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实船水下爆炸试验的数据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84437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7 22: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实船水下爆炸试验的数据回收装置,包括耐压封盖、耐压壳体及配重模块;于耐压封盖上分别安装有定位装置及压线密封装置;在耐压壳体中分别设置水密电源线、水密网线、多块数据信息存储模块、模块固定块、缓冲层,模块固定块伸入耐压壳体的空腔中并通过多个紧固件与耐压壳体固接,缓冲层填充于模块固定块内部,在模块固定块上开设多个模块固定插槽,在相对布置的模块固定插槽之间插接数据信息存储模块,各数据信息存储模块分别与水密电源线、水密网线的一端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处于运动状态的试验船受爆炸冲击时,其采集的数据通过测试线缆传输至本发明专利技术内部,且当本发明专利技术与船体分离后可通过定位装置发出信号,指引作业人员快速回收。

A data recovery device for underwater explosion test of real shi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实船水下爆炸试验的数据回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测试与实验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实船水下爆炸试验的数据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船舶典型部位的冲击响应参数、舱室的破坏情况是船舶抗冲击试验中较为难获取且宝贵的数据。传统实船水下爆炸试验中,参试船舶处于静止状态,试验测试线缆可拉至附近测量船的存储模块上。在特殊情况下,参试船舶受爆炸冲击时处于运动状态,由于周围海域不得有其他船只、受冲击后已不具备人员登船回收数据的条件,需要将试验数据导入数据回收装置中,进而获得相关试验信息。目前,飞机普遍安装黑匣子装置,其中的静态存储模块用于记录飞机失事前的飞行高度、速度、航向、俯仰姿态及时间参数等数据,主要用于事故分析、故障维修和飞行试验等。而在目前实船水下爆炸试验中,尚没有满足高速摄像所需的万兆传输速率储存模块的黑匣子;同时由于移动实船爆炸试验海况恶劣,受爆时船舶位置未知,单纯依靠频闪灯、醒目水溶颜料等并不能有效地指导作业人员定位、回收黑匣子。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问题,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用于实船水下爆炸试验的数据回收装置,其能满足多种数据采集需求,落水后可快速定位,便于回收。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实船水下爆炸试验的数据回收装置,包括自上而下布置的耐压封盖、耐压壳体及配重模块,所述配重模块安装在耐压壳体的底部,所述耐压封盖与耐压壳体的顶部固接;于所述耐压封盖上分别安装有定位装置及压线密封装置;在所述耐压壳体中分别设置水密电源线、水密网线、多块数据信息存储模块、模块固定块、缓冲层,所述模块固定块伸入耐压壳体的空腔中并通过多个紧固件与耐压壳体固接,所述缓冲层填充于模块固定块内部,在所述模块固定块上开设多个模块固定插槽,在相对布置的模块固定插槽之间插接数据信息存储模块,各数据信息存储模块分别与水密电源线、水密网线的一端连接。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水密电源线、水密网线的另一端穿过压线密封装置与外部船体设备连接;在前后相邻模块固定插槽之间、于所述模块固定块上还开设紧固件安装孔。于所述耐压封盖与耐压壳体的连接处还设置密封层;每块数据信息存储模块的上表面两侧均由模块固定压板紧压,各模块固定压板通过紧固件与耐压壳体表面固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本专利技术在处于运动状态的试验船受爆炸冲击时,其采集的数据通过测试线缆传输至本专利技术内部,且当本专利技术与船体分离后可通过定位装置发出信号,指引作业人员快速回收,且能带回试验数据及图像,填补了移动实船水下爆炸试验数据回收的空白。本专利技术通过增设万兆速率数据信息存储模块,其不仅可以存储船舶受冲击时的应力、应变信息,还可满足高速摄像等万兆传输储存速率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模块固定插槽安装数据信息存储模块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水密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水密电源线;2、水密网线;3、压线密封装置;301、锁紧块;302、密封主体;303、密封圈;304、压块;305、橡胶密封垫;306、沉孔;307、通孔;4、定位装置;5、耐压封盖;6、密封层;7、耐压壳体;8、数据信息存储模块;9、模块固定块;901、紧固件安装孔;902、模块固定插槽;10、缓冲层;11、模块固定压板;12、配重模块;13、橡皮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一种用于实船水下爆炸试验的数据回收装置包括自上而下布置的耐压封盖5、耐压壳体7及配重模块12,配重模块12安装在耐压壳体7的底部用于使本专利技术的浮心在重心上方,从而在水中保持姿态稳定。