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异色瓢虫植物源引诱剂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6970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02: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异色瓢虫植物源引诱剂及其应用,该异色瓢虫的植物源引诱剂活性成分由β‑月桂烯、α‑古巴烯、甲基水杨酸和α‑柏木烯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引诱剂是一种植物源引诱剂,其成分和配比模仿自然中的寄主植物,对异色瓢虫有引诱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异色瓢虫的引诱剂在害虫防治领域方面的应用,可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异色瓢虫的引诱剂滴加到诱芯上制成具有缓释作用的释放器,将释放器均匀散布于田间,可有效提高对异色瓢虫的招引率,提高异色瓢虫对害虫的的捕食率。本发明专利技术引诱剂制备方法简单,适宜大面积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减少用药量,有效降低生态环境污染和农作物中的农药残留,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A plant attractant of Coccinella axyridis and its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异色瓢虫植物源引诱剂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保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异色瓢虫植物源引诱剂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异色瓢虫Harmoniaaxyridis(Pallas)属鞘翅目瓢甲科,是我国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优势捕食性天敌,能捕食小麦、玉米、棉花、蔬菜、果树等作物上的蚜虫、瞒、介壳虫等多种害虫,对害虫种群发生起重要的控制作用,蚧虫、蚜虫是其主要的猎物。虽然蚧虫、蚜虫等在自然界有不少天敌昆虫,可以起自然控制的作用,如捕食性的瓢虫、寄生蜂等,但是由于天敌昆虫跟踪虫害总是明显滞后,在虫害大发生初期菜地、林地等场所少有天敌活动,即使人工释放一些天敌昆虫,也会由于场地引诱气味变化或浓度太低,天敌昆虫又容易飞离,种群不稳定,形成“无天敌空间”,使害虫防治失去控制。这也是以往虽然大力倡导生物防治,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受到制约的一个关键问题。天敌昆虫对植物的定位和识别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害虫的寄主植物或其它的非寄主植物的挥发性物质(杨欣根,2006)。如夜来香CestrumnocturnumL.所产生的挥发物对粉纹夜娥有着明显的引诱作用,菜蚜茧蜂Dia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异色瓢虫的植物源引诱剂,其特征在于,其有效成分包括如下组分:β-月桂烯、α-古巴烯、甲基水杨酸和α-柏木烯;按重量份计,各组分的用量为:β-月桂烯2-3份,α-古巴烯9-11份,甲基水杨酸15-17份,α-柏木烯69-74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异色瓢虫的植物源引诱剂,其特征在于,其有效成分包括如下组分:β-月桂烯、α-古巴烯、甲基水杨酸和α-柏木烯;按重量份计,各组分的用量为:β-月桂烯2-3份,α-古巴烯9-11份,甲基水杨酸15-17份,α-柏木烯69-74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诱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各有效组分的用量为:β-月桂烯2.5份,α-古巴烯10份,甲基水杨酸16份,α-柏木烯71.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引诱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稀释剂;所述稀释剂为液体石蜡,所述液体石蜡与有效成分的质量比为(2-3):1。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引诱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抗氧化剂和抗紫外稳定剂;所述的抗氧剂占总组分质量的0.1-0.3%,所述的抗紫外稳定剂占总组分质量的0.1-0.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引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化剂为二叔丁基羟基甲酚或叔丁基羟基茴香醚,所述抗紫外稳定剂为2-羟基二苯酮。


6.一种异色瓢虫的植物源引诱剂,其特征在于,其有效成分包括如下组分:β-月桂烯、α-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光富申屠旭萍张蓬军王世贵俞晓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计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