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杯式雨水弃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85375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8 0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杯式雨水弃流装置,包括罐体、第一进水管、出水口和弃流口,所述罐体顶端的设置有所述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内设置有导流转轮,所述罐体的侧壁上连通有所述出水口,底部支撑件水平设置在所述罐体内且与所述罐体的内侧壁连接,所述底部支撑件的上端面上设置有挡水板,所述底部支撑件上设置有弃流口,所述底部支撑件的下方设置有滑块,限位块设置在所述底部支撑件的下端面上,所述滑块远离所述限位块一端通过弹簧固定在所述罐体的内侧壁上,所述滑块靠近所述限位块的一侧通过滑轮装置与所述导流转轮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对初期雨水进行弃流,并初步沉淀净化。

A rotating cup type rainwater discard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杯式雨水弃流装置
本技术涉及环境保护
,具体的说,是一种转杯式雨水弃流装置。
技术介绍
水资源的短缺问题日益严重,雨水作为城市用水的一个良好补充,可用于绿化灌溉、道路冲洗、甚至景观用水补水,洗车擦车用水等,对于环节水资源的短缺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对雨水进行初期弃流和简单式沉淀净化的转杯式雨水弃流装置。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罐体、第一进水管、出水口和弃流口,所述罐体顶端的一侧上设置有与所述罐体内部连通的所述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内设置有导流转轮,所述第一进水管的侧壁上连通有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设置在所述导流转轮的上方;底部支撑件水平设置在所述罐体内且与所述罐体的内侧壁连接,所述底部支撑件的上端面上设置有把所述底部支撑件的上方分割为两个腔室的挡水板,所述弃流口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进水管一侧的腔室的所述底部支撑件上,所述出水口设在所述罐体的下部且与另一腔室连通,所述底部支撑件设置在所述出水口的下方;所述底部支撑件的下方设置有滑块,限位块设置在所述底部支撑件的下端面上,所述滑块远离所述限位块一端通过弹簧固定在所述罐体的内侧壁上,所述滑块靠近所述限位块的一侧通过滑轮装置与所述导流转轮连接,所述滑块滑动至抵接所述限位块时,所述滑块的上端面封堵所述弃流口,所述罐体的底端设置有排污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对雨水进行初期弃流和简单式沉淀净化。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滑轮装置包括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和滑轮绳,所述第一定滑轮设置在所述罐体内部的顶端,所述限位块远离所述弃流口一侧的所述底部支撑件下端面上设置有所述第二定滑轮,所述滑轮绳的一端与所述滑块靠近所述限位块的一侧固定连接,另一端依次绕过所述第一定滑轮和所述第二定滑轮后与所述导流转轮固定连接。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定滑轮改变滑块的受力方向,使滑块能够在罐体底端与底部支撑件之间滑动。进一步,远离所述弃流口的腔室的底部的所述底部支撑件上设置有贯穿所述底部支撑件的导管,所述滑轮绳从所述导管穿过。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避免了水流从滑轮绳穿过底部支撑件的位置流出。进一步,所述滑轮绳采用不锈钢软钢丝绳。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保证了滑轮绳的柔韧性,能够承受更大的力,使用寿命长,不生锈。进一步,所述滑块的上端设置有密封垫,所述滑块上端的面积大于所述弃流口的面积。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对弃流口进行更好的密封。进一步,所述罐体的顶端设置有吊耳。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方便罐体的放置和移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1-1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2-2剖面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罐体,2、第一进水管,3、导流转轮,4、出水口,5、弃流口,6、底部支撑件,7、挡水板,8、滑块,9、限位块,10、弹簧,11、第一定滑轮,12、第二定滑轮,13、滑轮绳,14、第二进水管,15、排污口,16、吊耳。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4所示,一种转杯式雨水弃流装置,包括罐体1、第一进水管2、出水口4和弃流口5,罐体1为竖直设置的圆筒,罐体1顶端的左侧上设置有与罐体1内部连通的第一进水管2,第一进水管2内设置有导流板,对水流进行导向。