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加工装置的改良构造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843992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7 22: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高分子加工装置的改良构造,是将多数的挟模机构与一原料供给单元以一虚拟轴为中心、辐射状地排列而受固定,并使一转动件得以该虚拟轴为中心地进行角位移,且令用以进行模制成型加工的模具得以在该些挟模机构与该转动件间移动,或在该原料供给单元与该转动件间移动,并经由该转动件的角位移以移动模具,而不使该些挟模机构变动其位置,以克服已知技术的缺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分子加工装置的改良构造
本专利技术与高分子加工技术有关,特别是关于一种高分子加工装置的改良构造。
技术介绍
为自动化的目的与空间的有效运用,以圆盘作为模具及挟模机构承载元件的技术,为如中国台湾第M440869号新型专利前案所公开的已知高分子加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所述已知圆盘成型技术无论所配合的原料供给单元是设置在圆盘转轴中心或圆盘外缘,由于圆盘与原料供给单元间存在着角位移的相对位置变动,因此,在实施高分子模制成型加工时所需使用的电力、液压油与冷却水等管线,即需通过如中国台湾公告号第89575号、116141号等专利前案所揭露的电力、流体分配技术,使之得以在位置间歇性变动的使用状态下,维持电力与油水等液体的供应。虽然,液、电分配技术得以满足已知圆盘式成型加工技术的所需,但其在高液压与大电流的使用下,相关的机械零件甚易衍生维修的需求,而有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分子加工装置的改良构造,其使沿圆盘圆周配置的多数挟模机构的供给管线,不需因应圆盘的转动,以避免衍生如现有技术般的缺失。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为达成使模具在该转动件与该些挟模机构间、或在该转动件与该原料供给单元间进行移动,可通过一设于该转动件上的进退单元,带动模具在该些挟模机构与该转动件间移动,或带动模具在该原料供给单元与该转动件间移动。其中,该进退单元具有一连结件,在一进座位置及一退座位置间往复位移,一驱动件则用以提供该连结件进行往复位移时所需的动力。再者,为提高模具的交换效率,可使设置于该转动件上的进退单元的数量为多数,且使该些进退单元彼此间分别相隔有一预设的角度,从而得以在该转动件进行角位移的同时,带动该些进退单元同步地进行相同角度的角位移,而可同时对不同的模具分别进行移动。其中,该连结件可沿该虚拟轴的径向方向而在该进座位置与该退座位置间为往复的直线位移,而为对该连结件提供引导,可使该进退座单元更包含有一直线延伸的导部,介于该进座位置与该退座位置间,以及一滑设于该导部上的滑动部,用供该连结件的设置,从而使该连结件得以在该进座位置与该退座位置间直线地往复位移。具体来说,一种高分子加工装置的改良构造,它包括:一转动件,能以一虚拟轴为中心地进行角位移;多数的挟模机构与一原料供给单元,以该虚拟轴为中心地分列于该转动件的周侧;多数的模具,能接收由该原料供给单元所供给的原料,并能分受所述挟模机构所提供的锁模力进行挟模,使所接收的原料在受模制而成型;所述挟模机构能在该转动件外对所述模具施加锁模力;以及,更包含有:一进退单元,设于该转动件上而可随该转动件进行角位移,并具有一连结件,能在一进座位置与一退座位置间往复地移动,一驱动件提供该连结件进行往复位移所需的动力;藉此,当该连结件位于该进座位置上时,自该转动件往外突伸,以伸入该原料供给单元或所述挟模机构中,与位于该原料供给单元或所述挟模机构中的模具结合,并使所结合的模具得以随该连结件移动至该退座位置,而自原所在位置移出该原料供给单元或所述挟模机构外,且得与该进退单元同随该转动件进行角位移。所述进退单元包含有一导部,延伸于所述进座位置与所述退座位置间,一滑动部滑设于所述导部上,以受该导部的导引而在该进座位置与该退座位置间往复位移,并使所述连结件设于所述滑动部上,以与所述模具个别的预定部位结合。所述进退单元更包含一座部,固设于所述转动件上,并供所述导部设置。所述导部具有二平行轨条,彼此相隔开来地分设于所述座部上。所述滑动部具有二滑块,分别滑设于所述轨条上,一滑座桥设于所述滑块上。所述连结件具有一卡体,突设于所述滑动部上,以与模具相卡接。所述连结件沿所述虚拟轴的径向在所述进座位置与所述退座位置间做直线的往复位移。所述驱动件为流体压力缸。所述进退单元的数量为复数,所述进退单元彼此间以所述虚拟轴为中心地分别相隔一预定的角度。所述转动件具有一转盘,承载所述进退单元,并能以所述虚拟轴为中心进行角位移。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高分子加工装置的改良构造,将多数的挟模机构与一原料供给单元以一虚拟轴为中心、辐射状地排列而受固定,并使一转动件得以该虚拟轴为中心地进行角位移,且令用以进行模制成型加工的模具得以在该些挟模机构与该转动件间移动,或在该原料供给单元与该转动件间移动,并经由该转动件的角位移以移动模具,而不使该些挟模机构变动其位置,以克服已知技术的缺失。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顶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局部元件的立体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局部元件的分解图(一)。