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成林专利>正文

空调箱送风管接口软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86519 阅读:7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调箱送风管接口的软连接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帆布一端设置在膨胀管与铝型材之间,固定连接,帆布另一端设置在金属压条、送风机之间,形成夹层,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节省人力消耗,连接处表面平整光滑、无毛刺,呈一体化,达到国家规范标准,送风效率提高,品质好,制作周期大大缩短,很好地处理了两段连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诸多缺陷。(*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空调箱送风管接口的软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在本技术专利技术之前,空调箱中的送风机通过电机、皮带轮及皮带带动,将静态的空气快速地剪切甩出,得到足够的动态风量,以满足采暖、制冷中净化空气有需要。为了消除送风机的震动带来的连接疲劳,将帆布裁剪成需要的尺寸,作软连接来消除震动。为此,采用铆钉或螺栓(丝)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即经剪切、冲孔后拉铆再组装而成,但由此带来的缺陷也非常明显,一是人力消耗大、制作周期长,且品质低,也造成整个连接处出现毛刺,表面不平整光滑,影响净化空气的效率,使得使用功耗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缺陷,设计一种新型的空调箱送风管接口软连接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空调箱送风管接口软连接装置,其主要技术特征在于将帆布一端设置在膨胀管与铝型材之间,固定连接,帆布另一端设置在金属压条、送风机之间,形成夹层,固定连接。本技术的优点和效果在于节省人力消耗,连接处表面平整光滑、无毛刺,呈一体化,很好地处理了两段连接,达到国家规范标准,送风效率提高,品质好,制作周期大大缩短。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结构连接原理图。图2——立体结构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膨胀管1与铝型材2之间是帆布3,在夹缝里紧紧连接,形成膨胀固定;帆布3另一端覆盖在送风机5(接口)上,其上用金属压条4将帆布3紧紧压在送风机5上。从上所述可知,整个软连接分为二段连接一是与空调箱体的软连接,二是与送风机的软连接。第一段采用的是法兰口胀管形式,利用空调箱体出风口处法兰口上的凹凸槽,将帆布3压入其内,再将膨胀管1即橡胶胀管压入,从而提高了效率,保证了品质和稳定;第二段无需铆钉拉铆,避免了打孔、拉铆的大量人力消耗和低品质的缺陷。因此,保证了整个软连接表面平整光滑。权利要求1.空调箱送风管接口软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将帆布一端设置在膨胀管与铝型材之间,固定连接,帆布另一端设置在金属压条、送风机之间,形成夹层,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箱送风管接口软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金属压条、帆布、送风机固定连接成一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箱送风管接口软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帆布压入空调箱体出风口处法兰口上的凹凸槽中,膨胀管嵌入法兰口上的凹凸槽中。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空调箱送风管接口的软连接装置。本技术将帆布一端设置在膨胀管与铝型材之间,固定连接,帆布另一端设置在金属压条、送风机之间,形成夹层,固定连接。本技术节省人力消耗,连接处表面平整光滑、无毛刺,呈一体化,达到国家规范标准,送风效率提高,品质好,制作周期大大缩短,很好地处理了两段连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诸多缺陷。文档编号F16L27/10GK2793496SQ20052007106公开日2006年7月5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25日专利技术者杨成林, 韩峰 申请人:杨成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空调箱送风管接口软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将帆布一端设置在膨胀管与铝型材之间,固定连接,帆布另一端设置在金属压条、送风机之间,形成夹层,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成林韩峰
申请(专利权)人:杨成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