第一进水管2内导流板的下方固定有水平设置的导流转轮3,导流转轮3的直径略小于第一进水管2的内径,导流转轮3的中心轴穿过第一进水管2的侧壁并向外延伸一部分,水流冲击导流转轮3,使导流转轮3能够旋转,第一进水管2内导流板和导流转轮3之间的侧壁上设有第二进水管14,导流转轮3的中心点和第二进水管14的管口最下侧在同一高度上,当导流转轮3停止转动封堵住第一进水管2时,水流可以从第二进水管14流入罐体1内。底部支撑件6为大小与罐体1圆筒内径相同的圆盘,底部支撑件6水平设置在罐体1内且底部支撑件6的圆盘侧面固定在罐体1的内侧壁上,底部支撑件6的上端面上设有挡水板7,挡水板7把底部支撑件6的上方分割为左右两个腔室,针对不同的汇流面积,可调节挡水板7的位置,进而改变两个腔室的大小。弃流口5为设在左侧腔室的底部支撑件6上的圆形通孔,所述出水口4设在所述罐体1的下部且与右侧腔室连通,底部支撑件6设在出水口4的下方位置。底部支撑件6的下方和罐体1底端之间设置有圆柱状的滑块8,滑块8的外径大于弃流口5的内径,滑块8的上端面上铺设有弹性密封垫,滑块8可以在底部支撑件6的下方和罐体1底端之间滑动。限位块9设置在右侧腔室底部支撑件6的下端面上,滑块8的左侧通过弹簧10固定在弹簧固定支架上,弹簧固定支架固定在罐体1内的左侧壁上,滑块8的右侧连接在滑轮绳13的一端上,通过滑轮装置与导流转轮连接,滑块8滑动至抵接限位块9时,滑块8的上端面正好封堵弃流口5。右侧腔室底部支撑件6的下端面上设有定滑轮支架,第二定滑轮12设在定滑轮支架上,定滑轮12位于限位块的右侧,且滑块8、弃流口5、限位块9和第二定滑轮12的中心位于同一轴线上。第二定滑轮12上方的底部支撑件6上设有自上而下贯穿底部支撑件6的导管,导管的高度高于出水口4的位置,滑轮绳13绕过第二定滑轮12后从导管穿过,避免了水流从滑轮绳13穿过底部支撑件6的位置流出。罐体1内顶端的右侧设有定滑轮支架,第一定滑轮11设在定滑轮支架上,穿过导管的滑轮绳13绕过第一定滑轮11后连接在导流转轮3的中心轴穿过第一进水管2的侧壁并向外延伸的部分上,导流转轮3向外延伸部分和第一定滑轮11的中心位于同一轴线上。罐体1底端对应弃流口5的位置设有排污口15,排污口15的内径小于滑块8的外径,便于沉淀下来的泥污顺利排出。优选的,滑轮绳13采用不锈钢软钢丝绳,保证了滑轮绳13的柔韧性,能够承受更大的力,使用寿命长,不生锈,根据弃流量的大小,可选配不同长度的不锈钢软钢丝绳,从而调整弃流量,以适应不同使用条件,充分利用雨水资源。优选的,罐体1的顶端设置有吊耳16,方便罐体的放置和移动。实施过程:在不使用时,滑块8处于左侧原始位置,弹簧10处于自由状态,当下雨时,初期雨水进入第一进水管2,带动导流转轮3旋转,滑轮绳缠绕在导流转轮3向外延伸的部分上,带动滑块8向右滑动,经过初期雨水弃流的历时后,滑块8到达限位块9的位置,密封垫将弃流口5封闭,弃流完成。此时转杯4无法转动,陆续进入的雨水由第二进水口14进入左侧腔室内,经挡水板7挡水后,雨水经沉淀,雨水由挡水板7左侧腔室溢流至右侧腔室,再由出水口4流出。降雨结束后,第一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杯式雨水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第一进水管(2)、出水口(4)和弃流口(5),所述罐体(1)顶端的一侧上设置有与所述罐体(1)内部连通的所述第一进水管(2),所述第一进水管(2)内设置有导流转轮(3),所述第一进水管(2)的侧壁上连通有第二进水管(14),所述第二进水管(14)设置在所述导流转轮(3)的上方;/n底部支撑件(6)水平设置在所述罐体(1)内且与所述罐体(1)的内侧壁连接,所述底部支撑件(6)的上端面上设置有把所述底部支撑件(6)的上方分割为两个腔室的挡水板(7),所述弃流口(5)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进水管(2)一侧的腔室的所述底部支撑件(6)上,所述出水口(4)设在所述罐体(1)的下部且与另一腔室连通,所述底部支撑件(6)设置在所述出水口(4)的下方;/n所述底部支撑件(6)的下方设置有滑块(8),限位块(9)设置在所述底部支撑件(6)的下端面上,所述滑块(8)远离所述限位块(9)一端通过弹簧(10)固定在所述罐体(1)的内侧壁上,所述滑块(8)靠近所述限位块(9)的一侧通过滑轮装置与所述导流转轮(3)连接,所述滑块(8)滑动至抵接所述限位块(9)时,所述滑块(8)的上端面封堵所述弃流口(5),所述罐体(1)的底端设置有排污口(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杯式雨水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第一进水管(2)、出水口(4)和弃流口(5),所述罐体(1)顶端的一侧上设置有与所述罐体(1)内部连通的所述第一进水管(2),所述第一进水管(2)内设置有导流转轮(3),所述第一进水管(2)的侧壁上连通有第二进水管(14),所述第二进水管(14)设置在所述导流转轮(3)的上方;
底部支撑件(6)水平设置在所述罐体(1)内且与所述罐体(1)的内侧壁连接,所述底部支撑件(6)的上端面上设置有把所述底部支撑件(6)的上方分割为两个腔室的挡水板(7),所述弃流口(5)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进水管(2)一侧的腔室的所述底部支撑件(6)上,所述出水口(4)设在所述罐体(1)的下部且与另一腔室连通,所述底部支撑件(6)设置在所述出水口(4)的下方;
所述底部支撑件(6)的下方设置有滑块(8),限位块(9)设置在所述底部支撑件(6)的下端面上,所述滑块(8)远离所述限位块(9)一端通过弹簧(10)固定在所述罐体(1)的内侧壁上,所述滑块(8)靠近所述限位块(9)的一侧通过滑轮装置与所述导流转轮(3)连接,所述滑块(8)滑动至抵接所述限位块(9)时,所述滑块(8)的上端面封堵所述弃流口(5),所述罐体(1)的底端设置有排污口(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辉自秦砚瑶刘军吴学荣陈璞玉龙源
申请(专利权)人: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