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福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电磁铆接用线圈缠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86724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8 05: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磁铆接用线圈缠绕装置,包括线圈框架,所述线圈框架由上框架、中间框架、下框架相互同轴螺接组成,中间框架的中部具有螺接工作线圈内端的线圈接头,中间框架的外周壁具有与线圈接头导线连接的插座负极、具有与工作线圈外端电连接的插座正极,所述下框架的外端面中部具有夹紧在夹紧装置的三爪卡盘上进行旋转的圆柱体。该电磁铆接用线圈缠绕装置的结构简单。

A coil winding device for electromagnetic rive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磁铆接用线圈缠绕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磁铆接用线圈缠绕装置。
技术介绍
电磁铆接也称磁脉冲铆接,是磁脉冲加工技术在机械连接领域里的一种工程应用。电磁铆接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铆接技术,它利用电能—磁场能—机械能的转换,应用冲击大电流技术获得瞬时冲击载荷作用于铆钉,铆钉在应力波作用下遵照金属材料的动力学特性成形。与普通铆接相比,电磁铆接可以应用于各种材料铆钉的铆接成形,可以实现比较理想的、均匀的干涉配合,形成长寿命、高可靠性的连接。电磁铆接可以有效地铆钛、不锈钢之类强度高、屈强比高、对应变率敏感的难成形材料铆钉,形成良好的连接。对于大直径铆钉或厚夹层结构,应用电磁铆接也可以实现良好的干涉配合铆接。电磁铆接结合自动化还可以用于现代飞机金属和复合材料结构镦铆型环槽钉的自动化安装。另外,电磁铆接效率高,噪声低,能量利用率高,这也是普通铆接难以比拟的。以电磁铆接代替传统压铆应用于特大型壁板、翼梁等组件的铆接,不仅可以确保铆接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减小噪声,而且还可以减少设备投资,降低成本。电磁铆接设备包括储能系统和铆枪装置两大部分。铆枪主要为电磁力产生装置,线圈是其最为核心的元器件,是电能转化为磁场能进而转化为机械能的关键,直接影响成形力的输出。在电磁铆接中,成形力与线圈的电流和匝数密切相关,通过线圈的电流越大,成形力就越大,因此在设计线圈时需使电流和匝数都尽可能的高,这样才能保证足够的电磁成形力,要增加线圈的匝数,其缠绕方式影响着线圈层与层的紧密型,从而影响着线圈匝数。线圈工作时除了要承受几万安的冲击电流外,其结构上也要承受由成形力带来的冲击载荷反作用力,因此线圈还需要有较好的绝缘性和机械强度。通过线圈的放电电流越大,在线圈中产生的热量也越大,因此在线圈设计中,应考虑线圈的散热性能,以提高线圈的使用寿命。要实现线圈实行构配件生产工业化、装配化。传统的线圈缠绕装置结构复杂、拆卸不便、结构设计不合理。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磁铆接用线圈缠绕装置,不仅结构简单,而且便捷高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磁铆接用线圈缠绕装置,包括线圈框架,所述线圈框架由上框架、中间框架、下框架相互同轴螺接组成,中间框架的中部具有螺接工作线圈内端的线圈接头,中间框架的外周壁具有与线圈接头导线连接的插座负极、具有与工作线圈外端电连接的插座正极,所述下框架的外端面中部具有夹紧在夹紧装置的三爪卡盘上进行旋转的圆柱体。优选的,所述线圈框架为圆柱体结构,所述上框架为圆环结构并圆周均布有与其轴线方向平行的第一通孔,上框架经穿过第一通孔、中间框架的第一螺纹孔的螺钉螺接在中间框架的一端面,上框架内部形成一个凹槽,凹槽内缠绕有工作线圈,所述中间框架为另一端面上带有圆柱凹槽的圆柱体结构,中间框架的中心位置设置有阶梯通孔,阶梯通孔与线圈接头的阶梯轴同轴配合,所述中间框架的表面开有第二螺纹孔,下框架圆周均布有与其轴线方向平行的第二通孔,并经穿过第二通孔、中间框架的第二螺纹孔的螺钉螺接在中间框架的另一端面。优选的,所述中间框架的端面上开有平行轴线方向的矩形通孔,所述工作线圈外端为输出端,中间框架一端工作线圈的输出端从矩形通孔穿过后位于中间框架另一端并与插座正极连接,所诉工作线圈内端为起始端,起始端上的线圈通孔与线圈接头一端上的第三螺纹孔通过第一螺栓连接,其中线圈通孔与第一螺栓之间具有半圆压块,半圆压块具有第三通孔供第一螺栓穿过,所述中间框架的另一端面开有垂直轴线方向的矩形凹槽,线圈接头的导线的输出端沿矩形凹槽穿设后与插座负极连接,线圈接头的导线的起始端设有导线通孔并经穿过导线通孔的第二螺栓螺接在线圈接头另一端的第四螺纹孔上,第二螺栓与导线通孔之间具有压板,压板上具有第二螺栓穿过的通孔,所述下框架为圆柱体结构,所诉下框架外端面的中心位置经键槽孔、键与圆柱体相配合。优选的,所述中间框架的外壁上开有两个外壁圆形孔,所述外壁圆形孔的方向与矩形凹槽方向一致,所述插座正极、插座负极分别固定在外壁圆形孔上。优选的,所述工作线圈通过锁紧螺栓固定在插座正极上,所述导线通过锁紧螺栓固定在插座负极上,插座的插座圆筒与插头的插头圆筒通过螺纹连接,插座的插座连接头与插头的插头连接槽相互接触,外接导线的正负极通过锁紧螺栓分别固定在正负插头的圆柱孔中。优选的,所述工作线圈由铜线绕制而成,铜线的截面呈矩形,铜线外有一层绝缘表面,所述绝缘表面是聚酰亚胺胶带。优选的,电磁铆接用线圈缠绕装置还包括用以缠绕铜线卷的放线架,放线架上具有缠绕铜线卷的转轴。