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管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7244 阅读:2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管连接结构,其中钢管一端有管径扩大的连接头,另一钢管的一端插入连接头内,连接头与插入的另一钢管一端之间有密封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节省材料成本及安装费用,特别适合于需要在工地中临时接驳钢管的场合。(*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接驳钢管的钢管连接结构。在工地施工中,一般会于混凝土灌注之前在桩柱的钢筋笼架内需预先设置一些临时性管道,这些管道可用于放置钢缆、钢锚杆,进行岩层取样或放入声纳探测仪进行混凝土质量探测等。临时管道在使用后,当工程完成时将用混凝土完全填灌。由于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会发热,若临时管道采用胶管等材料,则在受热后会发生变形,而在混凝土凝固后又难以恢复形变,造成混凝土与临时管道之间出现缝隙,一方面使桩柱中存有空洞,另一方面也会严重影响探测结果。所以这些临时管道多采用钢管,而钢管间的连接通常采用焊接或套丝后通过螺纹连接等方式,这些连接方式安装过程繁复,极不方便,如套丝方式对管壁厚度有一定要求,而且需要附加接驳管套,还要使用套丝机,增加材料及安装成本。而焊接方式的质量在工地施工时难以控制,对焊接操作员及管壁都有特殊要求,施工时对施工设备、环境及天气也有一定要求,若要在施工现场在悬空的笼架内焊接钢管是非常危险的,所以这种方式的施工难度及成本也一样很高,并且危险。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给出一种安全,成本低,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迅速,无需特殊设备,对工作环境、天气及施工人员无特殊要求,节省材料且能有效地防止混凝土或污物进入钢管的连接结构。本技术的主要技术方案是钢管一端有管径扩大的连接头,另一钢管的一端插入连接头内,连接头与插入的另一钢管一端之间有密封圈。本技术在使用时只需将一端套插有密封圈的钢管与另一钢管相互插入就能完成钢管间的连接,安装方便,迅速,不需要辅助设备,对工作环境、天气及施工人员也没有特殊要求,而且结构简单、节省材料,能有效降低安装成本。本技术尤其适用于一些需要临时接驳钢管且对连接强度无特殊要求的场合。本技术中的密封圈可以使钢管连接紧密,防止混凝土或污物渗入管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不要求钢管有较厚的管壁,这样一方面能节省材料,安装容易,从而降低成本;另一方面还能在一些特殊场合产生特殊效果,比如在钢管内设置探测仪进行混凝土质量检测时,较薄的管壁能令探测的数据更准确有效;又如在对接两段桩柱的钢筋笼架时,可以将预设在桩柱的钢筋笼架内的钢管迅速连接,缩短了施工时间,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结构是钢管1一端有管径扩大的连接头11,另一钢管1’的一端11’插入连接头11内,连接头11与插入的另一钢管的一端11’之间有密封圈2。密封圈2头部向外翻折成开口向后的插槽3,钢管1的连接头11插在插槽3内。其中连接头11可以由钢管1的一端扩孔而成。权利要求1.一种钢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钢管(1)一端有管径扩大的连接头(11),另一钢管(1’)的一端(11’)插入连接头(11)内,连接头(11)与插入的另一钢管(1’)一端(11’)之间有密封圈(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密封圈(2)头部向外翻折成开口向后的插槽(3),钢管(1)的连接头(11)插在插槽(3)内。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管连接结构,其中钢管一端有管径扩大的连接头,另一钢管的一端插入连接头内,连接头与插入的另一钢管一端之间有密封圈。本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节省材料成本及安装费用,特别适合于需要在工地中临时接驳钢管的场合。文档编号F16LGK2467860SQ0026804公开日2001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00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0年12月25日专利技术者杜尚伟 申请人:德士达中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钢管(1)一端有管径扩大的连接头(11),另一钢管(1’)的一端(11’)插入连接头(11)内,连接头(11)与插入的另一钢管(1’)一端(11’)之间有密封圈(2)。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尚伟
申请(专利权)人:德士达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HK[中国|香港]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