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跑步机双级悬浮减震结构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跑步机减震
,具体涉及一种跑步机双级悬浮减震结构及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跑步机(包含走步机)减震方式都是通过装配在机架与跑步板之间的橡胶进行缓冲减震,而跑步台主体与机架属于直接硬性机械式连接,这样橡胶的减震效果大打折扣,用户在跑台上运动产生的震动只有少量被橡胶吸收,大部分震动是传递到机架上并产生共振,导致整机发生抖动,很不利于用户观看屏幕内容,视觉体验很差,跑起来体验效果很差,长期下去对用户的膝盖也会产生伤害。为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新的减震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跑步机双级悬浮减震结构及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跑步机双级悬浮减震结构,包括跑台主体和底架,所述跑台主体包含跑步板和左右两个型材,所述跑步板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多个前后间隔分布的第一级悬浮减震装置与左右两个型材对应连接,所述跑台主体的左右两个型材分别通过多个前后间隔分布的第二级悬浮减震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跑步机双级悬浮减震结构,包括跑台主体和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跑台主体包含跑步板和左右两个型材,所述跑步板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多个前后间隔分布的第一级悬浮减震装置与左右两个型材对应连接,所述跑台主体的左右两个型材分别通过多个前后间隔分布的第二级悬浮减震装置与底架左右两边对应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跑步机双级悬浮减震结构,包括跑台主体和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跑台主体包含跑步板和左右两个型材,所述跑步板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多个前后间隔分布的第一级悬浮减震装置与左右两个型材对应连接,所述跑台主体的左右两个型材分别通过多个前后间隔分布的第二级悬浮减震装置与底架左右两边对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跑步机双级悬浮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跑步板的左右两端部分别开设有多个前后间隔分布的第一竖向通孔,所述型材设置有用于支撑跑步板端部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多个与对应第一竖向通孔同心的第二竖向通孔,所述第一级悬浮减震装置固定连接于第一竖向通孔和对应第二竖向通孔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跑步机双级悬浮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悬浮减震装置包含弹性柱和至少一个固定件,所述弹性柱的上部外周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弹性柱在环形凹槽处形成缩颈部,所述缩颈部固定嵌入于第一竖向通孔内,所述环形凹槽的上侧壁和下侧壁外径均大于第一竖向通孔的内径,所述弹性柱的中心设置有第三竖向通孔,所述第三竖向通孔与对应第二竖向通孔之间通过所述固定件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跑步机双级悬浮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悬浮减震装置包括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和所述弹性柱,所述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中的一者依次穿过第二竖向通孔和第三竖向通孔中的一者、第二竖向通孔和第三竖向通孔中的另一者后与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中的另一者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之间的固定连接为可拆卸的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跑步机双级悬浮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呈T形,所述第一固定件包含第一杆部和第一头部,所述第一杆部开设有竖向螺纹孔,所述竖向螺纹孔具有内螺纹,所述第一头部卡住弹性柱的顶面,所述第一头部的尺寸大于第一竖向通孔的内径,所述第一杆部伸入第三竖向通孔内;所述第二固定件为螺栓,所述螺栓包含第二杆部和第二头部,所述第二杆部具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所述第二头部卡住支撑板的底面,所述第二杆部依次穿入第二竖向通孔和第三竖向通孔。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杨杰,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任和运动器材有限公司,杭州轻程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