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珠光体钢轨钢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87855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05: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钢轨钢的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珠光体钢轨钢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具有与珠光体钢轨钢组分相同的钢锭依次进行轧制和控冷,得到珠光体钢轨钢;所述控冷包括第一阶段冷却、第一阶段空冷、第二阶段冷却和第二阶段空冷。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在添加较少合金元素的前提下,利用较简单的制备方法即可得到平均片层间距在60nm以下的珠光体组织,极大地提高了珠光体钢轨钢的抗疲劳裂纹扩展性能。

A pearlitic rail steel and its prepa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珠光体钢轨钢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钢轨钢的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珠光体钢轨钢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对铁路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铁路运输向着高速化和重载化的方向不断的发展。而钢轨作为铁路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高低直接关系着铁路运输的效率。因此,钢轨不仅要求具有能够支撑车辆运行的刚度和强度,而且还要求轨头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抗表面损伤性。随着我国铁路几次的大提速以及高速铁路大规模建设的进行,使得我国钢轨损伤形式从以磨损为主转变为以疲劳裂纹扩展为主。这主要是由于高速列车在钢轨曲率半径较大的线路通过时受离心力的影响造成接触应力增大,从而导致接触疲劳裂纹的形成和扩展。而细化珠光体片层间距是提高钢轨疲劳裂纹扩展抗力的有效手段(EngineeringFractureMechanics,2015,138:63-72.)。近年来,为了细化珠光体片层间距,研究人员对钢轨的合金成分设计和生产工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如申请号为201410382419.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钒铬微合金化超细珠光体钢轨,该钢轨组成成分为按重量百分比计,C:0.78~0.86%,Si:0.15~0.7%,Mn:0.40~1.20%,Cr:0.30~0.80%,V:0.04~0.12%,S≤0.01%。制备方法主要是:对终轧后带有余热的钢轨的轨头部位施加水雾混合气进行加速冷却,冷速为4.0~8.0℃/s,当轨头表层温度降至500~550℃时停止施加水雾混合气,并施加压缩空气进行加速冷却,冷速为1.5~3.5℃/s,当轨头表层温度低于400℃时停止加速冷却,空冷至室温。该钢轨为完全的珠光体组织,片层间距在70~100nm之间。申请号为201410285670.2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纳米珠光体钢轨的制备方法,该钢轨化学成分(wt%)为:C:0.83~0.93,Mn:0.05~0.10,Cr:1.0~1.5,Al:(8~12)Mn,Si:1.5Al,Co:0.1~0.3,Zr:0.35~0.55,Mg:0.02~0.06,Cu:0.01~0.05,P:<0.025,S:<0.025,余量为Fe及其它不可避免杂质元素。制备方法主要是:开始轧制温度不高于1150℃,轧制变形速率为5~8s-1,单道次变形量为30~50%,总压缩比应大于10,终轧温度不低于950℃;轧后空冷至轨头温度为850℃保温20~30min,接着以30~50℃/min的冷速冷至轨头温度不高于550℃保温30~40min,之后空冷至350℃保温60~90min,最后空冷至室温;再加热到250~300℃,保温6~90min进行去应力回火处理。得到的内部组织为100%的珠光体,且珠光体平均片厚度间距为60nm左右的钢轨。申请号为201510628532.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超级珠光体钢轨钢及其制备方法,其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wt%)包括:C:0.75~0.78,V:0.05~0.09,锰、硅、铬的含量要满足以下三个不等式:1Mn+2Si+2Cr<4,1Mn+1Si+2Cr<3,1Mn+1Si+3Cr>3。1Mn+2Si+2Cr<4是保证钢的碳当量较低,并低于0.85wt%的要求;1Mn+1Si+2Cr<3是保证钢的珠光体转变速度较快、并在500~600℃温度区间10min之内转变完成的要求;1Mn+1Si+3Cr>3是保证钢中珠光体片间距较小、并平均片间距小于120nm的要求;所述微合金元素为Al、N、Re元素,且0.1wt%<Al+N+Re<0.3wt%,余量为铁。制备方法主要是将上述成分的钢锭采用控轧控冷技术制造,开始轧制温度1180~1220℃,轧制变形比为8;然后以250~300℃/min的速度冷却到1100℃,轧制变形量50~65%;再以150~200℃/min的速度冷却到1000℃,轧制变形量50~70%;在1000℃~950℃温度区间内冷速120~135℃/min,在950~600℃温度区间冷速为60~80℃/min,在600~500℃温度区间冷速5~10℃/min,500℃以下空冷至室温。以上有关珠光体钢轨钢的专利中,或者通过添加大量的合金元素以及比较复杂的生产工艺获得平均片层间距小于60nm的纳米级珠光体组织,或者虽然合金元素添加较少但得到的珠光体组织的平均片层间距大于70nm。