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电线电缆绞合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6713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8 05: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立式电线电缆绞合机,安装架设置于绞线机的进线口一侧,安装架包括支架与横轴,横轴固定于支杆的顶部,线卷盘、导线盘依次固定于横轴的外侧,线卷盘外侧设置固定框,固定框内穿设有安装杆,安装杆外侧设置凸块,安装杆外侧套接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两端与安装框、凸块分别固定,导线盘外侧设置导线杆,导线杆与安装框一一对应,导线杆两端设置第一导线轮,导线杆中部设置第一支杆,第一支杆内设置插槽,插槽内通过第二弹簧连接第二支杆,第二支杆伸出插槽外,第二支杆外侧设置第二导线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同时对多个电缆进行绞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式电线电缆绞合机
本技术涉及电缆绞合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立式电线电缆绞合机。
技术介绍
电缆,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每组至少两根)绞合而成的类似绳索的电缆,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常围绕着一根中心扭成,整个外面包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电缆具有内通电,外绝缘的特征。电缆在绞合时则需使用到绞线机。绞线机是一种能广泛应用于各类软/硬导体线的绞合机械设备,使多根单支导体扭成一股,达到线材的工艺要求。现有的绞线机在绞线时一次绞线的数目有限,想要完成多芯电缆的的制备,需要进行多次绞线,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立式电线电缆绞合机,能够同时对多个电缆进行绞合。(二)技术方案本技术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立式电线电缆绞合机,包括绞线机,还包括安装架、线卷盘、导线盘,所述安装架设置于绞线机的进线口一侧,所述安装架包括支架与横轴,所述横轴固定于支架的顶部,所述线卷盘、导线盘依次固定于横轴的外侧,所述线卷盘外侧设置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内穿设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外侧设置凸块,所述安装杆外侧套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与固定框、凸块分别固定,所述导线盘外侧设置导线杆,所述导线杆与固定框一一对应,所述导线杆两端设置第一导线轮,所述导线杆中部设置第一支杆,所述第一支杆内设置插槽,所述插槽内通过第二弹簧连接第二支杆,所述第二支杆伸出插槽外,所述第二支杆外侧设置第二导线轮。进一步而言,所述支架底部设置支撑座。进一步而言,所述横轴与绞线机的进线口相对应。进一步而言,所述横轴前端设置集线盘,所述集线盘外侧设置引线孔,所述引线孔与固定框一一对应。进一步而言,所述固定框环状设置有多个。进一步而言,所述固定框内两端分别第一压环与第二压环,所述第一压环与固定框固定,所述第二压环连接于液压推杆的活塞杆上,所述第一压环与第二压环内侧均设置有活动环,所述活动环与第一压环、第二压环均转动连接。进一步而言,所述活动环内侧设置夹紧垫。(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线卷盘上设有多个固定框,固定框内设有安装杆,安装杆穿设于固定框内,通过第一弹簧将其与固定框连接固定,可便于电缆卷线轮的快速安装。2、固定框两端设有第一压环与第二压环,第二压环在液压推杆的驱动伸缩下与第一压环配合,能够将电缆卷线轮压紧固定,使其仅能够绕安装杆转动,便于电缆的稳定出线。3、导线盘上设有导线杆,导线杆上设有导线轮,可对电缆起导线的作用,且可利用第二弹簧调节电缆倒入后的张力,避免绞合时断裂现象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线卷盘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导线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集线盘结构示意图。1-绞线机;2-安装架;21-支架;22-横轴;23-支撑座;24-集线盘;25-引线孔;3-线卷盘;31-固定框;32-安装杆;33-凸块;34-第一弹簧;4-导线盘;41-导线杆;42-第一导线轮;43-第一支杆;44-插槽;45-第二弹簧;46-第二支杆;47-第二导线轮;5-第一压环;51-第二压环;52-液压推杆;53-活动环;54-夹紧垫。