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立波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的PVC扣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6194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8 0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的PVC扣板,其结构包括扣板主体、凸体、通孔、榫槽、榫头和加固装置,通过设置了加固装置在通孔内,向下压拉伸块带动连接板和插杆向下移动,同时弹簧受到连接板的压力而受力压缩,然后将一块扣板的榫头插入另一块扣板的榫槽内,使得插杆的顶部在滑槽内进行移动,当榫头完全插入榫槽内后,取消对拉伸块的压力,使得连接板受弹簧的弹力而向上移动并且穿过插孔进入定位槽内进行固定,从而将榫头和榫槽进行固定,达到了对榫头和榫槽的连接进行加固,防止长时间使用PVC扣板与扣板间松动,防止出现安全隐患的有益效果。

A new type of PVC gusset pl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PVC扣板
本技术涉及PVC扣板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PVC扣板。
技术介绍
PVC扣板吊顶材料,是以聚氯乙烯树脂为基料,加入一定量抗老化剂、改性剂等助剂,经混炼、压延、真空吸塑等工艺而制成的,这种PVC扣板吊顶特别适用于厨房、卫生间的吊顶装饰,具有质量轻、防潮湿、隔热保温、不易燃烧、不吸尘、易清洁、可涂饰、易安装、价格低等优点,但是现有技术PVC扣板与扣板之间的榫头和榫槽连接在长时间使用的情况下,可能导致松动而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新型的PVC扣板,以解决现有技术PVC扣板与扣板之间的榫头和榫槽连接在长时间使用的情况下,可能导致松动而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达到了对榫头和榫槽的连接进行加固,防止长时间使用PVC扣板与扣板间松动,防止出现安全隐患的有益效果。(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的PVC扣板,包括扣板主体、凸体、通孔、榫槽、榫头和加固装置,所述凸体设置于扣板主体顶端面,且凸体与扣板主体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通孔贯通于扣板主体前后端面,所述榫槽设置于扣板主体右端面,所述榫头设置于扣板主体左端面,并且榫头外侧端面与榫槽内侧端面相对应,所述加固装置设置于通孔内侧底端,所述加固装置由插杆、滑杆、弹簧、连接板、拉伸装置、定位槽、滑槽和插孔组成,所述插杆底端面贯穿于榫槽内侧底端面,所述滑杆底端面与通孔内侧底端面固定连接,并且滑杆外侧顶部与插杆和连接板底端面设置的滑孔内侧活动连接,所述弹簧两端分别与通孔内侧底端面和连接板底端面固定连接,并且弹簧内侧端面与滑杆外侧端面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板顶端面贴合于通孔内侧顶端面,并且连接板顶端面中部固定连接于插杆底端面,所述定位槽设置于榫槽内侧顶端面,并且定位槽内侧端面以过盈配合的方式贴合于插杆外侧顶端,所述滑槽设置于榫头底端面,所述插孔贯通于榫头底端面和顶端面且插孔内侧底端面贯通于滑槽内侧右端,并且插孔内侧端面与插杆外侧端面活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拉伸装置由固定杆、拉伸块、放置槽、硅胶垫和防滑凸点组成,所述固定杆固定安装于连接板左右端面底侧,所述拉伸块内侧端面与固定杆外侧端面活动连接,所述放置槽设置于拉伸块顶端面,所述硅胶垫底端面与放置槽内侧底端固定连接,所述防滑凸点等间距分布有两个以上于硅胶垫顶端面。进一步的,所述插杆的外侧端面设置有光滑铝层。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的左右端面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固定板,并且连接板通过固定板连接于拉伸装置。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槽的内侧顶端设置有一层橡胶垫片。进一步的,所述通孔等间距设置有两个以上于扣板主体前后端。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杆与拉伸块固定连接的另一端设置的凸块,并且拉伸块的内侧端面设置有相应的挡块。进一步的,所述扣板主体采用竹木纤维材质。进一步的,所述弹簧为碳钢材质。(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为解决现有技术PVC扣板与扣板之间的榫头和榫槽连接在长时间使用的情况下,可能导致松动而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通过设置了加固装置在通孔内,向下压拉伸块带动连接板和插杆向下移动,同时弹簧受到连接板的压力而受力压缩,然后将一块扣板的榫头插入另一块扣板的榫槽内,使得插杆的顶部在滑槽内进行移动,当榫头完全插入榫槽内后,取消对拉伸块的压力,使得连接板受弹簧的弹力而向上移动并且穿过插孔进入定位槽内进行固定,从而将榫头和榫槽进行固定,达到了对榫头和榫槽的连接进行加固,防止长时间使用PVC扣板与扣板间松动,防止出现安全隐患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加固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加固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拉伸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扣板主体-1、凸体-2、通孔-3、榫槽-4、榫头-5、加固装置-6、插杆-61、滑杆-62、弹簧-63、连接板-64、拉伸装置-65、定位槽-66、滑槽-67、插孔-68、固定杆-651、拉伸块-652、放置槽-653、硅胶垫-654、防滑凸点-655。