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卢煦辰专利>正文

一种行走装置及具有该行走装置的载物小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858364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8 0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行走装置及具有该行走装置的载物小车,所述行走装置包括用于越障的并可旋转的支撑架、设置在支撑架上的换向机构和设置在换向机构上的行走轮,支撑架包括支撑臂单元、第一回转轴和第二回转轴,换向机构包括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第一传动轴通过第二轴承能够转动地设置在支撑臂单元上,第二传动轴通过第三轴承能够转动地设置在支撑臂单元的端部上,第一传动轴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回转轴和第二传动轴的一端连接且同体旋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行走装置由于支撑架和行走轮能够独立旋转,实现了在爬楼梯、翻越障碍物、平地行走时,能够相互切换或相互配合的工作状态以使越障工具在各种状态下实时保持平衡稳定。

A walking device and a load car with the walk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行走装置及具有该行走装置的载物小车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运输工具
,具体涉及一种行走装置及具有该行走装置的载物小车。
技术介绍
现有用于越障或爬台阶的工具基本采用三星轮装置,三星轮装置包括绕中心轴旋转的三个支撑臂,三个支撑臂上均设有圆轮用于在平地行走时减小摩擦力,由于现有三星轮装置的三个支撑臂以中心轴为圆心旋转翻越障碍,而支撑臂上的圆轮只起到和障碍物或地面的配合从而减小摩擦力的作用,圆轮无法提供牵引力或制动力,容易导致越障工具无法正常翻越障碍物甚至造成翻车或从高处跌落的危害,存在无法自主完成预设任务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行走装置及具有该行走装置的载物小车,以解决现有的三星轮装置上的圆轮由于无法提供牵引力或制动力而导致的翻车或从高处跌落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在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第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行走装置,包括用于越障的并可旋转的支撑架、设置在支撑架上的换向机构和设置在换向机构上的行走轮,支撑架包括支撑臂单元、第一回转轴和第二回转轴,第一回转轴为空心管且第一回转轴的一端和支撑臂单元的中心部连接,第一回转轴的空心腔内设有第一轴承,第二回转轴通过和第一轴承的配合能够自由旋转地设置在第一回转轴的空心腔上,换向机构包括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第一传动轴通过第二轴承能够转动地设置在支撑臂单元上,第二传动轴通过第三轴承能够转动地设置在支撑臂单元的端部上,第一传动轴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回转轴和第二传动轴的一端连接且同体旋转,行走轮设置在第二传动轴的另一端上且和第二传动轴同体旋转。作为优选的,所述支撑臂单元包括三个支撑臂,三个支撑臂以支撑架的中心部间隔均匀的环形排列,所述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和行走轮均为三个。作为优选的,所述支撑架的中心部和支撑臂单元内均设有空腔,所述第二回转轴的一端伸入中心部的空腔内,所述第一传动轴设置在支撑臂的空腔内,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一端伸入支撑臂的端部的空腔内。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二回转轴的一端、第一传动轴的两端和第二传动轴的一端上均设有伞形齿轮并通过伞形齿轮啮合连接。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回转轴的另一端和第二回转轴的另一端分别设有传动齿轮。在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第二方面中,提供了一种载物小车,所述载物小车包括上述所述的行走装置。作为优选的,所述载物小车还包括用于载物的箱体、驱动机构和控制系统,箱体的两侧部均设有支撑架,驱动机构包括电池和与电池电性连接的至少两组驱动器,两组驱动器分别设置在箱体内的两侧,每组驱动器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分别驱动支撑架的第一回转轴和第二回转轴转动,电池、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分别和控制系统连接。作为优选的,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电路板和与控制电路板连接的控制按钮区,控制电路板设置在箱体上,控制按钮区设置在箱体的控制区。作为优选的,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栝无线信号接收器,无线信号接收器和控制电路板连接。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行走装置由于支撑架和行走轮能够独立旋转,实现了越障工具能够在爬楼梯、翻越障碍物、平地行走时,能够相互切换或相互配合的工作状态以使越障工具在各种状态下实时保持平衡稳定的效果。