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婴童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7492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04: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婴童车,婴童车的车架包括位于两侧的侧支架,侧支架包括安装有前轮组件的第一支架、安装有后轮组件且绕第一支架转动设置的第二支架,第一支架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二支架沿车架的前后方向延伸,第二支架的转动轴心线沿着第一支架的延伸方向延伸,侧支架具有第一使用状态和第二使用状态,侧支架处于第一使用状态或第二使用状态时,第二支架在前后方向上分别位于第一支架的相对两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婴童车,部件少、结构简单紧凑,其具有两种使用状态,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切换,因使用状态可变换的结构设计,使得该婴童车趣味性更强,使用体验更佳,在婴儿逐渐长大后,任然可以作为玩具车继续保留,利用价值大大提升。

A baby carri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婴童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婴童用的玩具车,具体涉及一种婴童学步车。
技术介绍
现有的婴童学步车,多数是设计成围栏式结构,在围栏中间设有可供婴童坐在上边的带状座椅,婴童两脚分开坐在座椅上并用两脚着地后站立练习行走,这种学步车存在较大缺陷,如车体移动太灵活,难以控制,且婴童身体的重量没有完全加在脚上,十分不利于培养婴童走路的主动意识和习惯,其学步的效果并不好,而且带状座椅会影响婴童的走路姿势,练成不好的走路姿势则与父母对婴童的殷殷期待相违背;鉴于此,目前市场上出现了用于婴童手扶后推行的学步车,这类手扶推行的学步车基本解决了围栏式学步车的缺陷,但这类车功能较为单一,可玩性较差,使用体验并不理想;该类学步车其设计初衷仅限于婴童学步,在婴童渐渐长大后便失去作用,不能有更多的功能延伸。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婴童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婴童车,婴童车的车架包括位于两侧的侧支架,侧支架包括安装有前轮组件的第一支架、安装有后轮组件且绕第一支架转动设置的第二支架,第一支架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二支架沿车架的前后方向延伸,第二支架的转动轴心线沿着第一支架的延伸方向延伸,侧支架具有第一使用状态和第二使用状态,侧支架处于第一使用状态时,两侧的第二支架的自由端相互靠拢;侧支架处于第二使用状态时,两侧的第二支架的自由端相互远离。优选地,侧支架处于第一使用状态或第二使用状态时,第二支架在前后方向上分别位于第一支架的相对两侧。>优选地,车架还包括位于两侧的侧支架之间且相对侧支架转动设置的支撑座,支撑座的转动轴心线沿着车架的左右方向延伸。优选地,支撑座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侧支架处于第一使用状态且支撑座运动至第一位置时,支撑座沿前后方向延伸,且支撑座的底部搭设在两侧第二支架之上,支撑座的上表面构成婴童乘坐的乘坐面;当侧支架处于第二使用状态且支撑座运动至第二位置时,支撑座沿上下方向延伸,且收折于两侧的第一支架之间。优选地,车架上还设置有用于将侧支架锁定于第一使用状态并将支撑座稳定于第一位置的第一锁定机构、用于将侧支架锁定于第二使用状态并将支撑座稳定于第二位置的第二锁定机构。优选地,第一锁定机构包括设于支撑座两侧的第一卡接部、设于两侧的第二支架上的与第一卡接部配合卡接的第一配合部。优选地,第二锁定机构包括设于支撑座两侧的第二卡接部、设于两侧的第二支架上的与第二卡接部配合卡接的第二配合部。优选地,支撑座包括座本体、由座本体的头部向一侧方弯曲延伸的舌体,第二卡接部由形成于舌体两侧的凸起部构成,第二配合部由形成于第二支架的靠近第一支架的一端的凹槽构成。优选地,车架还包括连接在两侧的第一支架上端部之间的用于婴童手部扶握的扶手杆。优选地,婴童车为用于婴童学步的学步车。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专利技术的婴童车,部件少、结构简单紧凑,其具有两种使用状态,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切换,切换到第一使用状态时,可以为婴童骑行提供保障,切换到第二使用状态时,可以为婴童站立学步提供保障,因使用状态可变换的结构设计,使得该婴童车趣味性更强,使用体验更佳,在婴儿逐渐长大后,任然可以作为玩具车继续保留,利用价值大大提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学步车处于骑行使用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学步车处于由骑行切换至推行使用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第二支架在第一支架的一侧);图3为本专利技术学步车处于由骑行切换至推行使用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第二支架在第一支架的另一侧);图4为本专利技术学步车处于推行使用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学步车处于推行使用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从前方看):图6为本专利技术学步车的爆炸图;其中:10、第一支架;100、前轮组件;101、上杆体;102、下杆体;103、连接轴;104、销轴;1001、前轮轴;20、第二支架;200、后轮组件;2001、后轮轴;30、支撑座;301、座本体;302、舌体;40、扶手杆;s11、凸柱;s12、圆槽;s20、座耳;s21、凸起部;s22、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婴童车,本例中该婴童车为用于婴童学步的学步车,以下以婴童学步车进行介绍说明:该婴童学步车的车架包括位于两侧的侧支架、位于两侧的侧支架之间且相对侧支架转动设置的支撑座30、连接在两侧的第一支架10上端部之间的用于婴童手部扶握的扶手杆40,侧支架包括安装有前轮组件100的第一支架10、安装有后轮组件200且绕第一支架10转动设置的第二支架20,其中,第一支架10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二支架20沿车架的前后方向延伸,第二支架20的转动轴心线沿着第一支架10的延伸方向延伸,支撑座30的转动轴心线则沿着车架的左右方向延伸。