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厚度可调的组合式门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62519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8 0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厚度可调的组合式门框,包括拼接设置的第一框体、第二框体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固定于所述第一框体上,所述第二框体以位置可调的方式安装于所述连接件上。与传统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厚度可调的组合式门框,通过创新式的主、副框,以增加门框的整体厚度至与墙体的厚度相匹配,使得后续的注桨操作更方便。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组合式门框的厚度具有调节性,可适应不同厚度的墙体,适应性强,方便实用。

A combined door frame with adjustable thickn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厚度可调的组合式门框
本技术属于门窗制造
,特别是涉及一种厚度可调的组合式门框
技术介绍
市面上常见的进户门(或室内门)一般包括门框和门扇,门框固定于墙体上,门扇以可锁扣的方式安装于门框上。墙体的厚度不一,门框的厚度也没有统一标准,门框固定于墙体后,二者之间的空隙通常需要注入浆料,当门框的宽度小于墙体的宽度时,则浆料(比如水泥浆)不易注入。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厚度可调以适应不同厚度的墙体的组合式门框。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厚度可调的组合式门框,包括拼接设置的第一框体、第二框体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固定于所述第一框体上,所述第二框体以位置可调的方式安装于所述连接件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框体为主框,所述第二框体为副框,所述连接件为条槽,该条槽包括槽底壁和位于该槽底壁两侧的第一槽侧壁和第二槽侧壁,所述第一槽侧壁、所述槽底壁和所述第二槽侧壁依次相连接共同形成为所述副框提供位置调整空间的沟槽,所述槽底壁固定于所述主框上。进一步地,所述槽底壁为槽底板,所述第一槽侧壁为第一槽侧板,所述第二槽侧壁为第二槽侧板,所述沟槽为U型槽。进一步地,所述副框设有装夹板,所述第一槽侧板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该第一螺纹孔装配有可相对所述第一螺纹孔发生进退活动的第一调节螺丝,所述第二槽侧板上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上装配有可相对所述第二螺纹孔发生进退活动的第二调节螺丝,所述第一调节螺丝和所述第二调节螺丝相对位设置,所述装夹板夹固于所述第一调节螺丝和所述第二调节螺丝之间。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一种厚度可调的组合式门框,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与传统技术相比,本技术一种厚度可调的组合式门框,通过创新式的主、副框,以增加门框的整体厚度至与墙体的厚度相匹配,使得后续的注桨操作更方便。此外,本技术的组合式门框的厚度具有调节性,可适应不同厚度的墙体,适应性强,方便实用。进一步地,当需要微调组合式门框的厚度时,可通过调节第一调节螺丝和第二调节螺丝的相对位置以调节装夹板的位置来完成,当需要较大幅度调整组合式门框的厚度时,可更换不同规格的副框来完成,即选择不同厚度的副框与主框拼接完成。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及局部放大图;图2为本技术的装配示意图。图中:主框-1;主框拼接板-11;副框-2;副框拼接板-21;装夹板-22;条槽-3;槽底板-31;第一槽侧板-32;第二槽侧板-33;第一支撑板-34;第二支撑板-35;U型槽-36;U型槽-37;第一调节螺丝-41;第二调节螺丝-42。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本技术一种厚度可调的组合式门框,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拼接设置的主框1(即第一框体)、副框2(即第二框体)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固定于主框1上,副框2以位置可调的方式安装于所述连接件上。以组合式门框使用状态的方位为参考,以朝向室外的一侧为前侧,朝向室内的一侧为后侧,主框1和副框2呈一前一后拼接设置,前后方向即为组合式门框的厚度方向。本实施例中,以主框1位于前侧,副框2位于后侧(即副框2设置于主框1的后侧)为例进行说明。