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散热油浸式变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6719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8 05: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变压器领域,涉及一种循环散热油浸式变压器,包括:器身、防护隔离箱体、冷却循环模块和底座,其中,冷却油喷淋器设置在防护隔离箱体内器身的上方,油收集过滤器设置在底座上,油收集过滤器与底座之间形成冷却油收集区,油泵一端与冷却油收集区相连,油泵另一端通过冷却油导出循环管与冷却油喷淋器相连;油气分离冷却器通过冷却油进口管与冷却油收集区相连,油气分离冷却器通过混合流体导出管与混合流体泵的一端相连,混合流体泵的另一端与防护隔离箱体的下侧面相连,油气分离冷却器通过冷却气流导入管与防护隔离箱体的顶部相连。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循环散热油浸式变压器,可显著提高变压器的散热效果,节能环保,占用空间少。

An oil immersed transformer with circulating heat dissip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散热油浸式变压器
本技术属于变压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循环散热油浸式变压器。
技术介绍
变压器是实现输配电系统中电能分级传输的关键器件,变压器的安全运行是电网正常运转的基础。在服役运行中,变压器内部器身结构特别是铁心和绕组会以热的形式消耗能量,热量为导致铁心、绕组、铁心框架、油箱等其他部件的温度升高,并加速变压器绝缘系统的老化。矿物油是吸收铁心、绕组热量的有效介质,现有油浸式变压器通常在变压器油箱外部设置散热翅等方式加速内部热量的散发,这种散热方式效果不佳,且其散热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变压器外部的环境。如何提高变压器的散热,对保障变压器更加高效和安全运行的重要途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旨在提供循环散热油浸式变压器。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循环散热油浸式变压器,其包括器身(即变压器的器身)、防护隔离箱体、冷却循环模块和底座,其中,冷却循环模块包括油淋冷却模块以及气体冷却模块,油淋冷却模块包括冷却油喷淋器,冷却油导出循环管,油泵,以及油收集过滤器;气体冷却模块包括油气分离冷却器,冷却油进口管,混合流体导出管,冷却气流导入管和混合流体泵;其中,冷却油喷淋器设置在防护隔离箱体内器身的上方,油收集过滤器设置在底座上,油收集过滤器与底座之间形成冷却油收集区,油泵一端与冷却油收集区相连,油泵另一端通过冷却油导出循环管与冷却油喷淋器相连;油气分离冷却器通过冷却油进口管与冷却油收集区相连,油气分离冷却器通过混合流体导出管与混合流体泵的一端相连,混合流体泵的另一端与防护隔离箱体的下侧面相连,油气分离冷却器通过冷却气流导入管与防护隔离箱体的顶部相连。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所述气体冷却模块还包括气压机,所述气压机设置在冷却气流导入管上。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冷却油喷淋器呈两端向下的圆弧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冷却油进口管与冷却油收集区的连接端口高于油泵与冷却油收集区的连接端口。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油收集过滤器呈两端向上的圆弧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油收集过滤器端到端的长度大于防护隔离箱体的内径,防护隔离箱体侧壁与油收集过滤器两端相对应的位置向外凸出。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混合流体泵与防护隔离箱体向外凸出的侧壁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循环散热油浸式变压器,通过结构优化设计,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冷却气流与冷却油的综合作用,显著提高变压器的散热效果;2)实现冷却油的均匀高效喷淋、过滤收集和冷却循环利用,节能环保;3)冷却循环系统与变压器本体结合度高,占用空间少,便于运输、安装和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循环散热油浸式变压器的示意图。