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钻井液润滑剂液体浓度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83833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9: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钻井液润滑剂液体浓度检测装置,属于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壳体,壳体的顶端设置有支撑顶板,壳体的内部设置有采样管,壳体的一侧设置有光传感器,壳体的另一侧设置有与光传感器相对应的光源发射器,所述壳体的上表面中间位置设置有搅拌机构,搅拌机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二传动杆,第二传动杆的下方设置有第一传动杆;在液体浓度检测装置上设置了搅拌机构,用户可以通过搅拌机构上的搅拌叶片和螺旋叶片对采样管中的待测量液体进行搅拌,从而防止待测量液体由于静止而产生分层或者有沉淀产生,从而使测量结果更加精确,提高液体浓度检测装置的可靠性。

A device for detecting the liquid concentration of drilling fluid lubrica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钻井液润滑剂液体浓度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检测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钻井液润滑剂液体浓度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液体浓度检测广泛运用在金属制品加工、模具加工生产、塑胶、五金等行业,尤其是光学测量设备的诞生,借助现代先进计算机技术,实现快速准确的测量。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6399811U)公开了一种液体浓度检测装置,包括存储罐和第一支架,存储罐的顶部连接有进液管,存储罐的底部两侧分别连接有回流管和出液管,存储罐的侧壁上安装有安装板,安装板的表面设置有滑轨,滑轨上滑动连接有测量支架,测量支架的底部设置有带有伸缩传动杆的电机。然而该液体浓度检测装置由于缺少相应的搅拌机构,导致待测量液体很容易由于静止而产生分层或者有沉淀产生,从而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降低了液体浓度检测装置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钻井液润滑剂液体浓度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钻井液润滑剂液体浓度检测装置,包括壳体,壳体的顶端设置有支撑顶板,壳体的内部设置有采样管,壳体的一侧设置有光传感器,壳体的另一侧设置有与光传感器相对应的光源发射器,所述壳体的上表面中间位置设置有搅拌机构,搅拌机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二传动杆,第二传动杆的下方设置有第一传动杆,第一传动杆的顶端设置有与第二传动杆相对应的限位套筒,限位套筒与第二传动杆的连接处设置有限位螺丝钉,第一传动杆的两侧设置有搅拌叶片。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电机的下方设置有固定塞,第二电机上设置有与固定塞相对应的限位圆柱,固定塞上开设有与限位圆柱相对应的限位凹槽。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塞的材质为橡胶,第一传动杆的底端设置有螺旋叶片,螺旋叶片与第一传动杆为一体成型结构,螺旋叶片的材质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搅拌叶片共设置有六个,六个搅拌叶片对称设置在第一传动杆的两侧,搅拌叶片与第一传动杆为一体成型结构。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采样管的下方设置有限位底座,限位底座的下表面两端设置有限位弹簧。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底座的材质为橡胶,限位弹簧的顶部镶嵌在限位底座中。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有与光传感器相对应的第一限位丝杆,壳体的另一侧设置有与光源发射器相对应的第二限位丝杆,第一限位丝杆的底端设置有第一从动轮,第二限位丝杆的底端设置有第二从动轮,壳体的底端中部设置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主动轮,主动轮与第一从动轮的连接处设置有同步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在液体浓度检测装置上设置了搅拌机构,用户可以通过搅拌机构上的搅拌叶片和螺旋叶片对采样管中的待测量液体进行搅拌,从而防止待测量液体由于静止而产生分层或者有沉淀产生,从而使测量结果更加精确,提高液体浓度检测装置的可靠性。2.在液体浓度检测装置上设置了第一限位丝杆和第二限位丝杆,用户可以通过第一限位丝杆和第二限位丝杆对光传感器和光源发射器的位置进行同步调节,从而使用户可以在不同的位置对采样管中的待测量液体进行检测,从而使测量结果更加精确,提高液体浓度检测装置的可靠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对应的搅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对应的固定塞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电机、2-第一从动轮、3-光传感器、4-第一限位丝杆、5-壳体、6-搅拌机构、7-支撑顶板、8-第二限位丝杆、9-光源发射器、10-第二从动轮、11-同步带、12-主动轮、13-限位弹簧、14-限位底座、15-采样管、611-第一传动杆、612-第二传动杆、62-限位螺丝钉、63-固定塞、64-第二电机、65-限位圆柱、66-限位凹槽、67-限位套筒、