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阀和具有这种阀的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4446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7 2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罐阀,所述罐阀具有阀座和阀盘,所述阀盘能相对于所述阀座沿移动方向移动到闭合位态和穿流位态中,所述罐阀在所述闭合位态中闭合,其中,所述阀座具有盘形的第一部分和环形的第二部分,并且所述阀盘具有第一接触区域和第二接触区域,在闭合位态中所述第一接触区域与所述阀座的第一部分接触,在闭合位态中所述第二接触区域与所述阀座的第二部分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罐阀和具有这种阀的罐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罐阀,其具有阀座和阀盘,所述阀盘能相对于阀座沿移动方向移动到闭合位态和穿流位态中,罐阀在所述闭合位态中闭合。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具有这种阀的用于液化气的罐。
技术介绍
现如今,液化气(例如液化氮、液化氨、液化氩和其他气)用于各种技术的、工业的和其他的应用。这些液化气在其沸腾温度以下储存在能够具有数百立方米容量的罐中。这些罐通常在其下侧或其侧壁的下部区域中具有至少一个出口管线,在有需求时能够从该出口管线排出液态气。该出口管线的配有罐阀的内端部处于罐容腔内部中。如果罐外部的出口管线损坏或被损坏,则能够通过关闭阀以防止液态气不受控的流出。罐阀通常涉及具有环形阀座和盘形阀盘的阀。在本专利技术的情况中,阀座理解为阀的固定部分,而阀盘构造成可相对于阀座移动。该阀盘能够远离阀座,并且在此处于打开罐阀的穿通位态中。阀盘也能朝相反的方向移动,直到其贴靠在阀座上,从而关闭罐阀。这种罐阀例如由DE102013110619B3或DE202015104520U1已知。为了将罐阀的阀盘从闭合位态带到穿流位态中并保持在该穿流位态中,存在牵引装置(例如牵引索),该牵引索向罐的顶部被引导。牵引索的端部通常通过气动机构或液压机构固定在罐的外侧,由此使罐阀的阀盘保持在穿通位态中。因为出口管线位于罐的侧壁的底部或下部区域中,所以该出口管线通常被液化气包围并且不可进入。因此,罐阀必须在相应的低温下起作用。如果应将现有技术的罐阀关闭,则通常使牵引索在罐的顶部上的锁定解除就足够了,由此,阀盘随着重力和加载在其上的液态气的流体静压力向下运动并且到达闭合位态中。在此,这尤其到行程路径的结束时会产生阀盘之上和阀盘之下的区域之间的强烈的压力差,在该行程路径中,阀盘和阀座之间的阀开口越来越小,由此,强的力作用到阀盘上,该力使所述阀盘朝阀座不断加速。阀盘不受制动地撞击到阀座上,其中,布置在上方的液态气的流体静压力加载在该阀座上。该压力能够相当于若干吨的重量。因此,阀盘一方面必须构造成使得其无损伤地承受对该阀座的冲撞,并且另一方面能通过牵引装置从闭合位态又被带到穿通位态中。为此,必须通过牵引装置来克服液态气的流体静压力,从而必须施加足以提起若干吨的拉力。该力必须被引入到罐的顶部中,因此该顶部必须非常稳定地构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基于的任务在于,改进在此所说明的类型的罐阀,从而减少这些缺点。本专利技术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罐阀解决上述任务,所述罐阀的特征在于,所述阀座具有盘形的第一部分和环形的第二部分,并且所述阀盘具有第一接触区域和第二接触区域,在闭合位态中所述第一接触区域与所述阀座的第一部分接触,在闭合位态中所述第二接触区域与所述阀座的第二部分接触。阀座的环形的第二部分对应于现有技术的阀座。该环形的第二部分包围流出开口,在罐阀的装配状态下该流出开口与罐的出口管线连接。存储在罐中的介质能够通过阀座的这个环形的第二部分离开所述罐。在此,环形并一定意味着圆环形。第二部分当然也能够构造为椭圆形或其他形状。优选地,沿着闭合的轮廓发生阀座的第二部分与阀盘的第二接触区域之间的接触。沿着闭合的轮廓、例如环或圆环也发生阀盘的第一接触区域与阀座的盘形的第一部分之间的接触。优选地,阀座的第一部分的盘形性仅意味着该轮廓之内的区域没有或几乎没有开口。本专利技术基于以下知识:在现有技术的罐阀中已经说明的缺点是由阀盘的相对大的面引起的,所述面垂直于移动方向延伸。流体静压力在移动方向的方向上作用到所述面上,或与此相反地必须克服该流体静压力用于打开阀,即用于使阀盘从闭合位态移动到穿流位态中,并且该流体静压力负责在相反的运动中作用在阀盘上的大的力。然而,根据本专利技术设置成使得这种对于完全关闭阀进一步所需的面是阀座的一部分并且构成盘形的第一部分。以这种方式实现阀盘本身不再构造为盘形,其中,该阀盘还表示为阀盘。与现有技术的阀盘相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阀盘在移动方向的方向上的投影面明显减小,由此减少现有技术的缺点。优选地,阀盘具有管形外壳,该管形外壳将第一接触区域与第二接触区域连接。