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力不敏感型撕裂光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3876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9: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力不敏感型撕裂光缆,包括上下光纤单元,两侧各设置有第一、第二连接部使其连为一体,构成中空方形的移动耐磨护套(1);在第一连接部设置有第一撕裂槽(4),第二连接部设置有第二撕裂槽(5);在连接部上部、下部内分别设置有一根玻璃纤维加强件(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压力不敏感型撕裂光缆结构更加巧妙合理,重量轻但抗压抗拉性能好,便于撕裂。

A kind of pressure insensitive tearing optical c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力不敏感型撕裂光缆
本技术涉及一种光纤光缆,尤其涉及一种压力不敏感型撕裂光缆。
技术介绍
随着移动数据的快速发展,于是有着各种各样的光缆结构运用于移动网络的使用,在移动场所中使用需要考虑到移动场所的环境变化,可能会遇见油渍,特别是移动过程中很容易受到人为的踩踏或者人为疏忽导致设备的长期压迫,长期移动来回的与地面摩擦、压迫,护套产生破裂等情况。常规移动式光缆为了保证人为踩踏或者是人为疏忽的导致设备的长期压迫,进而提高护套厚度,同有采用金属编织或者是钢带的形式进行保护,这样就势必会加大整体光缆的重量,不方便移动,而且施工困难,不方便分支接续,不方便移动,不易于移动网络的使用,给用户带来了烦恼和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更加巧妙合理的压力不敏感型撕裂光缆,重量轻但抗压性能好,便于撕裂。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压力不敏感型撕裂光缆,包括主体呈扁平状的上光纤单元和下光纤单元,在所述的上光纤单元和下光纤单元的两侧各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将所述上光纤单元和下光纤单元上下连为一体,从而构成主体呈中空方形的移动耐磨护套1;在所述的上光纤单元和下光纤单元内部各设置有一根光纤带3;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侧和内侧设置有一对沿光缆轴向延伸的第一撕裂槽4,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侧和内侧设置有一对沿光缆轴向延伸的第二撕裂槽5;第一连接部被第一撕裂槽4分为第一连接部上部和第一连接部下部,第二连接部被第二撕裂槽5分为第二连接部上部和第二连接部下部,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部、第一连接部下部、第二连接部上部和第二连接部下部内分别设置有一根沿光缆轴线延伸的玻璃纤维加强件2。进一步地,所述的玻璃纤维加强件2上下方向的厚度大于所述光纤带3上下方向的厚度。进一步地,所述玻璃纤维加强件的截面可以为梯形,其短边一侧靠近第一撕裂槽4或第二撕裂槽5。进一步地,所述的光纤带3为弯曲损耗不敏感光纤,所述的光纤带3采用聚丙烯树脂材料包裹,所述的玻璃纤维加强件2采用高硬度玻璃纤维材料,所述的移动耐磨护套1采用加强型聚氨酯挤塑而成。进一步地,所述光缆的整体外径尺寸为6.0*3.0mm。本技术的压力不敏感型撕裂光缆结构设置相当巧妙合理,构思设计了一种异形的中空方形状的移动耐磨护套,在两侧的连接部设置撕裂槽以便于将光缆撕裂分离成两根子光缆,同时在两个连接部上部和连接部下部内嵌设了玻璃纤维加强件(尤其是嵌设厚度大于光纤带厚度的玻璃纤维加强件),这样在光缆施工、使用过程中,一旦光缆受到了人为踩踏或者是人为疏忽的导致设备的长期压迫等易造成光纤损伤的压力时,首先位于移动耐磨护套(1)内部的两个内侧撕裂槽之间的中空区域形成压力缓冲区;另外更关键的是由于光缆首先承重承压的一定是两个连接部,而连接部在承压变形时由于内部嵌设有玻璃纤维加强件(2)(尤其是当其厚度大于光纤带厚度时),所以上下相对的两个玻璃纤维加强件(2)就会在承压变形中首先抵压起到支撑作用,使得设置于上、下光纤单元内的光纤带(3)免受压力损伤。本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优点如下:(1)光纤带采用弯曲损耗不敏感光纤,使得接入光纤的性能大大提高,对整个光缆弯曲损耗和抗侧压力都有着很积极的作用;(2)将高硬度玻璃纤维材料嵌入到阻燃外护套中,使其有利于形成撕裂槽的形状,而且可以有效的保证整缆的抗拉伸特性,确保光缆在移动或者弯折时,提高护套的强度,使其不会在弯折时护套产生永久的形变;(3)采用加强型聚氨酯挤塑成所述的移动耐磨护套,其结构设计可以保证光缆在受到向下压力时,两侧连接部的玻璃纤维加强件可以有效承担起压力支撑的作用,还可以保证整个光缆的抗拉伸作用,提高整体抗拉伸性能,而中空的压力缓冲区可以利用移动耐磨护套向下移动的韧性缓冲掉绝大部分向下的压力,这样设计的原理可以让此结构的光缆承受很大的向下压力,而不会破坏到光纤带的完整性,保证了光缆在受到很大侧压力时,仍然可以有效传输光信号;还有着很高的耐磨特性以及形变韧性,同时还兼顾耐油、耐环境开裂等特点,同时还具有很高的阻燃性;(4)第一撕裂槽和第二撕裂槽的存在不仅帮助形成有效的中空的压力缓冲区,而且两对撕裂槽可以有效的将光缆分成两个对称的部分,撕裂后的两个部分都有着同样的结构,两侧