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秸秆捡拾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5070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7 2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秸秆捡拾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下方转动连接有用于捡拾秸秆的捡拾装置,壳体下方位于捡拾装置的后侧设置有用于运送捡拾起来的秸秆的运送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构思巧妙,结构合理,能够通过弹齿转动将秸秆捡拾起来,然后通过传送带驱动秸秆运动,防止秸秆在壳体内堆积,无法进入打捆结构内进行打捆,并且整体结构简单,捡拾速度快,工作效率高,适应性强。

A straw picku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秸秆捡拾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捡拾器,具体的说,涉及一种使用方便,结构简单,捡拾速度快,工作效率高,适应性强的秸秆捡拾器,属于农用机械

技术介绍
秸秆是农作物的重要副产品,是工业、农业生产的重要生产资源,秸秆除了作燃料外,还可以做肥料、饲料和工业原料。据统计,我国每年秸秆产量7亿吨之多,秸秆的产量之大,用处之广是不言而喻的。由于秸秆回收机械滞后,人们对大部分秸秆采用焚烧的处理方式,焚烧产生的烟雾对环境造成污染,使得机场、高速公路被迫关闭,甚至会造成交通事故,引发火灾,引发人类多种疾病,秸秆焚烧还造成了资源浪费、生态失衡、影响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随着我国的畜牧业和生物质电厂的迅速发展,对秸秆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由于秸秆一身是宝,因此对其回收利用大有可为。传统的秸秆收获机械无法满足各种农作物秸秆的收获,并且传统的秸秆收获机械存在结构复杂,适应性差,效率低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结构简单,捡拾速度快,工作效率高,适应性强的秸秆捡拾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秸秆捡拾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下方转动连接有用于捡拾秸秆的捡拾装置,壳体下方位于捡拾装置的后侧设置有用于运送捡拾起来的秸秆的运送装置。以下是本技术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运送装置包括被动辊和主动辊,所述被动辊和主动辊之间套设有传送带。进一步优化:所述被动辊和主动辊的轴线与捡拾装置的轴线平行,且传送带的宽度等于捡拾装置的长度。进一步优化:所述被动辊安装在壳体内部且位于捡拾装置的后侧,所述被动辊的两端分别与壳体转动连接。进一步优化:所述主动辊安装在壳体内部且位于远离被动辊的一侧,所述主动辊的两端分别与壳体转动连接。进一步优化:所述主动辊的一端穿过壳体并连接有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二传动轮通过传动组件连接有用于驱动主动辊转动的驱动装置。进一步优化:所述传送带上间隔均匀设置有多个用于增大摩擦力的防滑条。进一步优化:所述传送带还可以采用不锈钢网带,用于能够在运送秸秆时将秸秆携带的泥土抖落掉。进一步优化:所述捡拾装置包括主轴,主轴上靠近两端的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弹齿轴固定盘,两弹齿轴固定盘相对的一侧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多个弹齿轴,弹齿轴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捡拾秸秆的弹齿。进一步优化:所述弹齿轴的外部固定设置有护圈,护圈的表面上开设有多个呈弧形的通槽,两相邻的通槽之间形成肋板,弹齿转动在靠近护圈时,弹齿的一端可穿过通槽与地面接触,对地面上的秸秆进行捡拾。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时,该装置由拖拉机牵动,并且拖拉机的输出轴与驱动装置传动连接,减速箱通过传动组件驱动主轴和主动辊转动;主轴转动通过弹齿轴固定盘带动弹齿轴和弹齿转动,弹齿转动在靠近护圈时,弹齿的一端可穿过通槽与地面接触,对地面上的秸秆进行捡拾并将秸秆甩进壳体内的传送带上;主动辊转动带动传送带和被动辊转动,进而能够带动捡起来甩在传送带上的秸秆移动。本技术构思巧妙,结构合理,能够通过弹齿转动将秸秆捡拾起来,然后通过传送带驱动秸秆运动,防止秸秆在壳体内堆积,无法进入打捆结构内进行打捆,造成捡拾不干净等问题,并且整体结构简单,捡拾速度快,工作效率高,适应性强。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的总体结构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弹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总体结构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总体结构的主视图。图中:1-壳体;2-捡拾装置;3-运送装置;4-主轴;5-弹齿轴固定盘,6-弹齿轴;7-弹齿;8-弹齿臂;9-弹齿圈;10-安装端;11-过度段;12-护圈;13-通槽;14-肋板;15-被动辊;16-主动辊;17-传送带;18-防滑条;19-减速箱。