68-搅拌叶片、69-螺旋叶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钻井液润滑剂液体浓度检测装置,包括壳体5,壳体5的顶端设置有支撑顶板7,壳体5的内部设置有采样管15,壳体5的一侧设置有光传感器3,壳体5的另一侧设置有与光传感器3相对应的光源发射器9,壳体5的上表面中间位置设置有搅拌机构6,搅拌机构6包括第二电机64,第二电机64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二传动杆612,第二传动杆612的下方设置有第一传动杆611,第一传动杆611的顶端设置有与第二传动杆612相对应的限位套筒67,限位套筒67与第二传动杆612的连接处设置有限位螺丝钉62,第一传动杆611的两侧设置有搅拌叶片68,限位螺丝钉62的使用便于用户对第一传动杆611进行更换;为了使液体浓度检测装置对采样管15的固定效果更好,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二电机64的下方设置有固定塞63,第二电机64上设置有与固定塞63相对应的限位圆柱65,固定塞63上开设有与限位圆柱65相对应的限位凹槽66,使用时将采样管15的顶部套设在固定塞63的底部,从而通过固定塞63对采样管15进行固定;为了使固定塞63的生产成本更低,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固定塞63的材质为橡胶,第一传动杆611的底端设置有螺旋叶片69,螺旋叶片69与第一传动杆611为一体成型结构,为了使螺旋叶片69的透光性更好,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螺旋叶片69的材质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了使搅拌叶片68的搅拌效果更好,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搅拌叶片68共设置有六个,六个搅拌叶片68对称设置在第一传动杆611的两侧,搅拌叶片68与第一传动杆611为一体成型结构,使用时接通第二电机64的电源,此时第二电机64通过第二传动杆612和第一传动杆611带动搅拌叶片68和螺旋叶片69转动,从而通过搅拌叶片68和螺旋叶片69对采样管15中的待测量液体进行搅拌,从而防止待测量液体由于静止而产生分层或者有沉淀产生,从而使测量结果更加精确,进而提高液体浓度检测装置的可靠性;为了使便于对采样管15进行固定,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采样管15的下方设置有限位底座14,限位底座14的下表面两端设置有限位弹簧13,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限位底座14的材质为橡胶,限位弹簧13的顶部镶嵌在限位底座14中,壳体5的底部设置有支撑底板,限位弹簧13的底部固定在支撑底板上,使用时将采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钻井液润滑剂液体浓度检测装置,包括壳体(5),壳体(5)的顶端设置有支撑顶板(7),壳体(5)的内部设置有采样管(15),壳体(5)的一侧设置有光传感器(3),壳体(5)的另一侧设置有与光传感器(3)相对应的光源发射器(9),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5)的上表面中间位置设置有搅拌机构(6),搅拌机构(6)包括第二电机(64),第二电机(64)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二传动杆(612),第二传动杆(612)的下方设置有第一传动杆(611),第一传动杆(611)的顶端设置有与第二传动杆(612)相对应的限位套筒(67),限位套筒(67)与第二传动杆(612)的连接处设置有限位螺丝钉(62),第一传动杆(611)的两侧设置有搅拌叶片(6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钻井液润滑剂液体浓度检测装置,包括壳体(5),壳体(5)的顶端设置有支撑顶板(7),壳体(5)的内部设置有采样管(15),壳体(5)的一侧设置有光传感器(3),壳体(5)的另一侧设置有与光传感器(3)相对应的光源发射器(9),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5)的上表面中间位置设置有搅拌机构(6),搅拌机构(6)包括第二电机(64),第二电机(64)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二传动杆(612),第二传动杆(612)的下方设置有第一传动杆(611),第一传动杆(611)的顶端设置有与第二传动杆(612)相对应的限位套筒(67),限位套筒(67)与第二传动杆(612)的连接处设置有限位螺丝钉(62),第一传动杆(611)的两侧设置有搅拌叶片(6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钻井液润滑剂液体浓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机(64)的下方设置有固定塞(63),第二电机(64)上设置有与固定塞(63)相对应的限位圆柱(65),固定塞(63)上开设有与限位圆柱(65)相对应的限位凹槽(6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钻井液润滑剂液体浓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塞(63)的材质为橡胶,第一传动杆(611)的底端设置有螺旋叶片(69),螺旋叶片(69)与第一传动杆(611)为一体成型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永锋徐明友王险冰
申请(专利权)人: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江汉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江汉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二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