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图3与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的PVC扣板:包括扣板主体1、凸体2、通孔3、榫槽4、榫头5和加固装置6,凸体2设置于扣板主体1顶端面,且凸体2与扣板主体1为一体化结构,通孔3贯通于扣板主体1前后端面,榫槽4设置于扣板主体1右端面,榫头5设置于扣板主体1左端面,并且榫头5外侧端面与榫槽4内侧端面相对应,加固装置6设置于通孔3内侧底端,加固装置6由插杆61、滑杆62、弹簧63、连接板64、拉伸装置65、定位槽66、滑槽67和插孔68组成,插杆61底端面贯穿于榫槽4内侧底端面,滑杆62底端面与通孔3内侧底端面固定连接,并且滑杆62外侧顶部与插杆61和连接板64底端面设置的滑孔内侧活动连接,弹簧63两端分别与通孔3内侧底端面和连接板64底端面固定连接,并且弹簧63内侧端面与滑杆62外侧端面活动连接,连接板64顶端面贴合于通孔3内侧顶端面,并且连接板64顶端面中部固定连接于插杆61底端面,定位槽66设置于榫槽4内侧顶端面,并且定位槽66内侧端面以过盈配合的方式贴合于插杆61外侧顶端,滑槽67设置于榫头5底端面,插孔68贯通于榫头5底端面和顶端面且插孔68内侧底端面贯通于滑槽67内侧右端,并且插孔68内侧端面与插杆61外侧端面活动连接。其中,所述拉伸装置65由固定杆651、拉伸块652、放置槽653、硅胶垫654和防滑凸点655组成,所述固定杆651固定安装于连接板64左右端面底侧,所述拉伸块652内侧端面与固定杆651外侧端面活动连接,所述放置槽653设置于拉伸块652顶端面,所述硅胶垫654底端面与放置槽653内侧底端固定连接,所述防滑凸点655等间距分布有两个以上于硅胶垫654顶端面,方便对连接板64施加向下的压力。其中,所述插杆61的外侧端面设置有光滑铝层,使得插杆61快速的在插孔68内侧移动。其中,所述连接板64的左右端面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固定板,并且连接板64通过固定板连接于拉伸装置65,方便使用拉伸装置65。其中,所述定位槽66的内侧顶端设置有一层橡胶垫片,防止插杆61顶部的压力对扣板主体1造成损伤。其中,所述通孔3等间距设置有两个以上于扣板主体1前后端,减少扣板主体1整体的重量。其中,所述固定杆651与拉伸块652固定连接的另一端设置的凸块,并且拉伸块652的内侧端面设置有相应的挡块,防止拉伸块652从固定杆651的外侧脱落。其中,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的PVC扣板,包括扣板主体(1)、凸体(2)、通孔(3)、榫槽(4)和榫头(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固装置(6),所述凸体(2)设置于扣板主体(1)顶端面,且凸体(2)与扣板主体(1)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通孔(3)贯通于扣板主体(1)前后端面,所述榫槽(4)设置于扣板主体(1)右端面,所述榫头(5)设置于扣板主体(1)左端面,并且榫头(5)外侧端面与榫槽(4)内侧端面相对应,所述加固装置(6)设置于通孔(3)内侧底端,所述加固装置(6)由插杆(61)、滑杆(62)、弹簧(63)、连接板(64)、拉伸装置(65)、定位槽(66)、滑槽(67)和插孔(68)组成,所述插杆(61)底端面贯穿于榫槽(4)内侧底端面,所述滑杆(62)底端面与通孔(3)内侧底端面固定连接,并且滑杆(62)外侧顶部与插杆(61)和连接板(64)底端面设置的滑孔内侧活动连接,所述弹簧(63)两端分别与通孔(3)内侧底端面和连接板(64)底端面固定连接,并且弹簧(63)内侧端面与滑杆(62)外侧端面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板(64)顶端面贴合于通孔(3)内侧顶端面,并且连接板(64)顶端面中部固定连接于插杆(61)底端面,所述定位槽(66)设置于榫槽(4)内侧顶端面,并且定位槽(66)内侧端面以过盈配合的方式贴合于插杆(61)外侧顶端,所述滑槽(67)设置于榫头(5)底端面,所述插孔(68)贯通于榫头(5)底端面和顶端面且插孔(68)内侧底端面贯通于滑槽(67)内侧右端,并且插孔(68)内侧端面与插杆(61)外侧端面活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PVC扣板,包括扣板主体(1)、凸体(2)、通孔(3)、榫槽(4)和榫头(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固装置(6),所述凸体(2)设置于扣板主体(1)顶端面,且凸体(2)与扣板主体(1)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通孔(3)贯通于扣板主体(1)前后端面,所述榫槽(4)设置于扣板主体(1)右端面,所述榫头(5)设置于扣板主体(1)左端面,并且榫头(5)外侧端面与榫槽(4)内侧端面相对应,所述加固装置(6)设置于通孔(3)内侧底端,所述加固装置(6)由插杆(61)、滑杆(62)、弹簧(63)、连接板(64)、拉伸装置(65)、定位槽(66)、滑槽(67)和插孔(68)组成,所述插杆(61)底端面贯穿于榫槽(4)内侧底端面,所述滑杆(62)底端面与通孔(3)内侧底端面固定连接,并且滑杆(62)外侧顶部与插杆(61)和连接板(64)底端面设置的滑孔内侧活动连接,所述弹簧(63)两端分别与通孔(3)内侧底端面和连接板(64)底端面固定连接,并且弹簧(63)内侧端面与滑杆(62)外侧端面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板(64)顶端面贴合于通孔(3)内侧顶端面,并且连接板(64)顶端面中部固定连接于插杆(61)底端面,所述定位槽(66)设置于榫槽(4)内侧顶端面,并且定位槽(66)内侧端面以过盈配合的方式贴合于插杆(61)外侧顶端,所述滑槽(67)设置于榫头(5)底端面,所述插孔(68)贯通于榫头(5)底端面和顶端面且插孔(68)内侧底端面贯通于滑槽(67)内侧右端,并且插孔(68)内侧端面与插杆(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立波李霞
申请(专利权)人:孙立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