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异色瓢虫植物源引诱剂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6970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02: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异色瓢虫植物源引诱剂及其应用,该异色瓢虫的植物源引诱剂活性成分由β‑月桂烯、α‑古巴烯、甲基水杨酸和α‑柏木烯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引诱剂是一种植物源引诱剂,其成分和配比模仿自然中的寄主植物,对异色瓢虫有引诱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异色瓢虫的引诱剂在害虫防治领域方面的应用,可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异色瓢虫的引诱剂滴加到诱芯上制成具有缓释作用的释放器,将释放器均匀散布于田间,可有效提高对异色瓢虫的招引率,提高异色瓢虫对害虫的的捕食率。本发明专利技术引诱剂制备方法简单,适宜大面积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减少用药量,有效降低生态环境污染和农作物中的农药残留,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A plant attractant of Coccinella axyridis and its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异色瓢虫植物源引诱剂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保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异色瓢虫植物源引诱剂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异色瓢虫Harmoniaaxyridis(Pallas)属鞘翅目瓢甲科,是我国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优势捕食性天敌,能捕食小麦、玉米、棉花、蔬菜、果树等作物上的蚜虫、瞒、介壳虫等多种害虫,对害虫种群发生起重要的控制作用,蚧虫、蚜虫是其主要的猎物。虽然蚧虫、蚜虫等在自然界有不少天敌昆虫,可以起自然控制的作用,如捕食性的瓢虫、寄生蜂等,但是由于天敌昆虫跟踪虫害总是明显滞后,在虫害大发生初期菜地、林地等场所少有天敌活动,即使人工释放一些天敌昆虫,也会由于场地引诱气味变化或浓度太低,天敌昆虫又容易飞离,种群不稳定,形成“无天敌空间”,使害虫防治失去控制。这也是以往虽然大力倡导生物防治,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受到制约的一个关键问题。天敌昆虫对植物的定位和识别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害虫的寄主植物或其它的非寄主植物的挥发性物质(杨欣根,2006)。如夜来香CestrumnocturnumL.所产生的挥发物对粉纹夜娥有着明显的引诱作用,菜蚜茧蜂Diaeretiellarapae以烯丙基异硫氰酸醋作为指示物找到十字花科植物上的寄主(Readetal.,1970),索诺弯边姬蜂Campoletissonorensis对棉花叶气味有定向反应,是通过对棉花气味的反应而找到寄主的(Elzenetal.,1984)。薛皎亮(2008)报道了植物挥发物对异色瓢虫的引诱效应,发现国槐枝叶挥发物对异色瓢虫有很强的引诱作用,并对挥发物成分进行了实验,发现α-蒎烯在10-4~10-6g/mL、沉香醇10-4g/mL和已醛10-5g/mL的浓度下对瓢虫有显著的引诱作用,说明基于植物挥发物的成份做成昆虫引诱剂是可行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人工模拟在田间释放一些引诱异色瓢虫的植物味源中的活性物质,增强对天敌昆虫异色瓢虫的引诱作用,在生物防治上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生物防治过程中,针对异色瓢虫扩散能力不足,捕食率不高的情况下,设计合成一种植物源引诱剂,并提供该引诱剂在害虫防治领域方面的应用。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完成:一种异色瓢虫的植物源引诱剂,其特征在于,其有效成分包括如下组分:β-月桂烯、α-古巴烯、甲基水杨酸,α-柏木烯。优选的,按重量份,有效成分各组分的用量为:β-月桂烯2-3份,α-古巴烯9-11份,甲基水杨酸15-17份,α-柏木烯69-74;进一步优选的,上述有效成分的总重量为100份。优选的,按重量份,各有效组分的用量为:β-月桂烯2.5份,α-古巴烯10份,甲基水杨酸16份,α-柏木烯71.5份。优选的,所述引诱剂还包括稀释剂;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稀释剂为液体石蜡。优选的,所述液体石蜡与有效成分的质量比为(2-3):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稀释剂与有效成分的质量比为7:3。优选的,所述引诱剂还包括抗氧化剂和抗紫外稳定剂。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抗氧剂占总组分质量的0.1-0.3%,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抗氧剂占总组分质量的0.2%;优选的,所述的抗紫外稳定剂占总组分质量的0.1-0.5%,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抗紫外稳定剂占总组分质量的0.3%.