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给料机及其溜槽的运输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87574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04: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给料装置的运输和安装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给料机及其溜槽的运输安装方法。步骤一,将给料机及其溜槽通过运输车运输至廊道内下料口位置;步骤二,在给料机及其溜槽上设置有吊耳;步骤三,移动吊装工具至廊道下料口,调整吊装工具位置;步骤四,将吊装工具上的手拉葫芦降下,拉动给料机及其溜槽上行至指定位置;步骤五,测量给料机及其溜槽是否水平。步骤六,将给料机四角弹簧件与廊道预留吊耳埋件相连接,给料机的溜槽与下料口埋件相连接;步骤七,放松手拉葫芦,再次对给料机及其溜槽的安装角度是否偏离设计角度,不符合的继续调整直至满足设计角度;步骤八,吊装工具运回原位。

A transportation and installation method of feeder and its chu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给料机及其溜槽的运输安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给料装置的运输和安装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给料机及其溜槽的运输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的受料仓下料口给料机及其溜槽运输与安装需要采用吊车进行安装,不同型号的给料机及溜槽,重量不同,重量大致是1t至2t之间,重量大,难以人工搬运;廊道里的给料机及溜槽需要采用4个手拉葫芦吊拉至廊道下料口位置或者直接采用吊车吊装。采用4个手拉葫芦的安装方法是将手拉葫芦悬挂于下料口预埋吊耳处,将手拉葫芦与给料机四角吊耳相连,依次拉动4个手拉葫芦的链条,拉至位置后,将四角吊耳的弹簧件与下料口预埋吊耳相连,调整四角高度,取下手拉葫芦,再次检查给料机四角安装高度及给料机角度,待检查合格后进行下一个安装。采用此方法在调整给料机角度时,给料机弹簧件与手拉葫芦需悬挂于同一吊耳处,在此操作过程中,因手拉葫芦的妨碍,弹簧件的收缩拉伸受到影响,直接影响给料机的安装角度。为使安装角度符合要求,需要拆下其中两个手拉葫芦调整给料机另外两个角的高度,再更换手拉葫芦位置调整其他两个角的高度,循环往复操作,比较费时间。采用吊车吊装给料机及溜槽就位时吊钩的上升及回落幅度大,难以做到微调给料机安装角度,并且存在吊装危险。现有技术存在如下问题:运输安装方法复杂、占用吊车时间长、费时费力,给料机及其溜槽在吊装至下料口位置,将要就位时难以做到微调角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给料机及其溜槽的运输安装方法,以解决现有的运输安装方法复杂、占用吊车时间长、费时费力,给料机及其溜槽在吊装至下料口位置,将要就位时难以做到微调角度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给料机及其溜槽的运输安装方法,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给料机及其溜槽的运输安装方法,步骤如下:准备环节:制作与给料机及其溜槽配套的运输车和吊装工具,其中运输车采用平板小车吊装工具采用吊装架;步骤一,运输:将给料机及其溜槽通过运输车运输至廊道内下料口位置;步骤二,吊耳焊接:在给料机及其溜槽上设置有吊耳;步骤三,吊装准备:移动吊装工具至廊道下料口,调整吊装工具位置;步骤四,起吊:将吊装工具上的手拉葫芦降下,拉动给料机及其溜槽上行至指定位置;步骤五,初步调整:测量给料机及其溜槽是否水平,如果有偏差,调整给料机及其溜槽至水平位置;步骤六,安装:将给料机四角弹簧件与廊道预留吊耳埋件相连接,给料机的溜槽与下料口埋件相连接;步骤七,再次调整:放松手拉葫芦,再次对给料机及其溜槽的安装角度是否偏离设计角度,不符合的继续调整直至满足设计角度;步骤八,结束:吊装工具运回原位;依次重复上述步骤一至八,继续安装下一个给料机及其溜槽。准备环节中制作运输车的步骤:将钢扶手和钢拉杆焊接在一起,形成驱动杆,然后将横梁组与纵梁组相连接,在横梁组和纵梁组之间设置滚动托辊组,从而形成了平板支架,最后在平板支架和驱动杆之间连接旋转托盘,从而制成运输车。准备环节中制作吊装工具的步骤,制作吊装工具:首先,设置两根立柱,在立柱的底部安装柱脚;之后,在两根立柱之间安装横梁;随后,在横梁与立柱之间设置承重梁斜撑、在立柱和柱脚之间设置柱脚斜撑,从而增大吊具的稳定性;最后在横梁上设置吊环。步骤二中吊耳焊接过程中,吊耳设置在给料机及其溜槽的重心上,所述的吊耳至少设置四个。步骤五中测量给料机及其溜槽过程中采用水准尺进行测量。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运输安装方法通过采用运输工具和吊装工具进行运输和安装,避免了长时间采用吊车进行运输和安装,节省了大量的的成本,避免了用吊车进行安装时,不能对给料机及其溜槽进行有效的微调。而采用平板车和吊装架进行运输和安装时,调节方式灵活,操作过程简便快捷,相对于现有运输安装方法节省时间。