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局部元件的分解图(二)。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显示连结件位于进座位置上,以及原料供给单元中的挟模机构位于合模位置上。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显示连结件位于进座位置上,以及原料供给单元中的挟模机构位于开模位置上。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显示连结件位于退座位置上。图9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显示该些进退单元位于以该原料供给单元为中心的状态。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显示在图8所示位置上进行的模具移动。图11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显示该转动件顺时针方向进行30度的角位移。图12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显示在图10所示位置上进行的模具移动。附图标号:10:高分子加工装置的改良构造;20:转动件;21:转盘;22:机座;23:虚拟轴;30:原料供给单元;31:射出机;32:挟模机构;40:挟模机构;50、50’、50”、50”’:模具;51:模座;52:模片;53:卡接空间;60、60’、60”、60”’:进退单元;61:座部;611:座部;612:侧板;613:滚动元件;62:导部;621:轨条;63:滑动部;631:滑块;632:滑座;64:连结件;641:卡体;Sin:注料工作站;S1~S11:成型工作站。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在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所提供的高分子加工装置的改良构造10,其主要包含了有一转动件20、一原料供给单元30、多数挟模机构40、多数的模具50以及数量为三的进退单元60,其中:该转动件20具有一圆环状的转盘21,架设于一机座22上,并得以圆环形状的曲率中心的虚拟轴23为转轴进行转动,而可受控地进行角位移,但关于该圆盘进行角位移的控制与驱动,均属已知技术中既已公开的
技术实现思路
,是以在此即不再另为冗陈。该原料供给单元30为一射出装置,而具有一射出机31及一以注料为目的的挟模机构32,而该些挟模机构40则以进行模制成型为目的的已知挟模技术,但关于该射出机31与该些挟模机构32、40均已属已知的技术,且为本专利技术所属
中具有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分子加工装置的改良构造,它包括:/n一转动件,能以一虚拟轴为中心地进行角位移;/n多数的挟模机构与一原料供给单元,以该虚拟轴为中心地分列于该转动件的周侧;/n多数的模具,能接收由该原料供给单元所供给的原料,并能分受所述挟模机构所提供的锁模力进行挟模,使所接收的原料在受模制而成型;/n其特征在于:/n所述挟模机构能在该转动件外对所述模具施加锁模力;/n以及,更包含有:/n一进退单元,设于该转动件上而可随该转动件进行角位移,并具有一连结件,能在一进座位置与一退座位置间往复地移动,一驱动件提供该连结件进行往复位移所需的动力;/n藉此,当该连结件位于该进座位置上时,自该转动件往外突伸,以伸入该原料供给单元或所述挟模机构中,与位于该原料供给单元或所述挟模机构中的模具结合,并使所结合的模具得以随该连结件移动至该退座位置,而自原所在位置移出该原料供给单元或所述挟模机构外,且得与该进退单元同随该转动件进行角位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分子加工装置的改良构造,它包括:
一转动件,能以一虚拟轴为中心地进行角位移;
多数的挟模机构与一原料供给单元,以该虚拟轴为中心地分列于该转动件的周侧;
多数的模具,能接收由该原料供给单元所供给的原料,并能分受所述挟模机构所提供的锁模力进行挟模,使所接收的原料在受模制而成型;
其特征在于:
所述挟模机构能在该转动件外对所述模具施加锁模力;
以及,更包含有:
一进退单元,设于该转动件上而可随该转动件进行角位移,并具有一连结件,能在一进座位置与一退座位置间往复地移动,一驱动件提供该连结件进行往复位移所需的动力;
藉此,当该连结件位于该进座位置上时,自该转动件往外突伸,以伸入该原料供给单元或所述挟模机构中,与位于该原料供给单元或所述挟模机构中的模具结合,并使所结合的模具得以随该连结件移动至该退座位置,而自原所在位置移出该原料供给单元或所述挟模机构外,且得与该进退单元同随该转动件进行角位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高分子加工装置的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退单元包含有一导部,延伸于所述进座位置与所述退座位置间,一滑动部滑设于所述导部上,以受该导部的导引而在该进座位置与该退座位置间往复位移,并使所述连结件设于所述滑动部上,以与所述模具个别的预定部位结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法胜
申请(专利权)人:钜钢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TW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