图中,A-防护隔离箱体,B-器身,C-冷却循环模块,D-底座;A1-冷却油收集区,A2-混合流体收集区,C1-气油分离冷却器,C2-冷却油进口管,C3-混合流体导出管,C4-气压机,C5-冷却气流导入管,C6-冷却油喷淋器,C7-冷却油导出循环管,C8-油泵,C9-油收集过滤器,C10-混合流体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循环散热油浸式变压器,包括器身B(即变压器的器身)、防护隔离箱体A、冷却循环模块和底座D。进一步地,冷却循环模块包括油淋冷却模块以及气体冷却模块。其中,油淋冷却模块包括冷却油喷淋器C6,冷却油导出循环管C7,油泵C8,以及油收集过滤器C9。气体冷却模块包括油气分离冷却器C1,冷却油进口管C2,混合流体导出管C3,冷却气流导入管C5和混合流体泵C10。如图1所示,冷却油喷淋器C6设置在防护隔离箱体A内器身B的上方,油收集过滤器C9设置在底座D上。油收集过滤器C9与底座D之间形成冷却油收集区A1。油泵C8一端与冷却油收集区A1相连,油泵C8另一端通过冷却油导出循环管C7与冷却油喷淋器C6相连。油气分离冷却器C1通过冷却油进口管C2与冷却油收集区A1相连,油气分离冷却器C1通过混合流体导出管C3与混合流体泵C10的一端相连,混合流体泵C10的另一端与防护隔离箱体A的下侧面相连,油气分离冷却器C1通过冷却气流导入管C5与防护隔离箱体A的顶部相连。冷却气流导入管C5上可设有气压机C4。循环散热油浸式变压器的整体运作过程如下:冷却油导出循环管C7与防护隔离箱体A连通,运行过程中,在油泵C8的作用下将冷却油收集区A1内的冷却油通过冷却油导出循环管C7压入冷却油喷淋器C6,并通过冷却油喷淋器C6将冷却油喷淋到器身B。冷却气流导入管C5与防护隔离箱体的顶部连通,冷却气流从上至下流动,促使冷却油喷淋器C6中喷淋出的油滴更加快速、均匀地流动。流出器身A的油滴在气流的作用下,进入混合流体导出管C3,混合流体导出管C3与防护隔离箱体A的下部连通,油滴与冷却气流形成的混合流体经过混合流体收集区A2(即油收集过滤器C9的上方位置),在混合流体泵C10的作用下经过混合流体导出管C3进入油气分离冷却器C1。混合流体在油气分离冷却器C1中分离,气流经过冷却气流导入管C5,并在气压机C4的作用下流入防护隔离箱体A;混合流体中的油经过油气分离冷却器C1进行冷却,并经过冷却油进口管C2进入冷却油收集区A1(即油收集过滤器C9与底座D之间形成的空间)。混合流体在经过混合流体收集区A2时,未进入混合流体导出管C3的油滴,落入油收集过滤器C9,经过油收集过滤器C9过滤后流入冷却油收集区A1。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循环散热油浸式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散热油浸式变压器包括器身、防护隔离箱体、冷却循环模块和底座,其中,冷却循环模块包括油淋冷却模块以及气体冷却模块,油淋冷却模块包括冷却油喷淋器,冷却油导出循环管,油泵,以及油收集过滤器;气体冷却模块包括油气分离冷却器,冷却油进口管,混合流体导出管,冷却气流导入管和混合流体泵;其中,冷却油喷淋器设置在防护隔离箱体内器身的上方,油收集过滤器设置在底座上,油收集过滤器与底座之间形成冷却油收集区,油泵一端与冷却油收集区相连,油泵另一端通过冷却油导出循环管与冷却油喷淋器相连;油气分离冷却器通过冷却油进口管与冷却油收集区相连,油气分离冷却器通过混合流体导出管与混合流体泵的一端相连,混合流体泵的另一端与防护隔离箱体的下侧面相连,油气分离冷却器通过冷却气流导入管与防护隔离箱体的顶部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散热油浸式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散热油浸式变压器包括器身、防护隔离箱体、冷却循环模块和底座,其中,冷却循环模块包括油淋冷却模块以及气体冷却模块,油淋冷却模块包括冷却油喷淋器,冷却油导出循环管,油泵,以及油收集过滤器;气体冷却模块包括油气分离冷却器,冷却油进口管,混合流体导出管,冷却气流导入管和混合流体泵;其中,冷却油喷淋器设置在防护隔离箱体内器身的上方,油收集过滤器设置在底座上,油收集过滤器与底座之间形成冷却油收集区,油泵一端与冷却油收集区相连,油泵另一端通过冷却油导出循环管与冷却油喷淋器相连;油气分离冷却器通过冷却油进口管与冷却油收集区相连,油气分离冷却器通过混合流体导出管与混合流体泵的一端相连,混合流体泵的另一端与防护隔离箱体的下侧面相连,油气分离冷却器通过冷却气流导入管与防护隔离箱体的顶部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子洋陈锦权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国博电缆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