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载物小车由于包括上述所述的行走装置和控制系统,实现了可远程控制和自主爬楼梯、自主翻越障碍物、自主平地行走的效果,无需人为协助。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图1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行走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行走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载物小车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撑架;11-支撑臂单元;12-第一回转轴;13-第二回转轴;2-换向机构;21-第一传动轴;22-第二传动轴;3-行走轮;4-箱体;5-驱动机构;51-电池;52-驱动器;521-第一电机;522-第二电机;6-控制系统;61-无线信号接收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行走装置,包括用于越障的并可旋转的支撑架1、设置在支撑架1上的换向机构2和设置在换向机构2上的行走轮3,支撑架1包括支撑臂单元11、第一回转轴12和第二回转轴13,第一回转轴12为空心管且第一回转轴12的一端和支撑臂单元11的中心部连接,第一回转轴12的空心腔内设有第一轴承,第二回转轴13通过和第一轴承的配合能够自由旋转地设置在第一回转轴12的空心腔上,换向机构2包括第一传动轴21和第二传动轴22,第一传动轴21通过第二轴承能够转动地设置在支撑臂单元11上,第二传动轴22通过第三轴承能够转动地设置在支撑臂单元11的端部上,第一传动轴21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回转轴13和第二传动轴22的一端连接且同体旋转,行走轮3设置在第二传动轴22的另一端上且和第二传动轴22同体旋转。优选的,支撑臂单元11包括三个支撑臂,三个支撑臂以支撑架1的中心部间隔均匀的环形排列,所述第一传动轴21、第二传动轴22和行走轮3均为三个。当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支撑臂的数量。优选的,支撑架1的中心部和支撑臂单元11内均设有空腔,所述第二回转轴13的一端伸入中心部的空腔内,所述第一传动轴21设置在支撑臂的空腔内,所述第二传动轴22的一端伸入支撑臂的端部的空腔内。优选的,所述第二回转轴13的一端、第一传动轴21的两端和第二传动轴22的一端上均设有伞形齿轮并通过伞形齿轮啮合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回转轴12的另一端和第二回转轴13的另一端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装置包括用于越障的并可旋转的支撑架(1)、设置在支撑架(1)上的换向机构(2)和设置在换向机构(2)上的行走轮(3),支撑架(1)包括支撑臂单元(11)、第一回转轴(12)和第二回转轴(13),第一回转轴(12)为空心管且第一回转轴(12)的一端和支撑臂单元(11)的中心部连接,第一回转轴(12)的空心腔内设有第一轴承,第二回转轴(13)通过和第一轴承的配合能够自由旋转地设置在第一回转轴(12)的空心腔上,换向机构(2)包括第一传动轴(21)和第二传动轴(22),第一传动轴(21)通过第二轴承能够转动地设置在支撑臂单元(11)上,第二传动轴(22)通过第三轴承能够转动地设置在支撑臂单元(11)的端部上,第一传动轴(21)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回转轴(13)和第二传动轴(22)的一端连接且同体旋转,行走轮(3)设置在第二传动轴(22)的另一端上且和第二传动轴(22)同体旋转。/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903 CN 20182142839171.一种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装置包括用于越障的并可旋转的支撑架(1)、设置在支撑架(1)上的换向机构(2)和设置在换向机构(2)上的行走轮(3),支撑架(1)包括支撑臂单元(11)、第一回转轴(12)和第二回转轴(13),第一回转轴(12)为空心管且第一回转轴(12)的一端和支撑臂单元(11)的中心部连接,第一回转轴(12)的空心腔内设有第一轴承,第二回转轴(13)通过和第一轴承的配合能够自由旋转地设置在第一回转轴(12)的空心腔上,换向机构(2)包括第一传动轴(21)和第二传动轴(22),第一传动轴(21)通过第二轴承能够转动地设置在支撑臂单元(11)上,第二传动轴(22)通过第三轴承能够转动地设置在支撑臂单元(11)的端部上,第一传动轴(21)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回转轴(13)和第二传动轴(22)的一端连接且同体旋转,行走轮(3)设置在第二传动轴(22)的另一端上且和第二传动轴(22)同体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单元(11)包括三个支撑臂,三个支撑臂以支撑架(1)的中心部间隔均匀的环形排列,所述第一传动轴(21)、第二传动轴(22)和行走轮(3)均为三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的中心部和支撑臂单元(11)内均设有空腔,所述第二回转轴(13)的一端伸入中心部的空腔内,所述第一传动轴(21)设置在支撑臂的空腔内,所述第二传动轴(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煦辰
申请(专利权)人:卢煦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