同时本方法也避免了采用吊车进行吊装时容易因给料机及其溜槽上下升降时造成的吊装风险。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给料机及其溜槽的运输安装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吊装工具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运输车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钢扶手;2、钢拉杆;301、第一滚动托辊;302、第二滚动托辊;303、第三滚动托辊;304、第四滚动托辊;401、第一纵梁;402、第二纵梁;403、第三纵梁;404、第四纵梁;501、第一横梁;502、第二横梁;503、第三横梁;6、旋转托盘;7、横梁;8、第一承重梁斜撑;9、第二承重梁斜撑;10、第一立柱;11、第二立柱;12、柱脚斜撑;13、柱脚;14、吊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给料机及其溜槽的运输安装方法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给料机及其溜槽的运输安装方法,步骤如下:准备环节:制作与给料机及其溜槽配套的运输车和吊装工具,其中运输车采用平板小车吊装工具采用吊装架;步骤一,运输:将给料机及其溜槽通过运输车运输至廊道内下料口位置;步骤二,吊耳焊接:在给料机及其溜槽上设置有吊耳;步骤三,吊装准备:移动吊装工具至廊道下料口,调整吊装工具位置;步骤四,起吊:将吊装工具上的手拉葫芦降下,拉动给料机及其溜槽上行至指定位置;步骤五,初步调整:测量给料机及其溜槽是否水平,如果有偏差,调整给料机及其溜槽至水平位置;步骤六,安装:将给料机四角弹簧件与廊道预留吊耳埋件相连接,给料机的溜槽与下料口埋件相连接;步骤七,再次调整:放松手拉葫芦,再次对给料机及其溜槽的安装角度是否偏离设计角度,不符合的继续调整直至满足设计角度;步骤八,结束:吊装工具运回原位;依次重复上述步骤一至八,继续安装下一个给料机及其溜槽。准备环节中制作运输车的步骤:将钢扶手1和钢拉杆2焊接在一起,形成驱动杆。然后将横梁组与纵梁组相连接,在横梁组和纵梁组之间设置滚动托辊组,从而形成了平板支架,最后在平板支架和驱动杆之间连接旋转托盘6,从而制成运输车。其中横梁组包括第一横梁501、第二横梁502以及第三横梁503。纵梁组包括第一纵梁401、第二纵梁402、第三纵梁403以及第四纵梁404。滚动托辊组包括第一滚动托辊301、第二滚动托辊302、第三滚动托辊303以及第四滚动托辊304。准备环节中制作吊装工具的步骤,制作吊装工具:首先,设置两根立柱,在立柱的底部安装柱脚13;之后,在两根立柱之间安装横梁7;随后,在横梁7与立柱之间设置承重梁斜撑、在立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给料机及其溜槽的运输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n准备环节:制作与给料机及其溜槽配套的运输车和吊装工具,其中运输车采用平板小车吊装工具采用吊装架;/n步骤一,运输:将给料机及其溜槽通过运输车运输至廊道内下料口位置;/n步骤二,吊耳焊接:在给料机及其溜槽上设置有吊耳;/n步骤三,吊装准备:移动吊装工具至廊道下料口,调整吊装工具位置;/n步骤四,起吊:将吊装工具上的手拉葫芦降下,拉动给料机及其溜槽上行至指定位置;/n步骤五,初步调整:测量给料机及其溜槽是否水平,如果有偏差,调整给料机及其溜槽至水平位置;/n步骤六,安装:将给料机四角弹簧件与廊道预留吊耳埋件相连接,给料机的溜槽与下料口埋件相连接;/n步骤七,再次调整:放松手拉葫芦,再次对给料机及其溜槽的安装角度是否偏离设计角度,不符合的继续调整直至满足设计角度;/n步骤八,结束:吊装工具运回原位;/n依次重复上述步骤一至八,继续安装下一个给料机及其溜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给料机及其溜槽的运输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准备环节:制作与给料机及其溜槽配套的运输车和吊装工具,其中运输车采用平板小车吊装工具采用吊装架;
步骤一,运输:将给料机及其溜槽通过运输车运输至廊道内下料口位置;
步骤二,吊耳焊接:在给料机及其溜槽上设置有吊耳;
步骤三,吊装准备:移动吊装工具至廊道下料口,调整吊装工具位置;
步骤四,起吊:将吊装工具上的手拉葫芦降下,拉动给料机及其溜槽上行至指定位置;
步骤五,初步调整:测量给料机及其溜槽是否水平,如果有偏差,调整给料机及其溜槽至水平位置;
步骤六,安装:将给料机四角弹簧件与廊道预留吊耳埋件相连接,给料机的溜槽与下料口埋件相连接;
步骤七,再次调整:放松手拉葫芦,再次对给料机及其溜槽的安装角度是否偏离设计角度,不符合的继续调整直至满足设计角度;
步骤八,结束:吊装工具运回原位;
依次重复上述步骤一至八,继续安装下一个给料机及其溜槽。


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笑鹏郑文明李元常贾思金李延生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建十一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