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片体的圆柱部位成型方法及成型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2284356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7 22: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片体的圆柱部位成型方法,应用于方型柱状形胚料,所述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断料步骤:截取一定长度的胚料段;强束片体步骤:对胚料段的下端进行强束,以使所述下端形成片体,而所述胚料段的上端形成头部;圆柱部位成型步骤:将所述头部的下局部冷镦成法兰盘,且所述法兰盘的外围留有成型阻力边缘,所述成型阻力边缘呈锥面状,所述成型阻力边缘的厚度比所述法兰盘的厚度小,在对所述头部的下局部进行冷镦的过程中,将所述头部的上局部冷镦成圆柱。在成型过程中,法兰盘附近的物料在成型阻力边缘处遇到较大的成型阻力,使得法兰盘附近的物料的横向流动受到阻碍。

Forming method and equipment for cylindrical part of she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片体的圆柱部位成型方法及成型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片体的圆柱部位成型方法及成型设备。
技术介绍
对比图7、图15,某些片体状零件的一端需要成型圆柱23以及法兰盘21(由图7所示的形状冷镦至图15所示的形状)。通常会对胚料段的一端同时成型法兰盘21以及圆柱23。在冷镦成型的过程中,该端部的一部分材料会沿横向流动而形成法兰盘21,而该端部的另一部分材料会沿竖向流动而形成圆柱23。在设计需求上,圆柱23需要成型的高度较大,即需要成型出较长的圆柱23部位,以至于在成型过程中,即使已经成型出符合设计尺寸的法兰盘21,但圆柱23的高度却还不够。为使材料在成型过程中尽可能往竖向流至圆柱23所在部位,根据“材料向阻力最小的方向流动”这一原则,需要增加法兰盘21所在部位的材料流动阻力,在现有技术中,通常将法兰盘21的横向成型尺寸增加,以至于增大法兰盘21所在部位的材料流动阻力,以使法兰盘21所在部位材料流动阻力大于圆柱23部位。然而,此操作需要增加法兰盘21的横向成型尺寸,以至于法兰盘21的横向成型尺寸比法兰盘21的设计尺寸大得多,因而不得不在后续步骤中切除较多的法兰盘21边缘余料,导致浪费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片体的圆柱部位成型方法,其能够节省材料。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片体的圆柱部位成型设备,其能够节省材料。一种片体的圆柱部位成型方法,应用于方型柱状形胚料,所述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断料步骤:截取一定长度的胚料段;<br>强束片体步骤:对胚料段的下端进行强束,以使所述下端形成片体,而所述胚料段的上端形成头部;圆柱部位成型步骤:将所述头部的下局部冷镦成法兰盘,且所述法兰盘的外围留有成型阻力边缘,所述成型阻力边缘呈锥面状,所述成型阻力边缘的厚度比所述法兰盘的厚度小,在对所述头部的下局部进行冷镦的过程中,将所述头部的上局部冷镦成圆柱。具体地,在所述圆柱部位成型步骤中,所述成型阻力边缘自上往下/自下往上朝外倾斜。具体地,在所述断料步骤与所述强束片体步骤之间存在第一整形步骤,所述第一整形步骤:对所述胚料段进行冷镦,以使所述胚料段的下端形成倒角或倒圆。具体地,在所述圆柱部位成型步骤以后,存在第二整形步骤,所述第二整形步骤:对所述胚料段进行冷镦,以将所述成型阻力边缘翻折至水平。具体地,在所述圆柱部位成型步骤以后,存在余料切除步骤,所述余料切除步骤:将所述法兰盘边缘的多余物料冲裁掉。一种应用于所述的成型方法的成型设备,包括定模和冲具,所述冲具设有动模,所述定模的顶壁设有外凸部,所述外凸部的侧壁为自下而上逐渐收窄的锥面,称之为第一锥面,所述动模的底壁设有凹入部,所述凹入部的侧壁为自下而上逐渐收窄的锥面,称之为第二锥面,所述外凸部的顶壁与所述凹入部的顶壁用于共同成型所述法兰盘,所述第一锥面与所述第二锥面用于共同成型所述成型阻力边缘。一种应用于所述的成型方法的成型设备,包括定模和冲具,所述冲具设有动模,所述动模的顶壁设有外凸部,所述外凸部的侧壁为自下而上逐渐收窄的锥面,称之为第一锥面,所述定模的底壁设有凹入部,所述凹入部的侧壁为自下而上逐渐收窄的锥面,称之为第二锥面,所述外凸部的顶壁与所述凹入部的顶壁用于共同成型所述法兰盘,所述第一锥面与所述第二锥面用于共同成型所述成型阻力边缘。具体地,所述第一锥面/第二锥面在过轴线的横截面的轮廓投影所成的夹角为a,90°≤a≤110°。具体地,所述第一锥面/第二锥面在过轴线的横截面的轮廓投影所成的夹角为a,a=100°。具体地,在所述定模与所述动模合模时,所述外凸部的顶壁与所述凹入部的底壁之间的距离称为第一厚度,所述第一锥面与所述第二锥面之间的距离称为第二厚度,在所述定模与所述动模合模时,所述第一厚度比所述第二厚度大。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对于本申请的成型方法而言,在上述圆柱部位成型步骤中,由于成型阻力边缘呈锥面状,且成型阻力边缘的厚度比法兰盘的厚度小。