本例中,侧支架具有第一使用状态和第二使用状态,而支撑座30则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且在侧支架处于第一使用状态或第二使用状态时,第二支架20在前后方向上分别位于第一支架10的相对两侧。具体地,如图1所示,当侧支架处于第一使用状态且支撑座30运动至第一位置时,两侧的第二支架20的自由端相互靠拢,支撑座30则沿着前后方向延伸,且支撑座30的底部搭设在两侧的第二支架20之上,支撑座30的上表面则构成婴童乘坐的乘坐面;即,此时婴童学步车处于骑行使用状态,该状态下,婴童可以坐在支撑座30的上表面上,面朝第一支架10所在的一侧方,脚放地上且手扶住扶手杆40,进行骑行玩乐,对于年岁较大已学会走部的儿童,在该骑行使用状态下可以将其当做玩具车进行骑行玩乐。如图4、图5所示,当侧支架处于第二使用状态且支撑座30运动至第二位置时,两侧的第二支架20的自由端相互远离,支撑座30则沿上下方向延伸,且收折于两侧的第一支架10之间;即,此时婴童学步车处于推行使用状态,该状态下,第二支架20之间的间隔较大,具有能够供婴童站立的空间,婴童站立于两侧的第二支架20之间,面朝第一支架10所在的一侧方,手扶住扶手杆40,进行站立学步。此外,在学步车处于推行使用状态下时,支撑座30的乘坐面相对应的反面上可以设置一些儿童玩乐用的器具(参见图5),增强学步车的可玩性。本例中,两侧的第一支架10均包括上杆体101、下杆体102以及转动或固定连接在上杆体101与下杆体102之间的连接轴103,上杆体101的上端部与扶手杆40固定连接,两侧的下杆体102的下端部通过一根前轮轴1001与前轮组件100转动连接;两侧的第二支架20均由一根呈弧状的弧形杆构成,弧形杆的一端部与连接轴103转动连接,弧形杆的另一端部分别通过后轮轴2001与后轮组件200转动连接;支撑座30则包括座本体301、由座本体301的头部向一侧方弯曲延伸的舌体302(以婴童坐立在支撑座30上时,面朝向的一侧端为头,背朝向的一侧为尾),座本体301的头部两侧通过销轴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婴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婴童车的车架包括位于两侧的侧支架,所述侧支架包括安装有前轮组件的第一支架、安装有后轮组件且绕所述第一支架转动设置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支架沿所述车架的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支架的转动轴心线沿着所述第一支架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侧支架具有第一使用状态和第二使用状态,所述侧支架处于第一使用状态时,两侧的所述第二支架的自由端相互靠拢;所述侧支架处于第二使用状态时,两侧的所述第二支架的自由端相互远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婴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婴童车的车架包括位于两侧的侧支架,所述侧支架包括安装有前轮组件的第一支架、安装有后轮组件且绕所述第一支架转动设置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支架沿所述车架的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支架的转动轴心线沿着所述第一支架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侧支架具有第一使用状态和第二使用状态,所述侧支架处于第一使用状态时,两侧的所述第二支架的自由端相互靠拢;所述侧支架处于第二使用状态时,两侧的所述第二支架的自由端相互远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支架处于第一使用状态或第二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二支架在前后方向上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支架的相对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还包括位于两侧的侧支架之间且相对所述侧支架转动设置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转动轴心线沿着所述车架的左右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婴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所述侧支架处于第一使用状态且所述支撑座运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支撑座沿前后方向延伸,且所述支撑座的底部搭设在两侧的所述第二支架之上,所述支撑座的上表面构成婴童乘坐的乘坐面;当所述侧支架处于第二使用状态且所述支撑座运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支撑座沿上下方向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廉金龙王宇
申请(专利权)人: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