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立式电线电缆绞合机,包括绞线机1,还包括安装架2、线卷盘3、导线盘4,所述安装架2设置于绞线机1的进线口一侧,所述安装架2包括支架21与横轴22,所述横轴22固定于支架21的顶部,所述线卷盘3、导线盘4依次固定于横轴22的外侧,所述线卷盘3外侧设置固定框31,所述固定框31内穿设有安装杆32,所述安装杆32外侧设置凸块33,所述安装杆32外侧套接有第一弹簧34,所述第一弹簧34的两端与固定框31、凸块33分别固定,所述导线盘4外侧设置导线杆41,所述导线杆41与固定框31一一对应,所述导线杆41两端设置第一导线轮42,所述导线杆41中部设置第一支杆43,所述第一支杆43内设置插槽44,所述插槽44内通过第二弹簧45连接第二支杆46,所述第二支杆46伸出插槽44外,所述第二支杆46外侧设置第二导线轮47。进一步而言,所述支架21底部设置支撑座23,提高支撑时的稳定性。进一步而言,所述横轴22与绞线机1的进线口相对应。进一步而言,所述横轴22前端设置集线盘24,所述集线盘24外侧设置引线孔25,所述引线孔25与固定框31一一对应,通过引线孔25将多个电缆一同引入绞线机机体内,进行绞合。进一步而言,所述固定框31环状设置有多个。进一步而言,所述固定框31内两端分别第一压环5与第二压环51,所述第一压环5与固定框31固定,所述第二压环51连接于液压推杆52的活塞杆上,所述第一压环5与第二压环51内侧均设置有活动环53,所述活动环53与第一压环5、第二压环51均转动连接,第二压环51在液压推杆52的推动下能够将安装于安装杆32外侧的电缆卷线轮压紧固定,并通过活动环53的设置,使得其仅能够于安装杆32的外侧转动。进一步而言,所述活动环53内侧设置夹紧垫54,提高第一压环5与第二压环51对电缆卷线轮的夹紧力。工作原理:使用时,将电缆卷线轮安装于固定框31内的安装杆32上,然后将电缆依次穿过导线杆41上的导线轮、集线盘24内的引线孔25,汇聚于绞线机机体内,进行多个电缆的绞线。电缆卷线轮安装时,向外拉动凸块33,即可将电缆卷线轮套设于安装杆32上,然后松开凸块33,在第一弹簧34的作用下,对安装的电缆卷线轮限位。使用时,为避免电缆卷线轮能够稳定转动出线,控制液压推杆52的活塞杆驱动第二压环51的伸出,从而第二压环51与第一压环5配合,将电缆卷线轮压紧固定。第一压环5与第二压环51内侧均设有活动环53,活动环53转动设置,从而使得压紧固定后的电缆卷线轮仅能够绕安装杆32转动,便于其稳定出线。接着,将电缆呈S型依次穿过第一导线轮42与第二导线轮47,第一导线轮42与第二导线轮47对电缆起导向作用,避免电缆绞合时发生缠绕,造成相互干扰,影响绞合。第二导线轮47设于第二支杆46上,第二支杆46与第一支杆43通过第二弹簧45连接,从而可利用第二弹簧45,使其调节电缆的张力,避免电缆绞合时发生断裂的现象。再接着,将电缆穿过集线盘24内对应的引线孔25,将其一同引入绞线机1机体内进行绞合。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请求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式电线电缆绞合机,包括绞线机(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架(2)、线卷盘(3)、导线盘(4),所述安装架(2)设置于绞线机(1)的进线口一侧,所述安装架(2)包括支架(21)与横轴(22),所述横轴(22)固定于支架(21)的顶部,所述线卷盘(3)、导线盘(4)依次固定于横轴(22)的外侧,所述线卷盘(3)外侧设置固定框(31),所述固定框(31)内穿设有安装杆(32),所述安装杆(32)外侧设置凸块(33),所述安装杆(32)外侧套接有第一弹簧(34),所述第一弹簧(34)的两端与固定框(31)、凸块(33)分别固定,所述导线盘(4)外侧设置导线杆(41),所述导线杆(41)与固定框(31)一一对应,所述导线杆(41)两端设置第一导线轮(42),所述导线杆(41)中部设置第一支杆(43),所述第一支杆(43)内设置插槽(44),所述插槽(44)内通过第二弹簧(45)连接第二支杆(46),所述第二支杆(46)伸出插槽(44)外,所述第二支杆(46)外侧设置第二导线轮(4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式电线电缆绞合机,包括绞线机(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架(2)、线卷盘(3)、导线盘(4),所述安装架(2)设置于绞线机(1)的进线口一侧,所述安装架(2)包括支架(21)与横轴(22),所述横轴(22)固定于支架(21)的顶部,所述线卷盘(3)、导线盘(4)依次固定于横轴(22)的外侧,所述线卷盘(3)外侧设置固定框(31),所述固定框(31)内穿设有安装杆(32),所述安装杆(32)外侧设置凸块(33),所述安装杆(32)外侧套接有第一弹簧(34),所述第一弹簧(34)的两端与固定框(31)、凸块(33)分别固定,所述导线盘(4)外侧设置导线杆(41),所述导线杆(41)与固定框(31)一一对应,所述导线杆(41)两端设置第一导线轮(42),所述导线杆(41)中部设置第一支杆(43),所述第一支杆(43)内设置插槽(44),所述插槽(44)内通过第二弹簧(45)连接第二支杆(46),所述第二支杆(46)伸出插槽(44)外,所述第二支杆(46)外侧设置第二导线轮(4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电线电缆绞合机,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牟奇超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红海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