优选的,所述引诱剂中包括质量比为3:7有效成分和稀释剂,占总组分质量2%的抗氧化剂和占总组分质量3%的抗紫外稳定剂;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有效成分中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β-月桂烯2.5份,α-古巴烯10份,甲基水杨酸16份,α-柏木烯71.5份,所述稀释剂为液体石蜡,所述抗氧化剂为二叔丁基羟基甲酚(BHT)/叔丁基羟基茴香醚(BHA),所述抗紫外稳定剂为2-羟基二苯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本专利技术引诱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β-月桂烯、α-古巴烯、甲基水杨酸,α-柏木烯,2,6二叔丁基对甲酚和2-羟基二苯酮直接溶解在液体石蜡中,充分混匀,即得引诱剂溶液。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本专利技术引诱剂的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优选的,将所述的引诱剂溶液滴加到诱芯上即形成具有缓释作用的释放器,每个诱芯上所述的引诱剂溶液的滴加量为6克-8克,优选的,所述的引诱剂溶液的滴加量为7克。将释放器均匀散布于田间,可有效提高对异色瓢虫的招引率,提高异色瓢虫对蚧虫、蚜虫等害虫的的捕食率。所述诱芯为海绵或纤维板。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引诱剂制备方法简单,使用方便,提高生物防治效果。与化学防治技术相比,可减少用药量,有效降低生态环境污染和农作物中的农药残留。与对比例相比,本专利技术引诱剂的各组分之间具有协同作用关系,各组分在引诱剂中的含量应当在适宜的范围内。本专利技术经过大量的理论分析和对比实验验证,最终获得了具有高效引诱效果的引诱剂配方,其招引效果显著高于现有技术中的配方,本专利技术的引诱剂招引率大于70%。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1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异色瓢虫的引诱剂,所述引诱剂有效成分与稀释剂的质量比为3:7,具体配方如下:准确称取液体石蜡,将上述有效成分及抗氧化剂和抗紫外稳定剂添加到液体石蜡中,充分混合,即得所述引诱剂溶液。2)将得到的引诱剂溶液滴加到诱芯上形成具有缓释作用的释放器,每个诱芯上引诱剂溶液的滴加量为7克。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比,其区别在于,按液体石蜡与上述有效成分按照质量比2:1,称取液体石蜡,将有效成分添加到液体石蜡中,充分混合。具体配方如下:将得到的引诱剂溶液滴加到诱芯上形成具有缓释作用的释放器,每个诱芯上引诱剂溶液的滴加量为7克,本实施例的效果略差于实施例1,但差异不明显(P>0.05).实施例3:与实施例1相比,其区别在于,按液体石蜡与上述有效成分按照质量比3:1,称取液体石蜡,将有效成分添加到液体石蜡中,充分混合。具体配方如下:将得到的引诱剂溶液滴加到诱芯上形成具有缓释作用的释放器,每个诱芯上引诱剂溶液的滴加量为7克,本实施例的效果略差于实施例1,但差异不明显(P>0.05).实施例4异色瓢虫对本申请所述引诱剂的趋性效果效果采用Y形嗅觉仪测定异色瓢虫对本申请所述引诱剂的定向行为反应。Y形嗅觉仪直管长20cm,内径2.5cm,接口均为标准磨口。Y形嗅觉仪的直管是试验瓢虫的入口,Y形管两臂用硅胶管分别与两个味源瓶相连,在味源瓶前依次一个蒸馏水瓶,一个活性炭瓶,然后将活性炭瓶的进气口与大气采样仪连接,由大气采样仪控制进气的流量和速度。将Y形管的直管部分用黑布包住,减少光源对瓢虫趋性的干扰。将滤纸折成“V”形,分别取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得到的混配物50μL,均匀滴于“V”形滤纸条上放入一边的味源瓶中,另一味源瓶以空白作为对照。抽气气流流速为200ml/min。试验前先行通气10min,然后将异色瓢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异色瓢虫的植物源引诱剂,其特征在于,其有效成分包括如下组分:β-月桂烯、α-古巴烯、甲基水杨酸和α-柏木烯;按重量份计,各组分的用量为:β-月桂烯2-3份,α-古巴烯9-11份,甲基水杨酸15-17份,α-柏木烯69-74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异色瓢虫的植物源引诱剂,其特征在于,其有效成分包括如下组分:β-月桂烯、α-古巴烯、甲基水杨酸和α-柏木烯;按重量份计,各组分的用量为:β-月桂烯2-3份,α-古巴烯9-11份,甲基水杨酸15-17份,α-柏木烯69-74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诱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各有效组分的用量为:β-月桂烯2.5份,α-古巴烯10份,甲基水杨酸16份,α-柏木烯71.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引诱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稀释剂;所述稀释剂为液体石蜡,所述液体石蜡与有效成分的质量比为(2-3):1。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引诱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抗氧化剂和抗紫外稳定剂;所述的抗氧剂占总组分质量的0.1-0.3%,所述的抗紫外稳定剂占总组分质量的0.1-0.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引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化剂为二叔丁基羟基甲酚或叔丁基羟基茴香醚,所述抗紫外稳定剂为2-羟基二苯酮。


6.一种异色瓢虫的植物源引诱剂,其特征在于,其有效成分包括如下组分:β-月桂烯、α-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光富申屠旭萍张蓬军王世贵俞晓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计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