凸出的连接部起到支撑作用,中间下凹结构成为压力缓冲区,两个连接部内的玻璃纤维加强件可以有效承担起压力支撑的作用,还保证了单独部分的抗拉伸的特性,而下凹的压力缓冲区可以利用移动耐磨护套向下移动的韧性缓冲掉绝大部分向下的压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压力不敏感型撕裂光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移动耐磨护套2、玻璃纤维加强件3、光纤带4、第一撕裂槽5、第二撕裂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图1示出了一种压力不敏感型撕裂光缆,包括主体呈扁平状的上光纤单元和下光纤单元,在所述的上光纤单元和下光纤单元的两侧各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将所述上光纤单元和下光纤单元上下连为一体,从而构成主体呈中空方形的移动耐磨护套1,所述的移动耐磨护套1采用加强型聚氨酯挤塑而成;在所述的上光纤单元和下光纤单元内部各设置有一根光纤带3,所述的光纤带3为弯曲损耗不敏感光纤,采用聚丙烯树脂材料包裹。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侧和内侧设置有一对沿光缆轴向延伸的第一撕裂槽4,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侧和内侧设置有一对沿光缆轴向延伸的第二撕裂槽5;第一连接部被第一撕裂槽4分为第一连接部上部和第一连接部下部,第二连接部被第二撕裂槽5分为第二连接部上部和第二连接部下部,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部、第一连接部下部、第二连接部上部和第二连接部下部内分别设置有一根沿光缆轴线延伸的玻璃纤维加强件2,所述的玻璃纤维加强件2采用高硬度玻璃纤维材料。所述的玻璃纤维加强件2上下方向的厚度大于所述光纤带3上下方向的厚度。当然出于设计要求的不同,厚度也可以做调整,只要是在连接部相应位置设置玻璃纤维加强件2就能起到增加强度增加压力支撑的作用,但显然当玻璃纤维加强件2的厚度大于所述光纤带3的厚度时其抗压效果是更优的。所述玻璃纤维加强件2的截面为梯形,其短边一侧靠近第一撕裂槽4或第二撕裂槽5。当然出于设计方案的不同,玻璃纤维加强件2的截面形状也可以采用其它的合理形状,譬如圆形、椭圆形、三角形等,甚至是扁平状倾斜向设置,只要它在光缆向下受压时能起到抗压支撑作用即可。所述光缆的整体外径尺寸为6.0*3.0mm。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修改和完善,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力不敏感型撕裂光缆,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呈扁平状的上光纤单元和下光纤单元,在所述的上光纤单元和下光纤单元的两侧各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将所述上光纤单元和下光纤单元上下连为一体,从而构成主体呈中空方形的移动耐磨护套(1);在所述的上光纤单元和下光纤单元内部各设置有一根光纤带(3);/n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侧和内侧设置有一对沿光缆轴向延伸的第一撕裂槽(4),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侧和内侧设置有一对沿光缆轴向延伸的第二撕裂槽(5);第一连接部被第一撕裂槽(4)分为第一连接部上部和第一连接部下部,第二连接部被第二撕裂槽(5)分为第二连接部上部和第二连接部下部,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部、第一连接部下部、第二连接部上部和第二连接部下部内分别设置有一根沿光缆轴线延伸的玻璃纤维加强件(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力不敏感型撕裂光缆,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呈扁平状的上光纤单元和下光纤单元,在所述的上光纤单元和下光纤单元的两侧各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将所述上光纤单元和下光纤单元上下连为一体,从而构成主体呈中空方形的移动耐磨护套(1);在所述的上光纤单元和下光纤单元内部各设置有一根光纤带(3);
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侧和内侧设置有一对沿光缆轴向延伸的第一撕裂槽(4),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侧和内侧设置有一对沿光缆轴向延伸的第二撕裂槽(5);第一连接部被第一撕裂槽(4)分为第一连接部上部和第一连接部下部,第二连接部被第二撕裂槽(5)分为第二连接部上部和第二连接部下部,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部、第一连接部下部、第二连接部上部和第二连接部下部内分别设置有一根沿光缆轴线延伸的玻璃纤维加强件(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符剑松谢华杨向荣
申请(专利权)人:长飞光纤光缆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