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84828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7 2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上设置有开孔;其中,所述开孔内设置有环形的导光件,所述导光件具有位于外侧的入光面和位于内侧的出光面;所述导光件的外侧设置有光源,所述光源的发光侧朝向所述导光件的入光面,所述导光件的入光面和所述出光面均为非球面。通过在开孔中设置环形的导光件,并对导光件的形状和尺寸进行设计,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非球面的入光面射入导光件后,光线经过偏折发散后从出光面射出到与显示面板上与开孔对应的区域中,从而使得显示面板上与开孔对应的区域处达到混光均匀的目的,提高显示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全面屏技术的发展,现在推出各种水滴屏,以及面内挖孔等手机产品。如图1所示,目前此类显示装置中,背光部12上的孔洞13是作为孔内前置摄像头等感光器件的进光通道,为了实现更加完整的全面屏显示,使得屏体11上与孔洞13对应的区域也可以显示,行业内通常会在孔洞13内设置一环形光源14,从而可以实现屏体11上与孔洞13对应区域处的混光以及亮暗控制。然而,环形光源14发出的光照射的不够均匀,从而导致屏体11上与孔洞13对应区域处混光不均匀,影响显示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带有面内挖孔的显示装置中,环形光源发出的光照射的不够均匀,从而导致屏体上与孔洞对应区域处混光不均匀,影响显示品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上设置有开孔;其中,所述开孔内设置有环形的导光件,所述导光件具有位于外侧的入光面和位于内侧的出光面;所述导光件的外侧设置有光源,所述光源的发光侧朝向所述导光件的入光面,所述导光件的入光面和所述出光面均为非球面。进一步的,所述导光件的入光面为内凹面,所述导光件的出光面为向内侧凸起的凸面。进一步的,所述导光件的入光面或/和出光面为曲面。进一步的,所述导光件的入光面或/和出光面为椭球面。进一步的,所述导光件的入光面或/和出光面包括至少一个曲面和至少一个第一平面。进一步的,所述导光件的入光面的顶端与底端之间的垂直间距为a1,所述导光件的入光面的顶端与底端之间的水平间距为b,a1为b1的1~5.5倍。进一步的,所述导光件的出光面的顶端与底端之间的垂直间距为a2,所述导光件的出光面的顶端与底端之间的水平间距为b2,a2为b2的0.15~1倍。进一步的,所述导光件的入光面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光源在所述水平面上的部分正投影。进一步的,所述导光件的入光面在竖直平面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光源在所述竖直平面上的部分正投影。进一步的,所述导光件的内侧面包括出光面以及靠近所述导光件的底端处的第二平面。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开孔中设置环形的导光件,并对导光件的形状和尺寸进行设计,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非球面的入光面射入导光件后,光线经过偏折发散后从出光面射出到与显示面板上与开孔对应的区域中,从而使得显示面板上与开孔对应的区域处达到混光均匀的目的,提高显示品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中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导光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光线经过导光件时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导光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导光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二种实施方式中导光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三种实施方式中导光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1、屏体;12、背光部;13、孔洞;14、环形光源;20、显示面板;30、背光模组;31、开孔;40、导光件;41、入光面;42、出光面;43、第一平面;44、第二平面;50、功能器件;60、光源。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专利技术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专利技术,而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用以相同标号表示。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的带有面内挖孔的显示装置中,环形光源发出的光照射的不够均匀,从而导致屏体上与孔洞对应区域处混光不均匀,影响显示品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一种显示装置,如图2至图4所示,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20和背光模组30,所述背光模组30上设置有开孔31。具体的,所述开孔31内设置有环形的导光件40,所述导光件40具有位于外侧的入光面41和位于内侧的出光面42;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开孔31对应设置且位于所述导光件40内侧的功能器件50,功能器件50可以为摄像头、光学触控组件以及指纹识别传感器等感光元件。其中,所述导光件40的外侧设置有光源60,所述光源60的发光侧朝向所述导光件40的入光面41,所述导光件40的入光面41和所述出光面42均为非球面。光源60发出的光线经过非球面的入光面41射入导光件40后,光线经过偏折发散后从出光面42射出到与显示面板20上与开孔31对应的区域中(如图4),光线更加发散,从而使得显示面板20上与开孔31对应的区域处达到混光均匀的目的,提高显示品质。具体的,所述导光件40的入光面41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光源60在所述水平面上的部分正投影。进一步的,所述导光件40的入光面41在竖直平面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光源60在所述竖直平面上的部分正投影。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光源60可以为围绕所述导光件40设置的环形光源60,也可以为围绕导光件40分布的多个相互独立的发光件。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光源60位于所述开孔31内,并且,所述光源60位于所述导光件40与所述开孔31的内侧壁之间。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导光件40的外端部可以与所述开孔31的内侧壁触接,所述导光件40的外端部与所述开孔31的内侧壁之间也可以设置有间隙。具体的,如图5所示,所述导光件40的入光面41的顶端与底端之间的垂直间距为a1,所述导光件40的入光面41的顶端与底端之间的水平间距为b1,a1为b1的1~5.5倍。进一步的,所述导光件40的出光面42的顶端与底端之间的垂直间距为a2,所述导光件40的出光面42的顶端与底端之间的水平间距为b2,a2为b2的0.15~1倍。在一实施方式中,a1为b1的1~5倍,a2为b2的0.2~1倍。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提高用户体验,降低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目前背光模组30的厚度被设计的越来越薄,一般开孔31的直径比背光模组30的整体厚度要大,通过对导光件40的形状以及尺寸进行合理的设计,从而使得导光件40具有更加优良的散光效果,同时避免导光件40增加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以及影响功能器件50对光线的接收。需要说明的是,出光面42的顶点与入光面41的顶点可以位于同一竖直线上,也可以不位于同一竖直线上。具体的,如图6所示,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光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上设置有开孔;/n其中,所述开孔内设置有环形的导光件,所述导光件具有位于外侧的入光面和位于内侧的出光面;所述导光件的外侧设置有光源,所述光源的发光侧朝向所述导光件的入光面,所述导光件的入光面和所述出光面均为非球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上设置有开孔;
其中,所述开孔内设置有环形的导光件,所述导光件具有位于外侧的入光面和位于内侧的出光面;所述导光件的外侧设置有光源,所述光源的发光侧朝向所述导光件的入光面,所述导光件的入光面和所述出光面均为非球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件的入光面为内凹面,所述导光件的出光面为向内侧凸起的凸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件的入光面或/和出光面为曲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件的入光面或/和出光面为椭球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件的入光面或/和出光面包括至少一个曲面和至少一个第一平面。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起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