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受损组织渗液的医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87094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0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管理受损组织渗液的医用装置,包括装接在一起的基底层、传导层、储液层和排气层,且基底层、传导层、储液层、排气层具有按序连接在一起的部分;所述储液层和排气层构成储液排气部分,所述储液排气部分设有贯穿设置的负压孔;所述基底层上设有贯穿的渗液通孔;所述排气层具有一至少部分面对储液层顶面的第一中心区域和一包围第一中心区域的第一边缘区域,所述排气层的第一中心区域的透汽率大于第一边缘区域的透汽率。

Medical device for management of infiltration of damaged tissu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理受损组织渗液的医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管理受损组织渗液的医用装置。
技术介绍
将特殊的管理受损组织渗液的医用装置与负压吸引泵连接并贴于患处,使患处达到负压状态,从而达到对患面治疗目的。这种方法一直以来都是一种有效促进受损组织愈合的治疗法。该方法可以有效控制受损组织感染,促进受损组织愈合。如CN108378988A,它公开了一种内埋式全面冲洗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包括下表面与患者皮肤创伤表面接触的多孔泡沫体,多孔泡沫体的上方设置有导流连接体,导流连接体上设置有引流通道、冲洗通道和导管支座,与集液瓶连接的外部引流管的前端通过宝塔式接头固定在导管支座上,并与引流通道连通,与外部冲洗液储液容器连接的外部冲洗管固定在导管支座上,并与冲洗通道连通,导流连接体的上方设置有医用贴膜,医用贴膜将导流连接体、多孔泡沫体与患者皮肤密封。该内埋式全面冲洗负压封闭引流装置结构复杂,使用效果不佳。如CN103079503A公开了用于敷裹伤口的方法和器具。所述器具包括:可透液体和气体的传输层;用于吸收伤口渗出物的吸收层;不可透气体的覆盖层,所述覆盖层叠盖所述吸收层和所述传输层,所述覆盖层包括连接到所述传输层的孔口;和至少一个元件,所述至少一个元件构造成当在所述孔口处施加负压时减小伤口渗出物朝向所述孔口移动的速率。所述的覆盖层的透汽率(透水蒸汽率)都相等,使用效果不佳,有进一步改进之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管理受损组织渗液的医用装置,其克服了
技术介绍
中管理受损组织渗液的医用装置所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一是:管理受损组织渗液的医用装置,包括装接在一起的基底层、传导层、储液层和排气层,且基底层、传导层、储液层、排气层具有按序连接在一起的部分;所述储液层和排气层构成储液排气部分,所述储液排气部分设有贯穿设置的负压孔;所述基底层上设有贯穿的渗液通孔;所述排气层具有一至少部分面对储液层顶面的第一中心区域和一包围第一中心区域的第一边缘区域,所述排气层的第一中心区域的透汽率大于第一边缘区域的透汽率。一实施例之中:还包括负压机构,所述负压机构连接负压孔。一实施例之中:所述基底层的材质为硅凝胶。一实施例之中:所述传导层的材质为黑色聚氨酯海绵。一实施例之中:所述储液层的材质为亲水凝胶纤维材料。一实施例之中:所述排气层的材质为聚氨酯膜。一实施例之中:所述传导层四周和储液层四周对齐布置。一实施例之中:所述储液层的层数为一层或多层。一实施例之中:所述基底层具有第二中心区域和包围第二中心区域的第二边缘区域,所述第一边缘区域和第二边缘区域连接在一起以使所述基底层和所述排气层之间形成有装接传导层和储液层的装接空间;所述负压孔贯穿第一中心区域。一实施例之中:所述基底层之第二中心区域中渗液通孔面积占第二中心区域总面积的15%-30%。一实施例之中:所述排气层的第一中心区域和储液层通过粘结剂粘结在一起,且所述第一中心区域设置有多个间隔布置的透气区域,所述透气区域和储液层之间未设粘结剂。一实施例之中:所述排气层的第一中心区域除透气区域外的其余区域和储液层之间都设置有粘结剂,且所述所有透气区域的面积之和与第一中心区域的面积之比为10-20%。一实施例之中:所述排气层和储液层通过粘结剂粘结在一起,所述排气层和储液层之间具有未设置粘结剂的透气区域和设置粘结剂的其余区域,所述透气区域与透气区域和其余区域之和之比为10-20%。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二是:管理受损组织渗液的医用装置,包括装接在一起的基底层、传导层、储液层和排气层,且基底层、传导层、储液层、排气层具有按序连接在一起的部分;所述储液层和排气层构成储液排气部分,所述储液排气部分设有贯穿设置的负压孔;所述基底层上设有贯穿的渗液通孔;所述排气层和储液层通过粘结剂粘结在一起,所述排气层和储液层之间具有未设置粘结剂的透气区域和设置粘结剂的其余区域,所述透气区域与透气区域和其余区域之和之比为10-20%。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三是:管理受损组织渗液的医用装置,包括装接在一起的基底层、传导层、储液层和排气层,且基底层、传导层、储液层、排气层具有按序连接在一起的部分;所述储液层和排气层构成储液排气部分,所述储液排气部分设有贯穿设置的负压孔;所述基底层上设有贯穿的渗液通孔;所述基底层具有一正对传导层的第二中心区域和一包围第二中心区域的第二边缘区域,所述基底层之第二中心区域中渗液通孔面积占第二中心区域总面积的15%-30%。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四是:管理受损组织渗液的医用装置,包括装接在一起的基底层、传导层、储液层和排气层,且基底层、传导层、储液层、排气层具有按序连接在一起的部分;所述储液层和排气层构成储液排气部分,所述储液排气部分设有贯穿设置的负压孔;所述基底层上设有贯穿的渗液通孔;所述传导层四周和储液层四周对齐布置。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五是:管理受损组织渗液的医用装置,包括装接在一起的基底层、传导层、储液层和排气层,且基底层、传导层、储液层、排气层具有按序连接在一起的部分;所述储液层和排气层构成储液排气部分,所述储液排气部分设有贯穿设置的负压孔;所述基底层上设有贯穿的渗液通孔;所述传导层的材质为黑色聚氨酯海绵。本技术方案与
技术介绍
