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853943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8 0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石生产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加湿装置。该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纵向贯穿开设有用于待加湿介质通过的加湿通道,所述本体的内部具有储液腔,所述储液腔位于所述加湿通道的外围,所述加湿通道的壁面上开设有与所述储液腔连通的喷孔;所述本体的外壁上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储液腔与外部水源的进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能在除尘灰装车过程中起到抑尘作用、避免了污染环境、提高了安全性,而且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成本低廉。

Humidify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湿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石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加湿装置。
技术介绍
电石生产是我国煤化工的基础工业,占世界总产量的60%以上。除尘灰是电石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渣,主要成分是炭和氧化钙。除尘灰的分散度很高,粒度很小、颗粒径为微米级,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卸灰时除尘灰极易飞扬而污染环境,并且遇空气时也易自燃出现着火、爆鸣等现象。因此,除尘灰的处理是电石生产行业的一大难题。目前,除尘灰的处理方式一般为拉运填埋。拉运前需先打开除尘卸灰阀将除尘灰装至敞开式箱车中,然后再由操作工直接用水管向箱车内喷水。这种方式虽然避免了除尘灰在拉运过程中四处飞扬,但是整个装车过程中却起尘严重,造成厂区周围及绿化带污染严重、安全隐患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是现有技术中除尘灰装车过程中起尘严重,造成厂区周围及绿化带污染严重、安全隐患大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加湿装置,该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纵向贯穿开设有用于待加湿介质通过的加湿通道,所述本体的内部具有储液腔,所述储液腔位于所述加湿通道的外围,所述加湿通道的壁面上开设有与所述储液腔连通的喷孔;所述本体的外壁上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储液腔与外部水源的进水口。其中,所述喷孔上配合连接有雾化喷头。其中,所述雾化喷头为螺旋雾化喷头。其中,所述本体的顶端设有法兰盘。其中,所述喷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喷孔沿所述加湿通道的轴向和周向间隔设置。其中,所述进水口通过供液管与外部水源连通,所述供液管上设有供液阀。>其中,所述供液管上设有流量计。其中,所述本体的材质为不锈钢。其中,所述本体包括外管、内管、上环盖和下环盖;所述外管套设于所述内管的外侧,以与所述内管共同围设形成环形腔;所述环形腔的两端分别盖设有所述上环盖和所述下环盖以形成所述储液腔。本技术使用时首先将本体的一端固定在除尘卸灰阀的出口处;然后将储液腔与外部水源连通,随着外部水源的水不断充入储液腔,进入储液腔内的水在水压的作用下又会不断喷入加湿通道内;接着打开除尘卸灰阀,此时从除尘卸灰阀排出的除尘灰在进入箱车之前会先流经加湿通道,除尘灰在流经加湿通道时会逐渐被喷入加湿通道的水覆盖加湿,进而就可避免除尘灰在装车过程发生起尘。可见,本技术不仅能在除尘灰装车过程中起到抑尘作用、避免了污染环境、提高了安全性,而且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成本低廉。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加湿装置的透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加湿装置的安装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加湿装置的俯视图。附图标记:1、本体;1-1、加湿通道;1-2、储液腔;1-3、外管;1-4、内管;2、雾化喷头;3、法兰盘;4、供液管;5、供液阀;6、流量计;7、除尘卸灰阀。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技术中的附图,对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术语“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湿装置,该装置包括本体1,本体1纵向贯穿开设有用于待加湿介质通过的加湿通道1-1,本体1的内部具有储液腔1-2,储液腔1-2位于加湿通道1-1的外围,加湿通道1-1的壁面上开设有与储液腔1-2连通的喷孔;本体1的外壁上开设有用于连通储液腔1-2与外部水源的进水口。其中,待加湿介质可以但不限于除尘灰。下面以除尘灰为例,对本实施例中的加湿装置的使用方法进行介绍:使用时,首先将本体1的一端固定在除尘卸灰阀7的出口处,也就是说,将加湿通道1-1的进口与除尘卸灰阀7的出口连通;然后将储液腔1-2与外部水源连通,随着外部水源的水不断充入储液腔1-2,进入储液腔1-2内的水在水压的作用下又会不断喷入加湿通道1-1内;接着,打开除尘卸灰阀7。由于该装置的存在,从除尘卸灰阀7排出的除尘灰在进入箱车之前会先流经加湿通道1-1,除尘灰在流经加湿通道1-1时会逐渐被喷入加湿通道1-1的水覆盖加湿,进而就可避免除尘灰在装车过程发生起尘。可见,该装置不仅能在除尘灰装车过程中起到抑尘作用、避免了污染环境、提高了安全性,而且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成本低廉。进一步地,为了提高加湿效果,增大加湿通道1-1内水滴与除尘灰的接触面积,喷孔上配合连接有雾化喷头2。其中,雾化喷头2优选采用螺旋雾化喷头。当然为了便于后期维修更换,雾化喷头2与喷孔为可拆卸连接。例如,喷孔为螺纹孔,雾化喷头2上开设有与螺纹孔螺纹配合的外螺纹。优选地,本体1的顶端设有法兰盘3、以便于本体1与除尘卸灰阀7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本体1与除尘卸灰阀7之间除了可以采用法兰进行连接以外,还可以采用螺纹连接或焊接的方式。优选地,进水口通过供液管4与外部水源连通,供液管4上设有供液阀5。装车时,操作工可根据除尘卸灰阀7的尺寸和开度来控制供液阀5的开度,也就是说,操作工可根据除尘卸灰阀7排出的除尘灰的流量来调节喷孔喷入加湿通道1-1的水量。具体地:当进入加湿通道1-1的除尘灰流量较大时可将供液阀5开度调大;当进入加湿通道1-1的除尘灰流量较小时可将供液阀5的开度调小。这样设置不仅能避免除尘灰流量过大时因加湿不足而发生起尘现象,而且也可避免除尘灰流量过小时因加湿过度而浪费水资源。当然,为了便于精确调节供液阀5的开度,供液管4上还设有流量计6。优选地,本体1的材质可以但不限于是不锈钢。优选地,喷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喷孔沿加湿通道1-1的轴向和周向间隔设置。其中,本体1可采用间壁式结构。例如,本体1包括外管1-3、内管1-4、上环盖和下环盖;外管1-3套设于内管1-4的外侧,以与内管1-4共同围设形成环形腔;环形腔的两端分别盖设有上环盖和下环盖以形成储液腔1-2。此时内管1-4相当于加湿通道1-1,内管1-4与外管1-3、上环盖和下环盖共同围设形成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纵向贯穿开设有用于待加湿介质通过的加湿通道,所述本体的内部具有储液腔,所述储液腔位于所述加湿通道的外围,所述加湿通道的壁面上开设有与所述储液腔连通的喷孔;所述本体的外壁上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储液腔与外部水源的进水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纵向贯穿开设有用于待加湿介质通过的加湿通道,所述本体的内部具有储液腔,所述储液腔位于所述加湿通道的外围,所述加湿通道的壁面上开设有与所述储液腔连通的喷孔;所述本体的外壁上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储液腔与外部水源的进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孔上配合连接有雾化喷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喷头为螺旋雾化喷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顶端设有法兰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江飞汪顺良王敏娜刘艳霞毕婧婧周鑫李舒裕刘江民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乌海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