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曲线冷却塔“减压增强”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79680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05: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曲线冷却塔“减压增强”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排等高均布于筒壁外表面环向的装配式的单元加劲肋,每一排的单元加劲肋沿筒壁子午向从筒体底部至筒体顶部布置,单元加劲肋的左右两侧均通过后锚固锚栓固定在筒壁的外表面上,上下相邻两节单元加劲肋之间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既有双曲线冷却塔塔筒外表面子午向安装不同截面形式的加劲肋,实现增加了塔筒稳定性与强度,同时改变塔筒外表面气动外形与风压分布,降低风压对塔筒荷载作用,从而完成对既有冷却塔的直接与间接加固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对既有冷却塔不显著增重的前提下,实现加固之目的,具有施工简便、工期短、造价低等特点。

Strengthening structure of hyperbolic cooling tower with \decompression strengthen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曲线冷却塔“减压增强”加固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曲线冷却塔“减压增强”加固结构,属于冷却塔加固设计

技术介绍
工业循环通风钢筋混凝土双曲线冷却塔是火力发电厂重要的构筑物之一,由于工作环境恶劣,冷却塔投运一段时间后,混凝土脱落、碳化、钢筋锈蚀、冻融等现象普遍存在,冷却塔有效截面厚度变薄,承载能力下降,对冷却塔的安全性造成不利影响,需要对冷却塔进行加固处理。整体增加塔筒壁厚是加固最有效措施,但冷却塔本身是一种外形复杂的旋转薄壳构筑物,在薄壳上加厚会大幅度增加塔筒整体的自重,其增重比例可达到或超过原来自重的30%以上,造成斜支柱和地基承载力的不足,同时施工复杂、加固时间长、造价高。如何采用简洁高效的加固方法,保证这些构筑物的安全运行,面临迫切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了如何在不影响斜支柱和地基承载力的情况下,加固双曲线冷却塔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双曲线冷却塔“减压增强”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排等高均布于筒壁外表面环向的装配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曲线冷却塔“减压增强”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排等高均布于筒壁(5)外表面环向的装配式的单元加劲肋(4),每一排的单元加劲肋(4)沿筒壁(5)子午向从筒体(2)底部至筒体(2)顶部布置,单元加劲肋(4)的左右两侧均通过后锚固锚栓(9)固定在筒壁(5)的外表面上,上下相邻两节单元加劲肋(4)之间通过连接组件(13)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曲线冷却塔“减压增强”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排等高均布于筒壁(5)外表面环向的装配式的单元加劲肋(4),每一排的单元加劲肋(4)沿筒壁(5)子午向从筒体(2)底部至筒体(2)顶部布置,单元加劲肋(4)的左右两侧均通过后锚固锚栓(9)固定在筒壁(5)的外表面上,上下相邻两节单元加劲肋(4)之间通过连接组件(13)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曲线冷却塔“减压增强”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元加劲肋(4)包括单元加劲肋本身(11),在沿单元加劲肋本身(11)长度方向的两侧连接有用来与筒壁(5)固定连接的单元加劲肋底脚(10),单元加劲肋底脚(10)上设有供后锚固锚栓(9)穿过的预留锚栓孔(1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曲线冷却塔“减压增强”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元加劲肋本身(11)的一端上连接有与单元加劲肋本身(11)内壁形状相匹配的连接组件(13)。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曲线冷却塔“减压增强”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元加劲肋(4)的高度h与左右相邻两个单元加劲肋(4)之间的间距a之比h/a为0.01~0.1;左右相邻两个单元加劲肋(4)之间的间距a不大于筒体(2)平均周长的1/50。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双曲线冷却塔“减压增强”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锚固锚栓(9)包括不锈钢长螺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春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必立结构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