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移动的配电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6791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8 05: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移动的配电柜,包括底座、设置于底座顶部的柜体以及设置于柜体上的柜门,底座内部设置有容纳腔,容纳腔内设置有移动机构;移动机构包括气缸、升降架、滚轮和支撑板,气缸设置于容纳腔顶部,升降架呈工字型,且设置于气缸下方,气缸的输出端与升降架的横梁连接以实现升降架的上下移动,升降架底部四周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端部与滚轮连接,支撑板设置于底座下方,底座与支撑板之间设置有减振弹簧;底座和支撑板上分别开设有与滚轮配合使用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底座内设置移动机构,方便配电柜的移动,且移动安放过程稳定。

A portable distribution cabin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移动的配电柜
本技术属于配电柜设备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便于移动的配电柜。
技术介绍
配电柜,通常又分为动力配电柜、照明配电柜和计量柜,是配电系统的末级设备。配电柜是电动机控制中心的统称。配电柜使用在负荷比较分散、回路较少的场合;电动机控制中心用于负荷集中、回路较多的场合。现有的配电柜由于其内部的元件较多,导致自身的重量较大,在需要移动的时候往往很不方便,费时费力。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便于移动、安放时稳定性好的配电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上述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移动且安放时稳定性好的配电柜,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解决方案是:一种便于移动的配电柜,包括底座、设置于底座顶部的柜体以及设置于柜体上的柜门,所述底座内部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气缸、升降架、滚轮和支撑板,所述气缸设置于容纳腔顶部,所述升降架呈工字型,且设置于气缸下方,所述气缸的输出端与升降架的横梁连接以实现升降架的上下移动,所述升降架底部四周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端部与滚轮连接,所述支撑板设置于底座下方,所述底座与支撑板之间设置有减振弹簧;所述底座和支撑板上分别开设有与滚轮配合使用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进一步地,所述滚轮与连接杆的连接处设置有缓冲垫片。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架的横梁与纵梁之间设置有加强杆。进一步地,所述底座顶部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底座可拆卸地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容纳腔前后两侧设置有滑槽,所述升降架前后两侧设置有与滑槽适配的滑块。进一步地,所述柜体周侧开设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呈矩形结构,且内部设置有过滤网。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一侧设置有手推把手。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孔外侧设置有防水板,所述防水板与柜体侧壁之间的夹角为30~6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底座内设置移动机构,方便配电柜的移动;通过气缸实现升降架的升降,当需要移动的时候,气缸将升降架向下顶推,使得滚轮依次穿过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后与地面接触,工作人员便可推动配电柜进行移动,操作简单,移动方便;当移动到预定位置后,气缸带动升降架将滚轮回收到容纳腔内,直至支撑板与地面接触完成对配电柜的移动;同时减振弹簧能够有效的抵消滚轮回收时产生的震动,提高配电柜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配电柜的结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底座状态I的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底座状态II的结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升降架的结构俯视图;附图中:1-底座,2-柜体,3-柜门,4-容纳腔,5-气缸,6-升降架,61-横梁,62-纵梁,7-滚轮,8-支撑板,9-连接杆,10-