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如图1-4所示,一种秸秆捡拾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下方转动连接有用于捡拾秸秆的捡拾装置2,所述壳体1下方位于捡拾装置2的后侧设置有用于运送捡拾起来的秸秆的运送装置3。所述捡拾装置包括主轴4,所述主轴4安装在壳体1内部且两端通过轴承与壳体1转动连接。所述主轴4的一端一端穿过壳体1并连接有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通过传动组件与驱动装置传动连接。所述主轴4上靠近两端的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弹齿轴固定盘5,所述弹齿轴固定盘5位于壳体1内。所述两弹齿轴固定盘5相对的一侧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多个弹齿轴6,所述多个弹齿轴6相对主轴35的中心线周向均匀布设。所述弹齿轴6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捡拾秸秆的弹齿7,所述多个弹齿7沿弹齿轴6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一定距离均匀排列设置。所述弹齿7包括纵向平行布局的一对弹齿臂8,弹齿臂8的上端设置有弹性回转结构的弹齿圈9。通过设置弹齿圈9可使弹齿7整体获得弹性,避免在捡拾秸秆过程中因弹齿7接触土地时因冲击力过大而变形或者损坏。所述两个纵向平行布局的弹齿圈9的上端设置有弯折呈“U”形形状的安装端10。通过设置安装端10,可将弹齿7固定安装在弹齿轴6上。所述弹齿臂8的下端设置有向上弯曲的过度段11。通过设置过度段11可有效的保证了弹齿6的使用寿命,避免在捡拾秸秆动作时弹齿7插入地面太深拔不出,使弹齿7变形损坏;并且可以使弹齿7具有很好的捡拾效果。所述弹齿轴6的外部固定设置有护圈12,所述护圈12的两侧分别与壳体1连接。所述护圈12的表面上沿护圈3的长度方向间隔均匀开设有多个呈弧形的通槽13,所述两相邻的通槽13之间形成肋板14,且该肋板14的宽度小于弹齿7的两弹齿臂8之间形成的宽度。所述弹齿7的两弹齿臂8靠近过度段11的一端在靠近护圈12时可穿过通槽13。这样设计,能够通过主轴4驱动弹齿轴固定盘5转动带动弹齿轴6转动,进而带动弹齿7转动,弹齿7转动靠近护圈12时,弹齿7的两弹齿臂8靠近过度段11的一端可穿过通槽13与地面接触,对地面上的秸秆进行捡拾;捡拾起来的秸秆在护圈12的作用下将秸秆甩向壳体1内部位于捡拾装置2的后侧;并且通过护圈12,可以阻挡秸秆靠近主轴4和弹齿轴6,防止秸秆缠绕在主轴4和弹齿轴6上。所述运送装置3包括被动辊15和主动辊16,所述被动辊15和主动辊16之间套设有传送带17。所述被动辊15和主动辊16的轴线与主轴4的轴线平行,且传送带17的宽度等于弹齿轴6的长度。所述被动辊15安装在壳体1内且位于护圈12的后侧,所述被动辊15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壳体1转动连接。所述主动辊16安装在壳体1内且位于远离被动辊15和护圈12的一侧,所述主动辊16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壳体1转动连接。所述弹齿7在转动靠近传送带17时,不与传送带接触。这样设计,能够使通过弹齿7捡起来的秸秆在甩向壳体1内部时,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秸秆捡拾器,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下方转动连接有用于捡拾秸秆的捡拾装置(2),壳体(1)下方位于捡拾装置(2)的后侧设置有用于运送捡拾起来的秸秆的运送装置(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秸秆捡拾器,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下方转动连接有用于捡拾秸秆的捡拾装置(2),壳体(1)下方位于捡拾装置(2)的后侧设置有用于运送捡拾起来的秸秆的运送装置(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秸秆捡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运送装置(3)包括被动辊(15)和主动辊(16),所述被动辊(15)和主动辊(16)之间套设有传送带(1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秸秆捡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辊(15)和主动辊(16)的轴线与捡拾装置(2)的轴线平行,且传送带(17)的宽度等于捡拾装置(2)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秸秆捡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辊(15)安装在壳体(1)内部且位于捡拾装置(2)的后侧,所述被动辊(15)的两端分别与壳体(1)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秸秆捡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辊(16)安装在壳体(1)内部且位于远离被动辊(15)的一侧,所述主动辊(16)的两端分别与壳体(1)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秸秆捡拾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钊雷刘钊平张洪玉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瑞科农业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