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持续防治大豆根腐病的可降解地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877230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04: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持续防治大豆根腐病的可降解地膜及其制备方法,其由以下重量含量的成分组成:成膜材料1~5%,农药0.05~0.25%,β‑环糊精0.2~1%,甘油1~5%,质量浓度1%的乙酸水溶液0~40%,去离子水余量。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可降解地膜使用过程中,杀菌剂(农药)扩散至地膜表面形成抗菌分子层,与附着于地膜表层的水滴一起溶滴至地面,被土壤吸收形成具有一定浓度的灭菌处理层,最终达到持续抑制病原菌的生长,预防土传病害的发生,这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功能性地膜新产品。

Degradable plastic film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for continuous control of soybean root r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持续防治大豆根腐病的可降解地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用薄膜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防治大豆根腐病的可降解地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大豆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与植物油,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是在大豆的农业生产中,由于受到病虫草害的影响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其中,大豆根腐病是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大豆根腐病作为大豆毁灭性的土传病害,能够感染整个生育期间的大豆,使得种子不能发芽,生长发育不良,病苗矮小瘦弱,叶片发黄,严重时则干枯死亡。目前,用于防治大豆根腐病的方法主要有种衣剂、杀菌剂灌根和培育转基因抗病品种,这类方法尽管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均带来一些潜在的环境危害与人体健康问题。农用地膜因其具有增温保墒、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优点,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持续高产、稳产发展,带来显著经济效益。此外,使用地膜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作物病虫草害的发生,减少农药的使用。因此,地膜的使用在环保与安全情况下防治大豆根腐病与促进大豆的增产上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但随着塑料地膜的大量使用,其负面影响日益明显。塑料薄膜大量残留在土壤中,难以进行回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持续防治大豆根腐病的可降解地膜,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含量的成分组成:/n成膜材料1~5%,/n农药0.05~0.25%,/nβ-环糊精0.2~1%,/n甘油1~5%,/n质量浓度1%的乙酸水溶液0~40%,/n去离子水,余量。/n

【技术特征摘要】
1.持续防治大豆根腐病的可降解地膜,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含量的成分组成:
成膜材料1~5%,
农药0.05~0.25%,
β-环糊精0.2~1%,
甘油1~5%,
质量浓度1%的乙酸水溶液0~40%,
去离子水,余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持续防治大豆根腐病的可降解地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成膜材料为壳聚糖、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农药为甲霜灵、精甲霜灵、多菌灵、福美双、咯菌腈、克百威、宁南霉素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持续防治大豆根腐病的可降解地膜,其特征在于:
当成膜材料中包含壳聚糖时,由以下重量含量的成分组成:
成膜材料1~5%,
农药0.05~0.25%,
β-环糊精0.2~1%,
甘油1~5%,
质量浓度1%的乙酸水溶液30~40%,
去离子水,余量;
当成膜材料中不包含壳聚糖时,由以下重量含量的成分组成:
成膜材料1~5%,
农药0.05~0.25%,
β-环糊精0.2~1%,
甘油1~5%,
去离子水,余量。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金浩梁文龙肖豆鑫程敬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