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医用装置包括依序连接的基底层、传导海绵层、储液层和排气层,基底层上设有贯穿的渗液通孔,基底层能直接接触患处且能通过渗液通孔以供渗液通过,传导层能传输渗液且不易被堵塞,储液层能够吸收患处渗液且不发生凝胶渗漏,储液层能够吸收患处渗液且不发生凝胶渗漏,因此能提高储液,降低更换频率。排气层可以透水蒸气不透水,排气层的中心区域的透汽率大于边缘区域的透汽率,既能保证透汽效果,又能增强连接强度。基底层具有一正对传导层的中心区域和一包围中心区域的边缘区域,基底层之中心区域中渗液通孔面积占中心区域总面积的15%-30%,则使得“让流体能够流过的性能”和“良好的粘结能力”得到平衡,获得很好的效果。传导层四周和储液层四周对齐布置,不仅能避免储液层材料接触伤口导致炎症发生,而且能增加单个装置液体吸收量。还包括负压机构,负压机构连接负压孔,所述负压机构如负压泵。储液层的材质为亲水凝胶纤维材料,储液效果好。排气层的材质为聚氨酯膜,透气效果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具体实施方式的管理受损组织渗液的医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具体实施方式的基底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具体实施方式的传导层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具体实施方式的储液层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具体实施方式的排气层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查阅图1至图5,管理受损组织渗液的医用装置,包括装接在一起的基底层1、传导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管理受损组织渗液的医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接在一起的基底层、传导层、储液层和排气层,且基底层、传导层、储液层、排气层具有按序连接在一起的部分;所述储液层和排气层构成储液排气部分,所述储液排气部分设有贯穿设置的负压孔;所述基底层上设有贯穿的渗液通孔;所述排气层具有一至少部分面对储液层顶面的第一中心区域和一包围第一中心区域的第一边缘区域,所述排气层的第一中心区域的透汽率大于第一边缘区域的透汽率。/n

【技术特征摘要】
1.管理受损组织渗液的医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接在一起的基底层、传导层、储液层和排气层,且基底层、传导层、储液层、排气层具有按序连接在一起的部分;所述储液层和排气层构成储液排气部分,所述储液排气部分设有贯穿设置的负压孔;所述基底层上设有贯穿的渗液通孔;所述排气层具有一至少部分面对储液层顶面的第一中心区域和一包围第一中心区域的第一边缘区域,所述排气层的第一中心区域的透汽率大于第一边缘区域的透汽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理受损组织渗液的医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负压机构,所述负压机构连接负压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理受损组织渗液的医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层的材质为硅凝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理受损组织渗液的医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导层的材质为黑色聚氨酯海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理受损组织渗液的医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层的材质为亲水凝胶纤维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理受损组织渗液的医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层的材质为聚氨酯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理受损组织渗液的医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导层四周和储液层四周对齐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理受损组织渗液的医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层的层数为一层或多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或8所述的管理受损组织渗液的医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层具有第二中心区域和包围第二中心区域的第二边缘区域,所述第一边缘区域和第二边缘区域连接在一起以使所述基底层和所述排气层之间形成有装接传导层和储液层的装接空间;所述负压孔贯穿第一中心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管理受损组织渗液的医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层之第二中心区域中渗液通孔面积占第二中心区域总面积的15%-30%。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或8所述的管理受损组织渗液的医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层的第一中心区域和储液层通过粘结剂粘结在一起,且所述第一中心区域设置有多个间隔布置的透气区域,所述透气区域和储液层之间未设粘结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雄曾达林意华韩少坚
申请(专利权)人:大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萨科厦门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