在成型过程中,法兰盘附近的物料在成型阻力边缘处遇到较大的成型阻力,使得法兰盘附近的物料的横向流动受到阻碍,因而部分物料被迫转由沿竖向(朝上)流动至头部处,而非沿横向流向法兰盘处,从而在无需增大法兰盘横向尺寸的前提下,能够实现足够长度的头部的成型,从而能够减小法兰盘的边缘余料,以节省材料。另外,由于法兰盘横向尺寸无需增大,冷镦过程所需用到的锻造力也得以减小,从而实现节能。对于本申请的成型设备而言,由于外凸部设有第一锥面,相应地,凹入部设有第二锥面,且在定模与动模合模时,外凸部的顶壁与凹入部的底壁之间的距离比第一锥面与第二锥面之间的距离要大,使得成型阻力边缘的厚度比法兰盘的厚度小。在成型过程中,法兰盘附近的物料在成型阻力边缘处遇到较大的成型阻力,使得法兰盘附近的物料的横向流动受到阻碍,因而部分物料被迫转由沿竖向(朝上)流动至头部处,而非沿横向流向法兰盘处,从而在无需增大法兰盘横向尺寸的前提下,能够实现足够长度的头部的成型,从而能够减小法兰盘的边缘余料,以节省材料。另外,由于法兰盘横向尺寸无需增大,冷镦过程所需用到的锻造力也得以减小,从而实现节能。附图说明图1为胚料段的三视图;图2为第一整形步骤中的倒角工位的局部视图;图3为经过倒角后的物料的三视图;图4为第一整形步骤中的倒圆工位的局部视图;图5为经过倒圆后的物料的三视图;图6为强束片体步骤工位的局部视图;图7为经过强束片体步骤后的物料的三视图;图8为圆柱部位成型步骤工位的局部视图;图9为经过圆柱部位成型步骤后的物料的正视图及仰视图;图10为经过圆柱部位成型步骤后的物料的侧视图及俯视图;图11为第二整形步骤工位的局部视图;图12为经过第二整形步骤后的物料的正视图及仰视图;图13为经过第二整形步骤后的物料的侧视图及俯视图;图14为余料切除步骤工位的局部视图;图15为经过余料切除步骤后的物料的三视图;图16为圆柱部位成型步骤中,物料的形变前后对比图。图中:1、片体;2、头部;21、法兰盘;22、成型阻力边缘;23、圆柱;3、外凸部;31、第一锥面;4、凹入部;41、第二锥面;51、切边模;52、导向滑柱;53、切边冲棒;54、卸废料推管;55、复位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一种片体的圆柱部位成型方法,应用于方型柱状形胚料,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断料步骤:截取一定长度的胚料段(如图1所示)。第一整形步骤:对胚料段进行冷镦,以使胚料段的下端形成倒角或倒圆。在本实施例中,先使胚料段的下端形成倒角(结合图1至图3),继而使该下端形成倒圆(结合图3至图5)。强束片体步骤:参考图5至图7,对胚料段的下端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片体的圆柱部位成型方法,应用于方型柱状形胚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断料步骤:截取一定长度的胚料段;/n强束片体步骤:对胚料段的下端进行强束,以使所述下端形成片体,而所述胚料段的上端形成头部;/n圆柱部位成型步骤:将所述头部的下局部冷镦成法兰盘,且所述法兰盘的外围留有成型阻力边缘,所述成型阻力边缘呈锥面状,所述成型阻力边缘的厚度比所述法兰盘的厚度小,在对所述头部的下局部进行冷镦的过程中,将所述头部的上局部冷镦成圆柱。/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片体的圆柱部位成型方法,应用于方型柱状形胚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断料步骤:截取一定长度的胚料段;
强束片体步骤:对胚料段的下端进行强束,以使所述下端形成片体,而所述胚料段的上端形成头部;
圆柱部位成型步骤:将所述头部的下局部冷镦成法兰盘,且所述法兰盘的外围留有成型阻力边缘,所述成型阻力边缘呈锥面状,所述成型阻力边缘的厚度比所述法兰盘的厚度小,在对所述头部的下局部进行冷镦的过程中,将所述头部的上局部冷镦成圆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体的圆柱部位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圆柱部位成型步骤中,所述成型阻力边缘自上往下/自下往上朝外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体的圆柱部位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断料步骤与所述强束片体步骤之间存在第一整形步骤,所述第一整形步骤:对所述胚料段进行冷镦,以使所述胚料段的下端形成倒角或倒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体的圆柱部位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圆柱部位成型步骤以后,存在第二整形步骤,所述第二整形步骤:对所述胚料段进行冷镦,以将所述成型阻力边缘翻折至水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体的圆柱部位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圆柱部位成型步骤以后,存在余料切除步骤,所述余料切除步骤:将所述法兰盘边缘的多余物料冲裁掉。


6.一种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方法的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忠轩宁顺平田伟伟
申请(专利权)人:顺科新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