减振弹簧,11-第一通道,12-第二通道,13-加强杆,14-限位块,15-滑块,16-手推把手,17-防水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移动的配电柜,包括底座1、设置于底座1顶部的柜体2以及设置于柜体2上的柜门3,所述底座1内部设置有容纳腔4,所述容纳腔4内设置有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气缸5、升降架6、滚轮7和支撑板8,所述气缸5设置于容纳腔4顶部,所述升降架6呈工字型,即升降架6包括有两根纵梁62以及设置在两个纵梁61之间的横梁61,升降架6设置于气缸5下方,所述气缸5的输出端与升降架6的横梁61连接以实现升降架6的上下移动,其中气缸6的数量根据具体配电柜的实际重量来配备,以达到最佳的升降效果,所述升降架6底部四周设置有连接杆9,所述连接杆9端部与滚轮7连接,所述支撑板8设置于底座1下方,所述底座1与支撑板8之间设置有减振弹簧10,减振弹簧10能够提高配电柜安放时的稳定性;所述底座1和支撑板8上分别开设有与滚轮7配合使用的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气缸5推动升降架6下移时,滚轮7可穿过从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直至与底面接触。进一步优选地实施例,所述滚轮7与连接杆9的连接处设置有缓冲垫片,避免滚轮7在于地面接触时由于压力过大,导致连接杆9变形甚至断裂。进一步优选地实施例,为了提高升降架6的结构强度,所述升降架6的横梁61与纵梁62之间设置有加强杆13。进一步优选地实施例,为了避免配电柜在移动过程中柜体2发生移动,所述底座1顶部设置有限位块14,所述限位块14与底座1可拆卸地连接,通过设置可拆地限位块14使用起来更加灵活方便。进一步优选地实施例,为了进一步提高升降架6的结构强度,所述容纳腔4前后两侧设置有滑槽,所述升降架6前后两侧设置有与滑槽适配的滑块15,在气缸5驱动升降架6升降时,升降架6上的滑块15在滑槽内滑动,使得整个升降过程顺畅,同时可设置滑槽的长度以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升降架6直接与容纳腔4的内底面接触,造成磨损。进一步优选地实施例,为了便于柜体2内部的热量散出,所述柜体2周侧开设有散热孔,散热孔的数量根据安放位置的地理环境来设定,所述散热孔呈矩形结构,且内部设置有过滤网,过滤网能够防止外部的灰尘进入配电柜中。进一步优选地实施例,为了便于推动配电柜,所述底座1一侧设置有手推把手16,手推把手16上设置有防滑套。进一步优选地实施例,为了防止外部的水从散热孔处流入配电柜内,所述散热孔外侧设置有防水板17,所述防水板17与柜体2侧壁之间的夹角为30~60°,起到更好的防水作用。工作原理:参照图3,在需要移动配电柜时,气缸5将升降架6向下顶推,使得滚轮7依次穿过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后与地面接触,工作人员便可通过手推把手16推动配电柜进行移动,操作简单,移动方便;参照图2,当配电柜移动到预定位置后,气缸5带动升降架6将滚轮7回收到容纳腔4内,直至支撑板8与地面接触完成对配电柜的移动,同时减振弹簧10能够有效的抵消滚轮7回收时产生的震动,提高配电柜的稳定性。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移动的配电柜,包括底座(1)、设置于底座(1)顶部的柜体(2)以及设置于柜体(2)上的柜门(3),其特征是:所述底座(1)内部设置有容纳腔(4),所述容纳腔(4)内设置有移动机构;/n所述移动机构包括气缸(5)、升降架(6)、滚轮(7)和支撑板(8),所述气缸(5)设置于容纳腔(4)顶部,所述升降架(6)呈工字型,且设置于气缸(5)下方,所述气缸(5)的输出端与升降架(6)的横梁(61)连接以实现升降架(6)的上下移动,所述升降架(6)底部四周设置有连接杆(9),所述连接杆(9)端部与滚轮(7)连接,所述支撑板(8)设置于底座(1)下方,所述底座(1)与支撑板(8)之间设置有减振弹簧(10);/n所述底座(1)和支撑板(8)上分别开设有与滚轮(7)配合使用的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移动的配电柜,包括底座(1)、设置于底座(1)顶部的柜体(2)以及设置于柜体(2)上的柜门(3),其特征是:所述底座(1)内部设置有容纳腔(4),所述容纳腔(4)内设置有移动机构;
所述移动机构包括气缸(5)、升降架(6)、滚轮(7)和支撑板(8),所述气缸(5)设置于容纳腔(4)顶部,所述升降架(6)呈工字型,且设置于气缸(5)下方,所述气缸(5)的输出端与升降架(6)的横梁(61)连接以实现升降架(6)的上下移动,所述升降架(6)底部四周设置有连接杆(9),所述连接杆(9)端部与滚轮(7)连接,所述支撑板(8)设置于底座(1)下方,所述底座(1)与支撑板(8)之间设置有减振弹簧(10);
所述底座(1)和支撑板(8)上分别开设有与滚轮(7)配合使用的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移动的配电柜,其特征是:所述滚轮(7)与连接杆(9)的连接处设置有缓冲垫片。


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蓉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恒得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