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珠光体钢轨钢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在添加较少合金元素的前提下,利用较简单的制备方法即可得到平均片层间距在60nm以下的珠光体组织,极大地提高了珠光体钢轨钢的抗疲劳裂纹扩展性能。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珠光体钢轨钢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所述珠光体钢轨钢,按照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元素组分:C0.82~0.84%,Si0.6~0.8%,Mn0.95~1.05%,Cr+Nb≤1.2%,RE≤0.1%,P≤0.025%,S≤0.015%,余量为铁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将具有与所述珠光体钢轨钢组分相同的钢锭依次进行轧制和控冷,得到珠光体钢轨钢;所述控冷包括第一阶段冷却、第一阶段空冷、第二阶段冷却和第二阶段空冷。优选的,所述轧制的终轧温度为890~930℃。优选的,所述第一阶段冷却为将轧制后的钢锭以7~8℃/s的冷却速率冷却至560~580℃。优选的,所述第一阶段空冷为以560~580℃为起始温度,空冷≤30s。优选的,所述第二阶段冷却为将第一阶段空冷后的钢锭以7~8℃/s的冷却速率冷却至300~350℃。优选的,所述第二阶段空冷为以300~350℃为起始温度,空冷至室温。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利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制备方法得到的珠光体钢轨钢,所述珠光体钢轨钢的组织为纳米级珠光体显微组织;所述纳米级珠光体显微组织的平均片层间距小于60nm。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珠光体钢轨钢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所述珠光体钢轨钢,按照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元素组分:C0.82~0.84%,Si0.6~0.8%,Mn0.95~1.05%,Cr+Nb≤1.2%,RE≤0.1%,P≤0.025%,S≤0.015%,余量为铁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将具有与所述珠光体钢轨钢组分相同的钢锭依次进行轧制和控冷,得到珠光体钢轨钢;所述控冷包括第一阶段冷却、第一阶段空冷、第二阶段冷却和第二阶段空冷。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制备方法,添加少量的合金元素,以及简单的制备方法即可得到平均片层间距在60nm以下的珠光体组织,极大地提高了珠光体钢轨钢的抗疲劳裂纹扩展性能。根据实施例的记载,利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珠光体钢轨钢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和疲劳性能指标均优于《TB/T2344-201243kg/m~75kg/m钢轨订货技术条件》中规定的技术指标,在疲劳裂纹扩展实验中,珠光体钢轨钢试样断裂前总疲劳循环次数大于100万次。同时,所述制备方法生产成本低,有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珠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珠光体钢轨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所述珠光体钢轨钢,按照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元素组分:/nC 0.82~0.84%,Si 0.6~0.8%,Mn 0.95~1.05%,Cr+Nb≤1.2%,RE≤0.1%,P≤0.025%,S≤0.015%,余量为铁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n将具有与所述珠光体钢轨钢组分相同的钢锭依次进行轧制和控冷,得到珠光体钢轨钢;/n所述控冷包括第一阶段冷却、第一阶段空冷、第二阶段冷却和第二阶段空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珠光体钢轨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珠光体钢轨钢,按照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元素组分:
C0.82~0.84%,Si0.6~0.8%,Mn0.95~1.05%,Cr+Nb≤1.2%,RE≤0.1%,P≤0.025%,S≤0.015%,余量为铁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将具有与所述珠光体钢轨钢组分相同的钢锭依次进行轧制和控冷,得到珠光体钢轨钢;
所述控冷包括第一阶段冷却、第一阶段空冷、第二阶段冷却和第二阶段空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轧制的终轧温度为890~930℃。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阶段冷却为将轧制后的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东梅陈林包喜荣周庆飞郭瑞华牛建宇王慧军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内蒙;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