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针织物面料、由平针织物面料形成的衣服及外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7885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05: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平针织物面料、由平针织物面料形成的衣服及外罩。其课题在于提供不易吸水而变重的平针织物面料、以及由平针织物面料形成的衣服及外罩。本发明专利技术为对表面经疏水剂被覆的纤维进行编织而形成的平针织物面料,其具有针脚相对较大的薄的薄编织部分(3)和针脚相对较小的厚的厚编织部分(4),厚编织部分(4)形成为网状,并且薄编织部分(3)形成于网状的厚编织部分(4)的网眼内部,薄编织部分(3)与厚编织部分(4)以沿表面方向周期性重复的方式形成,所述平针织物面料具备通过轧光加工来按压厚编织部分(4)而形成的网状的轧光加工部(2)。

Plain knitting fabric, clothes and covers made of plain knitting fabri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平针织物面料、由平针织物面料形成的衣服及外罩
本专利技术涉及不易吸水而变重的平针织物面料、以及由平针织物面料形成的衣服及外罩。
技术介绍
平针织物面料为针织物,由于其具有伸缩性等,因而被用于内衣、外衣、运动服、工作服等各式各样的用途中(参见专利文献1等)。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00228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平针织物面料为针织物,具有无数的针脚(日语:編目),因此在遭受降雨的情况下等,水进入针脚,由此吸水而变重。在运动服等中使用的平针织物面料中,有时也由表面被疏水剂覆盖的纤维(以下,简称为疏水纤维)制成。但是,即使是使用了疏水纤维的平针织物面料,仅通过一根根的纤维排斥水,无法避免水侵入针脚,从而针脚中贮存水而变重。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不易吸水而变重的平针织物面料、以及由平针织物面料形成的衣服及外罩。[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为对表面经疏水剂被覆的纤维进行编织而形成的平针织物面料,其具有针脚相对较大的薄的薄编织部分和针脚相对较小的厚的厚编织部分,上述厚编织部分形成为网状,并且上述薄编织部分形成于上述网状的厚编织部分的网眼内部,上述厚编织部分与上述薄编织部分以沿表面方向周期性重复的方式形成,并且上述平针织物面料具备通过轧光加工来按压上述厚编织部分而形成为网状的轧光加工部。[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平针织物面料由疏水纤维制成,疏水纤维本身具有疏水效果。而且,厚编织部分(轧光加工部)的针脚小,通过轧光加工而表面平滑化,即使平针织物面料与水接触,与轧光加工部接触的水也会沿着轧光加工部的表面流下。薄编织部分的针脚大,水直接穿过而不易贮存。如此,平针织物面料不易吸水,并且不易贮存水。因此,不易变重。附图说明[图1]为示意性地表示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平针织物面料的表面的俯视图。[图2]为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平针织物面料的截面的示意图。[图3]为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平针织物面料的表面的放大照片(表面照明)。[图4]为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平针织物面料的表面的放大照片(背面照明)。[图5]为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平针织物面料的表面的放大照片(两面照明)。[图6]为制造过程的平针织物面料的表面的放大照片。[图7]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由平针织物面料形成的衣服的一例的图。[图8]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由平针织物面料形成的外罩的一例的图。附图标记说明1…平针织物面料、2…轧光加工部、3…薄编织部分、4…厚编织部分、3a…薄编织部分的线圈(loop)、4a…厚编织部分的线圈、10…衣服、11…袖口、12…下摆、20…外罩、21…抛物面天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使用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平针织物面料-图1为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平针织物面料的表面的俯视图,图2为平针织物面料的截面的示意图。