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预热器和过热器的蒸汽发生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能利用
,特别是涉及一种带有预热器和过热器的蒸汽发生器。
技术介绍
在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中,由于天气、昼夜和季节的变化,使得太阳能接收器得到光热负荷波动很大,而后续汽轮发电机组往往需要稳定的负荷来达到高效安全可靠运行,这就需要有容量足够大的蓄热放热装置来平衡两者之间的差异。同样在热电联产供热系统,锅炉及汽轮发电机组在稳定的热负荷下才能获得高效稳定运行,但是所需产生热负荷和生活热负荷由于受到产生周期和班次、居民生活习惯等原因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种供需上的差异将造成供热系统低效运行和能源的浪费。因此在这些能源生产及输送领域需要大容量的储热装置来稳定系统供需上的不平衡。目前蓄热技术分为显热蓄热、相变蓄热以及热化学蓄热,而在光热发电和热电联产供热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显热和相变蓄热。在热量存储和提取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题是,如何来提高蓄热放热过程的热效率及效率,否则将造成较大的能源浪费及可能损失。在现有光热发电系统和热电联产系统中,为了提高蒸汽的发电效率和提高热媒的利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预热器和过热器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过热器(1)、蒸发器(2)、预热器(3)、热媒A分配室(4)和热媒B分配室(5),利用U蒸发管(23)通过热媒A分配室(4)和热媒B分配室(5)将过热器(1)、蒸发器(2)和预热器(3)串连成整体式结构;其中,过热器(1)和预热器(3)设置在整个蒸汽发生器的最底部,热媒A分配室(4)在蒸发器(2)和过热器(1)的中间,热媒B分配室(5)在蒸发器(2)和预热器(3)的中间,热媒A分配室(4)和过热器(1)在左侧,热媒B分配室(5)和预热器(3)在右侧,过热器(1)和预热器(3)左右组合成一个整体再通过法兰与蒸发器(2)密封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预热器和过热器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过热器(1)、蒸发器(2)、预热器(3)、热媒A分配室(4)和热媒B分配室(5),利用U蒸发管(23)通过热媒A分配室(4)和热媒B分配室(5)将过热器(1)、蒸发器(2)和预热器(3)串连成整体式结构;其中,过热器(1)和预热器(3)设置在整个蒸汽发生器的最底部,热媒A分配室(4)在蒸发器(2)和过热器(1)的中间,热媒B分配室(5)在蒸发器(2)和预热器(3)的中间,热媒A分配室(4)和过热器(1)在左侧,热媒B分配室(5)和预热器(3)在右侧,过热器(1)和预热器(3)左右组合成一个整体再通过法兰与蒸发器(2)密封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预热器和过热器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2)包括水空间壳体(21)、凹形导流板(22)、U形蒸发管(23)、环形配水管(24)、汽空间壳体(25)、旋风分离器(26)、波纹板分离器(27)饱和蒸汽出口管(28)、饱和水进口管(29)、支撑件(210)、管板(211)、排污口管(212)和法兰(213),其中,汽空间壳体(25)位于水空间壳体(21)的上方,饱和蒸汽出口管(28)置于汽空间壳体(25)的顶部,且与汽空间壳体(25)内相连通;所述旋风分离器(26)和波纹板分离器(27)置于汽空间壳体(25)内,且波纹板分离器(27)位于旋风分离器(26)上方;所述的环形配水管(24)置于水空间壳体(21)内的上端,且与饱和水进口管(29)连通;饱和水进口管(29)和排污口管(212)分别置于水空间壳体(21)的上端和下端,且与水空间壳体(21)内相连通;U形蒸发管(23)置于饱和蒸汽出口管下方的水空间壳体(21)内,且U形蒸发管(23)的下端固定在管板(211)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预热器和过热器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空间壳体(21)为圆筒形壳体,汽空间壳体(25)为曲线形回转筒体,,汽空间壳体(25)的最小直径和水空间壳体(21)的直径的相等,汽空间壳体(25)的最大直径是水空间壳体(21)的直径的2~3倍;水空间壳体(21)的上端与汽空间壳体(25)的下端对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预热器和过热器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形蒸发管(23)包括依次连接的进口直管(231)、U形管(232)和出口直管(233),且U形蒸发管(23)倒置于蒸发器(2)的水空间壳体(21)内,进口直管(231)穿过管板(211)与热媒A分配室(4)连通,出口直管(233)穿过管板(211)与热媒B分配室(5)内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有预热器和过热器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热器(1)包括热媒进口分配箱(10)、换热管A(11)、下管板A(12)、壳体A(13)、折流板A(15)、法兰A(17)、上管板A(18)和隔板A(19);所述的壳体A(13)下端与热媒进口分配箱(10)固定连接,下管板A(12)、多个折流板A(15)和上管板A(18)依次置于壳体A(13)内且与换热管A(11)固定连接,法兰A(17)与壳体A(13)上端外壁与连接;所述的换热管A(11)的进口端与热媒进口分配箱(10)连通,且穿过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政伟,张郑周,刘璇,纪国剑,李森,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