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腔楼盖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6191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8 0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腔楼盖构件,包括箱体,以及平行设置的上板和底板,所述上板、底板为钢筋混凝土板;所述箱体放置在底板上,所述上板盖在箱体上,所述箱体的上、下两端分别靠近上板、底板的边缘,所述箱体、上板、底板围成空腔;所述上板的下表面、底板的上表面分别设置有限位部件,所述限位部件位于空腔内、靠近箱体的端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堆叠在一起进行运输,降低运输成本,同时减小了损耗,通过设置限位部件避免了浇筑混凝土时侧板、上板产生位移。

A hollow floor compon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腔楼盖构件
本技术属于建筑
,涉及一种空腔楼盖构件。
技术介绍
为了更好地减轻混凝土楼盖板的结构自重,控制楼板的挠度变形,并节约钢筋,降低综合造价,以符合低碳、节能、环保要求,楼板设计多采用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技术,其所采用的成孔构件,或称内模,分为两类,一类是空心的筒芯箱体,例如各类薄壁空心管;一类是轻质实心的筒体、块体,例如中国专利ZL200720030993.2所公开的一种现浇砼空心楼盖充填棒。但是,现有各类空心薄壁管件在楼板施工时,不仅需要在薄壁管件的上部浇筑混凝土,薄壁管件的底部也需要浇筑混凝土,否则形成的楼板无法吊装电灯等物体,并且由于薄壁管件较薄,材质多使用纤维网布加水泥浆形成,很容易捣破,容易让住户认为工程偷工减料、存有质量隐患,在对薄壁管件底部浇筑混凝土时,由于薄壁管件的阻挡,很难用振动棒进行捣实,容易出现混凝土不密实而产生工程质量问题。申请号为201521111136.6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空腔楼盖构件,包括底板以及空心箱体,所述箱体安装在底板上,所述底板为钢筋混凝土板,该钢筋混凝土板内铺设有纤维网布,所述箱体包括侧壁和安装在侧壁上的上盖,所述侧壁固定在底板上。该技术采用钢筋混凝土板作为底板,采用空心箱体作为上部构件,在有效控制自身重量的同时,大大提供施工效率,缩短工期。该技术提供的空腔楼盖构件是整体性结构,在工厂预制后运送到施工现场,在运输过程中,空腔楼盖构件的破损率较高,同时,空腔楼盖构件占地面积大,每车所能装载的数量有限,运输效率低。空腔楼盖构件在施工现场安放时也存在诸多不便。申请号为201720620339.0的技术专利提供了一种空腔楼盖构件,包括顶板、底板和壁板,还包括竖直设置的螺杆,所述顶板、底板分别安装在螺杆的两端;所述壁板设置在顶板、底板之间,顶板、底板与壁板围成空腔。该技术有利于构件的运输,在工厂只需要生产顶板、底板及壁板即可,将顶板等运送到施工现场再组装,顶板等可以堆叠摆放,节约空间,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采用螺杆连接顶板、底板,壁板不承受重量,使得壁板可以采用纤维网布、网状板等多种材料制作,大大节省了成本。但是,该技术采用螺杆连接顶板、底板,成本相对来说比较高,并且,该技术需要将构件组装好之后再吊进施工现场,仍然存在施工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空腔楼盖构件,采用分体式结构,大大方便运输和组装,提高运输效率。本技术提供的空腔楼盖构件,包括箱体,以及平行设置的上板和底板,所述上板、底板为钢筋混凝土板;所述箱体放置在底板上,所述上板盖在箱体上,所述箱体的上、下两端分别靠近上板、底板的边缘,所述箱体、上板、底板围成空腔;所述上板的下表面、底板的上表面分别设置有限位部件,所述限位部件位于空腔内、靠近箱体的端部。由于是分体结构,上板、底板可以堆叠在一起进行运输,运到施工现场再进行组装,提高了运输效率,降低了运输过程中的损耗。上板、底板都设置有限位部件,空腔楼盖构件拼装后,浇筑混凝土时,避免施工产生的冲击力使得箱体、上板发生位移。为进一步方便运输,所述箱体包括四块侧板,相邻侧板之间通过支撑部件连接。运输时,箱体是分离的,侧板可以堆叠在一起进行运输,运到施工现场后再组装。本技术的支撑部件为钢管,利用钢管将四块侧板组装起来,优选采用方形钢管。本技术所述限位部件可以采用木条,将木条钉在上板、底板上。为使得浇筑时,现浇混凝土与空腔楼盖构件更好地结合,所述上板和/或底板的端部具有露出的钢筋。本技术的空腔楼盖构件采用分体式结构,可以堆叠在一起进行运输,单车运输量大大增加,降低运输成本,同时减小了损耗。整体式结构不尽占地面积大,而且很容易破损。本技术的空腔楼盖构件在施工现场搭建成型,不需要使用螺杆连接上板和底板,大大降低成本。