图3~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平针织物面料的表面的放大照片。图3~图5的各照片是以面料的表面形状容易被理解的方式在不同的条件下拍摄的。图3的照片是以表面(外观)容易被理解的方式在顺光下拍摄的照片,图4的照片是以针脚容易被理解的方式在逆光下拍摄的照片。图5是同时对面料的表面背面进行照明而拍摄的照片。另外,图6为制造过程中(具体而言,轧光加工前)的平针织物面料的表面的放大照片。图1~图5所示的平针织物面料1是用纤维(例如聚酯纤维)编织而得到的针织物,其具备网状的轧光加工部2(其是通过实施轧光加工并进行加热压缩而形成的)。形成平针织物面料1的纤维为前述的疏水纤维,每1根纤维的表面被疏水剂被覆。平针织物面料1具备:针脚相对较大的薄的薄编织部分3;和(相对于薄编织部分3而言)针脚相对较小的厚的厚编织部分4。作为例子,薄编织部分3的厚度为0.2~0.4mm左右,宽度(例如图1中沿左右方向测得的直径)为1.2~1.6mm左右。例如,厚编织部分4的厚度为0.4~0.6mm左右,宽度(例如图1中,左右相邻的薄编织部分3彼此的距离)为1.6~2.0mm左右。薄编织部分3和厚编织部分4的合适尺寸并不必须受此限定,但在设定为示例尺寸的情况下,可获得目标效果,同时可充分地确保平针织物面料1的强度。另外,就厚编织部分4而言,如后文所述,在表面上形成有上述轧光加工部2,其发挥确保平针织物面料1的强度的构架(frame)这样的作用。薄编织部分3和厚编织部分4以沿平针织物面料1的表面方向(沿着表面的第1方向以及与此交叉的第2方向,例如纵向横向)周期性重复的方式形成。厚编织部分4形成为针脚的眼状并连接,与此相对,薄编织部分3形成于厚编织部分4的网眼的内部,且整个被厚编织部分4所包围。因此,相邻的薄编织部分3未相连,它们之间被厚编织部分4隔开。构成厚编织部分4的线圈(毛圈(日文:輪奈))4a(图2等)的截面比构成薄编织部分3的线圈(毛圈)3a(图2等)粗。例如在由同等程度的根数的疏水纤维形成线圈3a和线圈4a的情况下,通过在构成线圈4a的疏水纤维中使用比构成线圈3a的疏水纤维更粗的纤维,从而能够使线圈4a粗于线圈3a。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根数产生差异(并非使纤维的粗细产生差异),从而使线圈3a、4a的粗细产生差异。即与1条线圈3a中使用的纤维根数相比,1条线圈4a中使用的纤维根数更多。通过以这样的方式使线圈3a、4a的粗细产生差异,从而与由粗的线圈4a编织而成的厚编织部分4的针脚相比,使用细的线圈3a以与厚编织部分4相同程度的间距编织而成的薄编织部分3的针脚开口更大(图4等)。同时地,通过使用粗细不同的线圈3a、4a,从而使厚编织部分4相对于薄编织部分3具有充分的厚度(图2、图3等)。厚编织部分4的针脚的尺寸小,由疏水纤维的疏水效果引起的使水成球状的表面张力被设定为强于因毛细管现象而欲将水拉入针脚内的力的范围内。厚编织部分4的针脚小的情况为佳,但优选与例如运动服中使用的通常的平针织物面料的针脚的尺寸为同等程度。另一方面,薄编织部分3的针脚相对较大,由疏水纤维的疏水效果引起的使水成球状的表面张力被设定为弱于因毛细管现象而欲将水拉入针脚内的力的范围内。即,薄编织部分3的针脚以无法强有力地保持水滴的程度的尺寸、例如0.1~0.3mm左右的尺寸开口。另外,薄编织部分3及厚编织部分4均形成为沿平针织物面料1的厚度方向重叠的多(图2中为2层)层状。关于背面的最外表层(图2中的最下侧的层),薄编织部分3及厚编织部分4无差异,由细的线圈3a均匀地形成为平坦状。例如,若将平针织物面料1以背面朝下的方式设置于平坦面上,则背面整体与平坦面接触。关于薄编织部分3,表面的最外表层(面料为3层以上时,表面背面的最外表层之间的中间层也同样)也由细的线圈3a构成。与此相对,关于厚编织部分4,至少表面的最外表层由粗的线圈4a构成,相对于薄编织部分3的表面,厚编织部分4的表面沿远离背面的方向突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平针织物面料,其是对表面经疏水剂被覆的纤维进行编织而形成的平针织物面料,/n其具有针脚相对较大的薄的薄编织部分和针脚相对较小的厚的厚编织部分,/n所述厚编织部分形成为网状,并且所述薄编织部分形成于所述网状的厚编织部分的网眼内部,所述薄编织部分与所述厚编织部分以沿表面方向周期性重复的方式形成,/n所述平针织物面料具备通过轧光加工来按压所述厚编织部分而形成为网状的轧光加工部。/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612 JP 2018-1122411.平针织物面料,其是对表面经疏水剂被覆的纤维进行编织而形成的平针织物面料,
其具有针脚相对较大的薄的薄编织部分和针脚相对较小的厚的厚编织部分,
所述厚编织部分形成为网状,并且所述薄编织部分形成于所述网状的厚编织部分的网眼内部,所述薄编织部分与所述厚编织部分以沿表面方向周期性重复的方式形成,
所述平针织物面料具备通过轧光加工来按压所述厚编织部分而形成为网状的轧光加工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针织物面料,其中,背面均匀地形成为平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子隆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金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