在此,第二接触区域有利地位于管形外壳的端部处。在阀盘的闭合位态中,该第二接触区域贴靠在阀座的环形的第二部分上。如果阀盘从这个闭合位态移动到穿流位态中,则第二接触区域和阀座的环形的第二部分之间的距离变大,并且优选地形成穿流间隙,通过阀座的环形的第二部分流出的大部分介质通过该穿流间隙进入到阀中。优选地,第一接触区域布置在外壳的向内翻折的端部处。因此,在该区域中,外壳构造有U形的横截面,其中,该U形的一个腿、有利地径向外部的腿构造成比径向内部的腿明显更长。第二接触区域有利地位于径向外部的腿的端部处,而第一接触区域布置在向内翻折的端部处,即,径向内部的腿处。替代地,第一接触区域也能够布置在外壳的向径向内部突出的凸出部上,该凸出部在外壳的整个周缘上延伸。阀盘能够在端部处例如具有减小的横截面,因为例如凸出部向径向内部突出,所以该凸出部在阀关闭时与阀座的盘形部分接触。因此,基本上通过外壳的翻折的区域确定阀盘的在移动方向上投影面,流体静压力在移动方向上作用到该投影面上。如果从U形的横截面出发,则所述投影面对应于两个腿之间的U形的弯曲部分。如果该外壳在其长度上具有原本恒定的横截面,则在移动方向上投影的这个面仅是该外壳的这个横截面部分。优选地,外壳在移动方向上逐渐缩细。以这种方式,一方面能够实现第一接触区域和第二接触区域具有相同的直径。两者都有利地构造为圆形。在此,优选地在朝阀盘的闭合位态的方向上实现外壳的缩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该外壳在第二接触区域的区域中具有最小直径,该直径沿着移动方向变大直到其具有最大宽度,该最大宽度优选地直接在外壳的翻折的端部处实现。通过横截面的这种缩细或在相反方向上看的扩大,进一步减小在移动方向上投影的面,流体静压力在移动方向上作用到所述面上。因为由第二接触区域出发是横截面的扩大,即悬垂的形式,流体静压力在完全相反的方向上作用到该区域上和该外壳的翻折的区域上,使得该流体静压力至少部分地被补偿、然而有利地完全被补偿。如果该外壳在这个构型中沿移动方向运动到闭合位态上,则第一接触区域与阀座的盘形的第一部分接触,并且第二接触区域与阀座的环形的第二部分接触。在此,两个接触区域从相同的方向接近它们相应的阀座部分。有利地,该外壳具有至少一个在移动方向上弹性的区域,尤其是波纹管形式的区域,其中,该弹性的区域优选地位于该外壳的向内翻折的端部。对此替代地或附加地,在移动方向上弹性的区域布置在该外壳的外部部分。当阀关闭时,第一接触区域与盘形的第一部分接触,第二接触区域与环形的第二部分接触。为了在此补偿阀盘和/或阀座的准确形状的制造公差、不准确性或其它偏差,存在在移动方向上弹性的区域。特别优选地,该区域以波纹管的形式由钢制成,优选地由不锈钢制成。以这种方式实现了即使在使用液化气时出现的低温和极低温的情况下,也确保了阀的功能。优选地,阀座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沿着移动方向彼此间隔开。有利地,阀座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罐阀,所述罐阀具有/n-阀座,和/n-阀盘,所述阀盘能相对于所述阀座沿移动方向移动到闭合位态和穿流位态中,所述罐阀在所述闭合位态中闭合,/n其特征在于,/n-所述阀座具有盘形的第一部分和环形的第二部分,并且/n-所述阀盘具有第一接触区域和第二接触区域,在所述闭合位态中所述第一接触区域与所述阀座的所述第一部分接触,在所述闭合位态中所述第二接触区域与所述阀座的所述第二部分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608 DE 102018113748.61.一种罐阀,所述罐阀具有
-阀座,和
-阀盘,所述阀盘能相对于所述阀座沿移动方向移动到闭合位态和穿流位态中,所述罐阀在所述闭合位态中闭合,
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座具有盘形的第一部分和环形的第二部分,并且
-所述阀盘具有第一接触区域和第二接触区域,在所述闭合位态中所述第一接触区域与所述阀座的所述第一部分接触,在所述闭合位态中所述第二接触区域与所述阀座的所述第二部分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盘具有管形外壳,所述管形外壳将所述第一接触区域与所述第二接触区域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罐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区域布置在所述外壳的向内翻折的端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罐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在移动方向上逐渐缩细。


5.根据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罐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R·科斯梅尔F·赫尔姆森T·海德曼T·沙佩尔M·戴维斯
申请(专利权)人:莱内曼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