耐压封盖5与耐压壳体7的顶部固接。于耐压封盖5与耐压壳体7的连接处还设置密封层6,密封层6保证耐压壳体7与耐压封盖5的对接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于耐压封盖5上分别安装有定位装置4及压线密封装置3;在耐压壳体7中分别设置水密电源线1、水密网线2、多块数据信息存储模块8、模块固定块9、缓冲层10,模块固定块9伸入耐压壳体7的空腔中并通过多个紧固件与耐压壳体7固接,缓冲层10填充于模块固定块9内部,在模块固定块9上开设多个模块固定插槽902,在相对布置的模块固定插槽902之间插接数据信息存储模块8,各数据信息存储模块8分别与水密电源线1、水密网线2的一端连接。如图1所示,在前后相邻模块固定插槽902之间、于模块固定块9上还开设紧固件安装孔901模块固定块9通过紧固件及紧固件安装孔901与耐压壳体7固定。如图2所示,水密电源线1、水密网线2的另一端穿过压线密封装置3与外部船体设备连接。每块数据信息存储模块8的上表面两侧均由模块固定压板11紧压,各模块固定压板11通过紧固件与耐压壳体7表面固接。如图3所示,压线密封装置3包括与耐压壳体7密封连接的密封主体302,密封主体302与锁紧块301的一端螺纹连接,锁紧块301伸入密封主体302一端还设置密封圈303保证水密性。在锁紧块301上开设通孔307,在密封主体302上开设用于装配锁紧块301的螺纹孔及沉孔306,沉孔306与螺纹孔连通;于螺纹孔内还设置压块304及橡胶密封垫305,在压块304与橡胶密封垫305上设置位置相对应的水密电源线安装孔及水密网线安装孔。本专利技术中密封层6与缓冲层10均采用橡胶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如图1、图2所示,船体与耐压封盖5通过高强度的橡皮绳13连接,橡皮绳13处于受力状态,其最大拉断力为2.6t,数据信息存储模块8处于实时循环采集状态。当船舶受到爆炸试验冲击后,本专利技术依靠橡皮绳13进行缓冲隔震,由高速摄像、应力应变采集仪发出5v的TTL信号,该高速摄像、应力应变采集仪安装在船舱内部的甲板层上,数据信息存储模块8接收到5v电信号后完成实时数据采集。采集完成后,水密电源线1、水密网线2及橡皮绳均被外部设备的闸刀切断,本专利技术完成落水并浮至水面,定位装置4连续发出定位信息至作业人员携带的笔记本电脑上,作业人员根据定位信息指示的经、纬度快速回收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中定位装置4采用北斗应急终端PD11。以上描述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不是对专利技术的限定,本专利技术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实船水下爆炸试验的数据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上而下布置的耐压封盖(5)、耐压壳体(7)及配重模块(12),所述配重模块(12)安装在耐压壳体(7)的底部,所述耐压封盖(5)与耐压壳体(7)的顶部固接;于所述耐压封盖(5)上分别安装有定位装置(4)及压线密封装置(3);在所述耐压壳体(7)中分别设置水密电源线(1)、水密网线(2)、多块数据信息存储模块(8)、模块固定块(9)、缓冲层(10),所述模块固定块(9)伸入耐压壳体(7)的空腔中并通过多个紧固件与耐压壳体(7)固接,所述缓冲层(10)填充于模块固定块(9)内部,在所述模块固定块(9)上开设多个模块固定插槽(902),在相对布置的模块固定插槽(902)之间插接数据信息存储模块(8),各数据信息存储模块(8)分别与水密电源线(1)、水密网线(2)的一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实船水下爆炸试验的数据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上而下布置的耐压封盖(5)、耐压壳体(7)及配重模块(12),所述配重模块(12)安装在耐压壳体(7)的底部,所述耐压封盖(5)与耐压壳体(7)的顶部固接;于所述耐压封盖(5)上分别安装有定位装置(4)及压线密封装置(3);在所述耐压壳体(7)中分别设置水密电源线(1)、水密网线(2)、多块数据信息存储模块(8)、模块固定块(9)、缓冲层(10),所述模块固定块(9)伸入耐压壳体(7)的空腔中并通过多个紧固件与耐压壳体(7)固接,所述缓冲层(10)填充于模块固定块(9)内部,在所述模块固定块(9)上开设多个模块固定插槽(902),在相对布置的模块固定插槽(902)之间插接数据信息存储模块(8),各数据信息存储模块(8)分别与水密电源线(1)、水密网线(2)的一端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实船水下爆炸试验的数据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密电源线(1)、水密网线(2)的另一端穿过压线密封装置(3)与外部船体设备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浩阳毛海斌陈辉张显丕王新杨云川黄亚平张浩宇穆春元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零二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