,所述底部支撑管片(1)和若干普通支撑管片拼装成隧道,所述底部支撑管片(1)的外侧上设置有气囊(6),所述气囊(6)通过连接头(4)与充气管道(3)连接,所述充气管道(3)贯穿底部支撑管片(1),且充气管道(3)与设置在底部支撑管片(1)内侧的充气装置(2)连接;所述连接头(4)上设置有气压检测装置(5);所述充气装置(2)和气压检测装置(5)均与控制器电导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盾构隧道不均匀沉降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撑管片(1)的外侧开设有凹槽(7),所述气囊(6)设置在凹槽(7)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盾构隧道不均匀沉降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撑管片(1)的外侧面上设置有若干压力传感器(8),每个所述压力传感器(8)上均设置有承力弹片(9),若干所述压力传感器(8)在支撑管片上均匀分布;若干所述压力传感器(8)均通过无线通讯模块与控制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止盾构隧道不均匀沉降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压力传感器(8)镶嵌在支撑管片上。


5.一种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防止盾构隧道不均匀沉降的结构的实施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气囊(6)、充气管道(3)和连接头(4)安装在浇注支撑管片的模型上,再对模型进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炜萍孙克国袁子义侯宗豪王呼佳杨朋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