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系统和电子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868233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8 05: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充电系统和电子设备。该充电系统包括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该第一电子设备包括发射线圈,第二电子设备包括接收线圈。当第二电子设备的接收线圈靠近第一电子设备的发射线圈时,第一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传输电能。当第一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传输电能时的充电功率小于预设功率阈值时,第二电子设备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充电功率提升信号。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到充电功率提升信号后,改变发射线圈的匝数,或者,提升充电电压,以提升第一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传输电能时的充电功率。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可提升无线反向充电的充电效率,使得反向充电技术的用户体验好,适用性强。

Charging system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系统和电子设备
本技术涉及电子
,尤其涉及一种充电系统和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诸如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等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已经成为了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之一。得益于人们对用户设备的用户体验的不断提升,有别于传统有线充电的无线充电技术应运而生。由于无线充电技术可使得用户设备的充电过程不用再考虑数据线的限制,方便了用户的使用。因此,无线充电技术也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当前的无线充电技术主要包括正向充电模式和反向充电模式。例如,当用户设备A向用户设备B无线充电时,用户设备A向用户设备B输出无线充电电流,用户设备A即处于反向充电模式,用户设备B即处于正向充电模式。现有技术中,处于反向充电模式下的用户设备可提供的充电功率较低,一般均保持在2.5W左右,这显然无法满足处于正向充电模式下的用户设备的充电要求。这就导致当前的无线反向充电技术充电效率低,用户体验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系统和电子设备。采用本技术实施例,可提升无线反向充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系统包括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包括发射线圈,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包括接收线圈;/n当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接收线圈靠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发射线圈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被配置为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传输电能;/n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传输电能时的充电功率小于预设功率阈值时,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充电功率提升信号;/n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被配置为,接收到所述充电功率提升信号后,改变所述发射线圈的匝数,或者,提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充电电压,以提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传输电能时的充电功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系统包括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包括发射线圈,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包括接收线圈;
当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接收线圈靠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发射线圈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被配置为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传输电能;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传输电能时的充电功率小于预设功率阈值时,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充电功率提升信号;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被配置为,接收到所述充电功率提升信号后,改变所述发射线圈的匝数,或者,提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充电电压,以提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传输电能时的充电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电池和第一无线充电模块;
所述第一无线充电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电池提供的直流电压转换为交流电压,所述发射线圈用于将所述交流电压转换成电能,并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传输转换得到的所述电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线圈上至少设置有第一线圈抽头和第二线圈抽头,所述第一线圈抽头对应的线圈匝数少于所述第二线圈抽头对应的线圈匝数,所述第一无线充电模块包括线圈抽头切换模块、第一无线充电变换模块和第一控制模块;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在基于所述第一无线充电变换模块检测到所述充电功率提升信号时,向所述线圈抽头切换模块传输线圈匝数减少信号;
所述线圈抽头切换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线圈匝数减少信号时,将所述发射线圈与所述第一无线充电变换模块之间相连接的线圈抽头由所述第一线圈抽头切换成所述第二线圈抽头,以提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传输电能时的充电功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包括升压模块,所述第一电池一端通过所述升压模块与所述第一无线充电变换模块的一端相连接;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当基于所述第一无线充电变换模块检测到所述充电功率提升信号时,向所述升压模块发送电压提升信号;
所述升压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电压提升信号后,保持充电电流不变并提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充电电压,以提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传输电能时的充电功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模块包括驱动电路和电压提升电路,所述电压提升电路可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
其中:所述第一开关管的一端作为所述升压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无线充电变换模块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三开关管和所述第四开关管的一端分别与所述驱动电路的一端相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又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相连接,并同时作为所述升压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池相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又一端分别与所述第四开关管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又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共同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还用于在检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传输电能时的充电功率等于预设功率阈值时,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传输功率保持信号;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用于在检测到所述功率保持信号时,触发维持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传输电能时的充电功率大小不变。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包括接收线圈、第二无线充电模块、第二电池;
所述接收线圈用于接收所述发射线圈传输的电能,并将所述电能转换成感应交流电压;
所述第二无线充电模块用于将所述感应交流电压转换成感应直流电压,并将所述感应直流电压输入至所述第二电池。


8.一种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系统包括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包括发射线圈,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包括接收线圈;
当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接收线圈靠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发射线圈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被配置为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传输电能;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被配置为,当预设的功率提升周期到达时,改变所述发射线圈的匝数,或者,提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充电电压,以提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传输电能时的充电功率;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传输电能时的充电功率等于预设功率阈值时,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充电功率保持信号;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被配置为,当接收到所述充电功率保持信号时,触发维持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传输电能时的充电功率大小不变。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包括发射线圈、第一无线充电模块和第一电池;
所述第一无线充电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电池提供的直流电压转换为交流电压,并将所述交流电压传输至所述发射线圈;
所述发射线圈用于将所述交流电压转换成电能,并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传输转换得到的所述电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线圈上至少设置有第一线圈抽头和第二线圈抽头,所述第一线圈抽头对应的线圈匝数少于所述第二线圈抽头对应的线圈匝数,所述第一无线充电模块包括线圈抽头切换模块、第一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文超郑志勇文冲况火根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