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秸秆捡拾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5070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7 2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秸秆捡拾器,包括壳体,壳体的下方转动连接有用于捡拾秸秆的捡拾装置,壳体的上方位于捡拾装置的前侧设置有用于将秸秆抛送至捡拾装置工作范围内的抛送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结构,构思巧妙,结构合理,能够通过弹齿的转动和抛送辊的配合将秸秆捡拾起来,无需再对地面上的秸秆进行堆积,完全解决了在堆积秸秆的过程中出现秸秆散落,捡拾不干净的问题,并且整体结构简单,捡拾速度快,工作效率高,适应性强。

A straw picku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秸秆捡拾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捡拾器,具体的说,涉及一种使用方便,结构简单,秸秆捡拾干净、速度快,工作效率高,适应性强的秸秆捡拾器,属于农用机械

技术介绍
我国使农业大国,目前各种联合收割机在收割水稻、小麦等谷物后,排出的秸秆便散落在田地里,秸秆是农作物的重要副产品,是工业、农业生产的重要生产资源,秸秆除了作燃料外,还可以做肥料、饲料和工业原料;据统计,我国每年秸秆产量7亿吨之多,秸秆的产量之大,用处之广是不言而喻的;人工收集、扎捆,劳动强度大,且收集后的秸秆仍为散状,不易运输,既延误农时,又费时费力,并且秸秆回收机械滞后,人们对大部分秸秆采用焚烧的处理方式,焚烧产生的烟雾对环境造成污染,使得机场、高速公路被迫关闭,甚至会造成交通事故,引发火灾,引发人类多种疾病,秸秆焚烧还造成了资源浪费、生态失衡、影响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由于秸秆一身是宝,因此对其回收利用大有可为;在此形势下,市面上出现了一种采用牵引式秸秆捡拾打捆机对秸秆进行捡拾打捆机作业。但是传统的秸秆捡拾器是将地面上散落的秸秆向前拨动,使秸秆堆积在一起,然后堆积的秸秆达到一定数量时才能将秸秆捡拾起来,而在堆积秸秆的过程中会出现秸秆散落,使秸秆继续留落在田间,捡拾不干净,需要进行人工二次捡拾,工作效率低等问题,并且传统的秸秆捡拾器存在结构复杂,适应性差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结构简单,秸秆捡拾干净、速度快,工作效率高,适应性强的秸秆捡拾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秸秆捡拾器,包括壳体,壳体的下方转动连接有用于捡拾秸秆的捡拾装置,壳体的上方位于捡拾装置的前侧设置有用于将秸秆抛送至捡拾装置工作范围内的抛送装置。以下是本技术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抛送装置包括设置在壳体前侧的抛送辊,抛送辊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杆转动连接在壳体上。进一步优化:所述壳体上靠近连接杆与壳体的连接处固定设置有用于调节连接杆俯仰角度的调节板。进一步优化:所述调节板的表面上设置有多个调节孔,所述多个调节孔沿调节板的长度方向自下朝上依次间隔均匀布设。进一步优化:所述连接杆上开设有与调节孔配合使用,用于固定连接杆俯仰角度的固定孔。进一步优化:所述捡拾装置包括主轴,所述主轴转动安装在壳体上,且主轴的一端穿过壳体并通过传动组件连接有用于驱动主轴转动的驱动装置。进一步优化:主轴上靠近两端的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弹齿轴固定盘,所述两弹齿轴固定盘相对的一侧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多个弹齿轴。进一步优化:所述弹齿轴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捡拾秸秆的弹齿,所述多个弹齿沿弹齿轴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一定距离均匀排列设置。进一步优化:所述弹齿轴的外部固定设置有护圈,所述护圈的两侧分别与壳体连接。进一步优化:所述护圈的表面上沿护圈的长度方向间隔均匀开设有多个呈弧形的通槽,所述两相邻的通槽之间形成肋板,所述弹齿的一端在靠近护圈时可穿过通槽与地面接触,对地面上的秸秆进行捡拾。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该装置由拖拉机牵动,并且拖拉机的输出轴与变速箱传动连接,变速箱通过链条驱动主轴转动;主轴转动通过弹齿轴固定盘带动弹齿轴转动,进而带动弹齿转动,弹齿在转动靠近护圈时,弹齿的一端可穿过通槽与地面接触,对地面上的秸秆向前拨动;通过弹齿7拨动秸秆向前运动时,秸秆向前的力作用在抛送辊上,使抛送辊转动,且抛送辊的转动方向与弹齿的转动反向相反;通过抛送辊15还能够阻挡秸秆前进,减少秸秆的堆积量,进而通过弹齿7继续转动并通过抛送辊15的配合,将地面上的秸秆能够捡拾干净。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构思巧妙,结构合理,能够通过弹齿的转动和抛送辊的配合将秸秆捡拾起来,无需再对地面上的秸秆进行堆积,完全解决了在堆积秸秆的过程中出现秸秆散落,捡拾不干净的问题,并且整体结构简单,捡拾速度快,工作效率高,适应性强。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的总体结构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弹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总体结构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总体结构的主视图。