本技术大大降低建筑成本,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本技术形成的空腔楼盖,肋梁为现浇结构,因此整个结构的框架节点核心区均为现浇结构,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基本与全现浇结构无异。空腔楼盖构件的上板、底板具有露出的钢筋,通过这些露出的钢筋与四周现浇肋梁握裹连接,从而确保构件连接的有效性,能使规避了普通预制构件之间钢筋对孔的难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构件的底板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构件的侧板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构件的上板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构件的底板放置在模板表面的示意图;图5为在本技术所述构件的底板之间捆扎钢筋示意图;图6为在所述构件底板上部放置侧板示意图;图7为放置所述构件的上板示意图;图8为浇筑混凝土后的俯视图;图9为浇筑混凝土后的空腔楼盖剖面图。图中:1、空腔楼盖构件;1-1、底板;1-2、底板钢筋;1-3、限位部件;1-4、侧板;1-5、支撑部件;1-6、上板;1-7、上板钢筋;1-8、空腔;2、肋梁钢筋;3、肋梁;4、支撑梁;5、模板。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3、9所示,本技术提供的空腔楼盖构件包括底板1-1、上板1-6、侧板1-4。图2中共有四块侧板1-4,相邻侧板之间通过支撑部件1-5连接,支撑部件1-5可以采用铰链、钢管等,优选方形钢管,四块侧板连接后形成箱体,箱体放置在底板1-1上,上板1-6盖在箱体上。箱体的上、下两端分别靠近上板、底板的边缘。箱体与底板、上板围成空腔1-8。底板1-1的上表面设置有限位部件1-3,底板的每条边都对应设置了限位部件,上板1-6的下表面也设置有限位部件(图中未示出),形成空腔后,限位部件位于空腔内,并且限位部件靠近箱体的端部。限位部件可以采用木条、钢管等。底板1-1、上板1-6的端部都具有露出的钢筋,即,底板钢筋1-2、上板钢筋1-7。如图4-8所示,浇筑空腔楼盖的过程如下:弹线:在模板5上弹线,画出放置底板1-1的位置,底板1-1之间的空隙用于绑扎钢筋。铺设底板:将底板1-1放置在模板5的指定位置上。绑扎钢筋:在相邻底板之间的空隙处绑扎肋梁钢筋2,形成肋梁钢筋结构。安装空腔楼盖构件的侧板、上板:将侧板1-4竖直放置在底板上,将上板1-6盖在侧板上,侧板、上板、底板围成空腔。对于侧板的安装,可以直接采用螺钉等将侧板固定在底板上。本实施例采用的方式是:利用支撑部件1-5(如钢管)将相邻侧板连接起来,形成箱体,将箱体放在底板上,再将上板盖在箱体上端。为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的冲击力导致侧板、上板产生位移,本实施例在上板的下表面、底板的上表面都设置有限位部件,围成空腔后,限位部件位于空腔内、靠近侧板的端部,限位部件对侧板、上板起到限位作用。浇砼:在绑扎有钢筋的空隙处浇筑混凝土,形成肋梁3。待混凝土凝固达到要求后,拆除模板。上板和/或底板的端部具有露出的钢筋,在浇筑混凝土前,先将露出的钢筋与肋梁钢筋结构绑扎在一起,使得空腔楼盖构件与肋梁连接更紧密。铺设底板与绑扎钢筋、绑扎钢筋与侧板、上板的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腔楼盖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以及平行设置的上板和底板,所述上板、底板为钢筋混凝土板;所述箱体放置在底板上,所述上板盖在箱体上,所述箱体的上、下两端分别靠近上板、底板的边缘,所述箱体、上板、底板围成空腔;所述上板的下表面、底板的上表面分别设置有限位部件,所述限位部件位于空腔内、靠近箱体的端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腔楼盖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以及平行设置的上板和底板,所述上板、底板为钢筋混凝土板;所述箱体放置在底板上,所述上板盖在箱体上,所述箱体的上、下两端分别靠近上板、底板的边缘,所述箱体、上板、底板围成空腔;所述上板的下表面、底板的上表面分别设置有限位部件,所述限位部件位于空腔内、靠近箱体的端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腔楼盖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四块侧板,相邻侧板之间通过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栾文彬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新筑同创土木工程有限公司南京建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