优选的,三爪卡盘经电机或旋转手轮驱动旋转。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电磁铆接用线圈缠绕装置的结构简单,结构设计合理,由上框架、中间框架、下框架相互同轴螺接组成的线圈框架拆卸方便,简化了结构,解决了线圈缠绕困难的问题,提高了线圈缠绕的效率,节约了人力节约时间。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线圈缠绕过程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线圈框架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线圈框架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上框架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中间框架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下框架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工作线圈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铜线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线圈接头和半圆压块爆炸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外部插头与插座正负极爆炸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放线架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夹紧装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如图1~12所示,一种电磁铆接用线圈缠绕装置,包括线圈框架,所述线圈框架由上框架1、中间框架2、下框架3相互同轴螺接组成,中间框架的中部具有螺接工作线圈内端的线圈接头4,中间框架的外周壁具有与线圈接头导线连接的插座负极5、具有与工作线圈外端电连接的插座正极6,所述下框架的外端面中部具有夹紧在夹紧装置7的三爪卡盘8上进行旋转的圆柱体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线圈框架为圆柱体结构,所述上框架为圆环结构并圆周均布有与其轴线方向平行的第一通孔10,上框架经穿过第一通孔、中间框架的第一螺纹孔11的螺钉螺接在中间框架的一端面,上框架内部形成一个凹槽12,凹槽内缠绕有工作线圈13,所述中间框架为另一端面上带有圆柱凹槽14的圆柱体结构,中间框架的中心位置设置有阶梯通孔15,阶梯通孔与线圈接头的阶梯轴16同轴配合,所述中间框架的表面开有第二螺纹孔17,下框架圆周均布有与其轴线方向平行的第二通孔18,并经穿过第二通孔、中间框架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磁铆接用线圈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线圈框架,所述线圈框架由上框架、中间框架、下框架相互同轴螺接组成,中间框架的中部具有螺接工作线圈内端的线圈接头,中间框架的外周壁具有与线圈接头导线连接的插座负极、具有与工作线圈外端电连接的插座正极,所述下框架的外端面中部具有夹紧在夹紧装置的三爪卡盘上进行旋转的圆柱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铆接用线圈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线圈框架,所述线圈框架由上框架、中间框架、下框架相互同轴螺接组成,中间框架的中部具有螺接工作线圈内端的线圈接头,中间框架的外周壁具有与线圈接头导线连接的插座负极、具有与工作线圈外端电连接的插座正极,所述下框架的外端面中部具有夹紧在夹紧装置的三爪卡盘上进行旋转的圆柱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铆接用线圈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框架为圆柱体结构,所述上框架为圆环结构并圆周均布有与其轴线方向平行的第一通孔,上框架经穿过第一通孔、中间框架的第一螺纹孔的螺钉螺接在中间框架的一端面,上框架内部形成一个凹槽,凹槽内缠绕有工作线圈,所述中间框架为另一端面上带有圆柱凹槽的圆柱体结构,中间框架的中心位置设置有阶梯通孔,阶梯通孔与线圈接头的阶梯轴同轴配合,所述中间框架的表面开有第二螺纹孔,下框架圆周均布有与其轴线方向平行的第二通孔,并经穿过第二通孔、中间框架的第二螺纹孔的螺钉螺接在中间框架的另一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铆接用线圈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框架的端面上开有平行轴线方向的矩形通孔,所述工作线圈外端为输出端,中间框架一端工作线圈的输出端从矩形通孔穿过后位于中间框架另一端并与插座正极连接,所诉工作线圈内端为起始端,起始端上的线圈通孔与线圈接头一端上的第三螺纹孔通过第一螺栓连接,其中线圈通孔与第一螺栓之间具有半圆压块,半圆压块具有第三通孔供第一螺栓穿过,所述中间框架的另一端面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将华黄顺强范治松陈志腾方炳鑫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