图中:1-壳体;2-捡拾装置;3-抛送装置;4-主轴;5-弹齿轴固定盘,6-弹齿轴;7-弹齿;8-弹齿臂;9-弹齿圈;10-安装端;11-过度段;12-护圈;13-通槽;14-肋板;15-抛送辊;16-连接杆;17-调节板;18-调节孔;19-变速箱。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如图1-4所示,一种秸秆捡拾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下方转动连接有用于捡拾秸秆的捡拾装置2,所述壳体1上方位于捡拾装置2的前侧设置有用于将秸秆抛送至捡拾装置2工作范围内的抛送装置3。所述捡拾装置包括主轴4,所述主轴4安装在壳体1内部且两端通过轴承与壳体1转动连接。所述主轴4的一端穿过壳体1并连接有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通过传动组件与驱动装置传动连接。所述主轴4上靠近两端的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弹齿轴固定盘5,所述弹齿轴固定盘5位于壳体1内。所述两弹齿轴固定盘5相对的一侧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多个弹齿轴6,所述多个弹齿轴6相对主轴35的中心线周向均匀布设。所述弹齿轴6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捡拾秸秆的弹齿7,所述多个弹齿7沿弹齿轴6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一定距离均匀排列设置。所述弹齿7包括纵向平行布局的一对弹齿臂8,弹齿臂8的上端设置有弹性回转结构的弹齿圈9。通过设置弹齿圈9可使弹齿7整体获得弹性,避免在捡拾秸秆过程中因弹齿7接触土地时因冲击力过大而变形或者损坏。所述两个纵向平行布局的弹齿圈9的上端设置有弯折呈“U”形形状的安装端10。通过设置安装端10,可将弹齿7固定安装在弹齿轴6上。所述弹齿臂8的下端设置有向上弯曲的过度段11。通过设置过度段11可有效的保证了弹齿6的使用寿命,避免在捡拾秸秆动作时弹齿7插入地面太深拔不出,使弹齿7变形损坏;并且可以使弹齿7具有很好的捡拾效果。所述弹齿轴6的外部固定设置有护圈12,所述护圈12的两侧分别与壳体1连接。所述护圈12的表面上沿护圈3的长度方向间隔均匀开设有多个呈弧形的通槽13,所述两相邻的通槽13之间形成肋板14,且该肋板14的宽度小于弹齿7的两弹齿臂8之间形成的宽度。所述弹齿7的两弹齿臂8靠近过度段11的一端在靠近护圈12时可穿过通槽13。这样设计,能够通过主轴4驱动弹齿轴固定盘5转动带动弹齿轴6转动,进而带动弹齿7转动,弹齿7转动靠近护圈12时,弹齿7的两弹齿臂8靠近过度段11的一端可穿过通槽13与地面接触,对地面上的秸秆进行捡拾;捡拾起来的秸秆在护圈12的作用下将秸秆甩向壳体1内部位于捡拾装置2的后侧;并且通过护圈12,可以阻挡秸秆靠近主轴4和弹齿轴6,防止秸秆缠绕在主轴4和弹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秸秆捡拾器,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壳体(1)的下方转动连接有用于捡拾秸秆的捡拾装置(2),壳体(1)的上方位于捡拾装置(2)的前侧设置有用于将秸秆抛送至捡拾装置(2)工作范围内的抛送装置(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秸秆捡拾器,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壳体(1)的下方转动连接有用于捡拾秸秆的捡拾装置(2),壳体(1)的上方位于捡拾装置(2)的前侧设置有用于将秸秆抛送至捡拾装置(2)工作范围内的抛送装置(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秸秆捡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抛送装置(3)包括设置在壳体(1)前侧的抛送辊(15),抛送辊(15)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杆(16)转动连接在壳体(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秸秆捡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靠近连接杆(16)与壳体(1)的连接处固定设置有用于调节连接杆(16)俯仰角度的调节板(1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秸秆捡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板(17)的表面上设置有多个调节孔(18),所述多个调节孔(18)沿调节板(17)的长度方向自下朝上依次间隔均匀布设。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秸秆捡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16)上开设有与调节孔(18)配合使用,用于固定连接杆(16)俯仰角度的固定孔(1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秸秆捡拾器,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钊雷刘钊平张洪玉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瑞科农业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