以组合式门框对角线的交点所在位置为内侧,远离内侧的方向为外,主框1的拼接端的内侧面与副框2的拼接端的内侧面相齐平,整齐美观。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连接件为条槽3,该条槽3包括槽底壁和位于该槽底壁两侧的第一槽侧壁和第二槽侧壁,所述第一槽侧壁、所述槽底壁和所述第二槽侧壁依次相连接共同形成为副框2提供位置调整空间的沟槽,所述槽底壁固定于主框1上。具体地,所述槽底壁为槽底板31,所述第一槽侧壁为第一槽侧板32,所述第二槽侧壁为第二槽侧板33,所述沟槽为U型槽36,当条槽3固定于主框1后,U型槽36的槽开口朝后,并且第一槽侧板32位于第二槽侧板33的外侧。进一步地,条槽3还包括设置于第二槽侧板33两侧的第一支撑板34和第二支撑板35,第一支撑板34、第二槽侧板33和第二支撑板35依次连接共同形成U型槽37。第一支撑板34与槽底板31相连接,二者属于同一平面板的不同部分。安装后,U型槽37的槽开口朝内。需要说明的是,条槽3的各组成部分通过一体加工成型。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主框1设有主框拼接板11,主框拼接板11由主框1的后侧端沿由内向外延伸形成,并且,主框拼接板11与主框1的内侧面相垂直。安装时,槽底板31和第一支撑板34共同形成的平面板紧靠于主框拼接板11上。副框2设有副框拼接板21,副框拼接板21由副框2的前侧端沿由内向外延伸形成,并且,副框拼接板21与副框2的内侧面相垂直,条槽3连接于主框拼接板11和副框拼接板21之间。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副框2设有装夹板22,该装夹板22由副框拼接板21的自由端沿由后向前延伸形成,并且装夹板22与副框拼接板21相垂直。第一槽侧板32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该第一螺纹孔装配有可相对所述第一螺纹孔发生进退活动的第一调节螺丝41。第二槽侧板33上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上装配有可相对所述第二螺纹孔发生进退活动的第二调节螺丝42,第一调节螺丝41和第二调节螺丝42相对位设置,二者可发生相向或相背移动。装夹板22夹固于第一调节螺丝41和第二调节螺丝42之间。第二调节螺丝42可于U型槽36和U型槽37之间移动,装夹板22可预U型槽36内移动。当主框1和副框2拼接完成后,U型槽37内可插设插条,达到美观的效果。上述第一螺纹孔和第一调节螺丝41的数量,以及第二螺纹孔和第二调节螺丝42的数量为若干个,各第一螺纹孔之间的间距,以及各第二螺纹孔之间的间距视实际情况而定,在此不予限定。调节副框2的位置时,先调节第一调节螺丝41和/或第二调节螺丝42,进而调节第一调节螺丝41和第二调节螺丝42之间的距离,然后往前、往后、往内或往外调整副框2的位置至组合式门框的厚度达到预期,并且主框1的拼接端的内侧面和副框2的拼接端的内侧面相齐平,最后再次调节第一调节螺丝41和/或第二调节螺丝42至相应端部分别抵顶于装夹板22,通过第一调节螺丝41和第二调节螺丝42的对顶作用,将装夹板22夹固,进而将副框2与主框1固定在一起。本技术一种厚度可调的组合式门框,通过创新式的主、副门框,以增加门框的整体厚度至与墙体的厚度相匹配。使得后续的注桨操作更方便。当需要微调组合式门框的厚度时,可通过调节第一调节螺丝41和第二调节螺丝42的相对位置进而调节装夹板22的位置来完成,当需要较大幅度调整组合式门框的厚度时,可更换不同规格的副框2来完成,即选择不同厚度的副框2与主框1拼接完成。因此,本技术的组合式门框可适应不同厚度的墙体,适应性强,方便实用。上述实施例和附图并非限定本技术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厚度可调的组合式门框,其特征在于:包括拼接设置的第一框体、第二框体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固定于所述第一框体上,所述第二框体以位置可调的方式安装于所述连接件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厚度可调的组合式门框,其特征在于:包括拼接设置的第一框体、第二框体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固定于所述第一框体上,所述第二框体以位置可调的方式安装于所述连接件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厚度可调的组合式门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体为主框,所述第二框体为副框,所述连接件为条槽,该条槽包括槽底壁和位于该槽底壁两侧的第一槽侧壁和第二槽侧壁,所述第一槽侧壁、所述槽底壁和所述第二槽侧壁依次相连接共同形成为所述副框提供位置调整空间的沟槽,所述槽底壁固定于所述主框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源辉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宏宇金属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