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空冷散热器、间接空冷塔及间接空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837483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间接空冷散热器、间接空冷塔及间接空冷系统。该间接空冷散热器包括多个散热单元;以及多个温度传感器组,所述散热器上的所有散热单元中的每一者均安装有至少一所述温度传感器组。该间接空冷散热器的每个散热单元上设置一个温度传感器组,通过每个温度传感器组测量每个散热单元的温度,从而可全面有效地监测间接空冷散热器的各个散热单元的温度场变化的数据,通过分析该数据并配合气温、风向及风速等参数的变化情况,可得到间接空冷散热器的运行工况。尤其对于冬季运行工况,根据该监测数据的变化可采取有效的调整手段以防止散热单元冻裂,从而为防寒防冻工作提供直观且有效的监视数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间接空冷散热器、间接空冷塔及间接空冷系统
本技术涉及电力设备
,具体地涉及一种间接空冷散热器、间接空冷塔及间接空冷系统。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表面式凝汽器间接空冷系统由表面式凝汽器1、循环水泵2、凝结水泵3、空冷塔4、凝结水精处理装置5、除氧器6、给水泵7、锅炉8以及汽轮机9构成。其中,该间接空冷塔4内设置有间接空冷散热器40。表面式凝汽器间接空冷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为:循环水进入表面式凝汽器1的水侧通过表面换热,受热后的循环水由循环水泵2送至空冷塔4,通过间接空冷散热器40与空气进行表面换热,循环水被空气冷却后再返回表面式凝汽器1去冷却汽轮机9的排汽,构成了密闭循环。表面式凝汽器间接空冷散热器由多个冷却三角组成,而现有技术中用于测量该散热器的温度的装置是仅在该散热器的多个冷却三角中的个别冷却三角上安装温度热电偶。例如一个由10个扇区、每个扇区18个冷却三角的组成的间冷系统,仅安装约20-30个温度热电偶。利用所述20-30个温度热电偶测量冷却三角的金属壁温,并对所测量20-30个金属壁温点进行逻辑判断,可得到该散热器的金属壁温实际值。由于利用上述装置无法测量所述表面式凝汽器间接空冷散热器的全部冷却三角的金属壁温,故无法全面且直观地反映整个散热器的温度场的分布情况。尤其对于冬季运行工况,无法为防寒防冻工作提供直观且有效的监视数据,故根据上述装置所测量得到的温度数据无法采取有效的调整手段,从而会导致冷却三角冻裂等后果,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间接空冷散热器、间接空冷塔及间接空冷系统,其可提供有效反映间接空冷散热器的各个散热单元的温度场变化的数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间接空冷散热器,该散热器包括:多个散热单元;以及多个温度传感器组,所述散热器上的所有散热单元中的每一者均安装有至少一所述温度传感器组。可选的,所述温度传感器组包括两个温度传感器,所述两个温度传感器分别安装于所述散热单元的第一进水管的第一预设位置处及所述散热单元的第二进水管的第二预设位置处。可选的,所述第一预设位置到所述第一进水管的进水端的距离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到所述第二进水管的进水端的距离相同。可选的,所述第一预设位置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均为距所述第一进水管及所述第二进水管的进水端的2m处。可选的,所述温度传感器为热电偶。可选的,所述散热单元为冷却三角。可选的,该散热器还包括百叶窗、通讯转化模块以及百叶窗控制器,其中,所述百叶窗安装于所述散热单元上;所述通讯转化模块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组以及所述百叶窗控制器相连,用于将所述温度传感器组所采集到的所述散热单元的进水温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将转换后的电信号发送至所述百叶窗控制器;以及百叶窗控制器,根据所述转换后的电信号调节所述百叶窗的开度,以控制所述散热单元的温度。相应地,本技术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间接空冷塔,该间接空冷塔包括:塔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塔体内部的上述的间接空冷散热器。相应地,本技术又一方面还提供一种间接空冷系统,该间接空冷系统包括:表面式凝汽器、循环水泵以及上述的间接空冷塔,其中,所述表面式凝汽器用于对循环水进行换热;所述循环水泵用于将经换热后的循环水泵送至所述间接空冷塔;以及所述间接空冷塔用于将所述循环水与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对该循环水进行冷却,并将冷却后的循环水输送至所述表面式凝汽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创造性地在间接空冷散热器的每个散热单元上设置一个温度传感器组,通过每个温度传感器组测量每个散热单元的温度,从而可全面有效地监测间接空冷散热器的各个散热单元的温度场变化的数据,通过分析该数据并配合气温、风向及风速等气象参数的变化情况,可得到所述间接空冷散热器的运行工况。尤其对于冬季运行工况,根据该监测数据的变化可采取有效的调整手段以防止散热单元冻裂,从而为防寒防冻工作提供直观且有效的监视数据。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表面式凝汽器间接空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间接空冷散热器的平面布置图;以及图3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冷却三角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表面式凝汽器2循环水泵3凝结水泵4空冷塔5凝结水泵6除氧器7给水泵8锅炉9汽轮机20-29散热部件40间接空冷散热器201-218冷却三角2010进水管2011进水管2012热电偶2013热电偶2014百叶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提供的间接空冷散热器可包括:多个散热单元;以及多个温度传感器组,所述散热器上的所有散热单元中的每一者均安装有至少一所述温度传感器组。其中,所述散热单元可为冷却三角。该间接空冷散热器的每个散热单元上设置一个温度传感器组,通过每个温度传感器组测量每个散热单元的温度,从而可全面有效地监测间接空冷散热器的各个散热单元的温度场变化的数据,通过分析该数据并配合气温、风向及风速等气象参数的变化情况,可得到所述间接空冷散热器的运行工况。尤其对于冬季运行工况,根据该监测数据的变化可采取有效的调整手段以防止散热单元冻裂,从而为防寒防冻工作提供直观且有效的监视数据。所述温度传感器组可包括两个温度传感器,所述两个温度传感器分别安装于所述散热单元的第一进水管的第一预设位置处及所述散热单元的第二进水管的第二预设位置处。其中,所述第一预设位置到所述第一进水管的进水端的距离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到所述第二进水管的进水端的距离可以相同或不相同。由于所述第一进水管及所述第二进水管所处的位置为迎风面,该迎风面所处的工作环境最差,故通过安装在该第一进水管及该第二进水管上的温度传感器所采集到的温度数据更能反映出所述散热单元的壁温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在距进水管的进水端的不同的位置处的温度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温度场的均衡与一致性),为了避免引入额外的误差,优选地,可将所述第一预设位置到所述第一进水管的进水端的距离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到所述第二进水管的进水端的距离设置为相同的距离,也就是说,所述第一预设位置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相对称。由此,测量得到的所述间接空冷散热器的温度数据更为准确,从而更利于温度的变化趋势分析。另外,为了便于工作人员检修维护,优选地,可将所述第一预设位置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均设置在距所述第一进水管及所述第二进水管的进水端的2m处。所述温度传感器可包括热电偶、PN结温度传感器、集成温度传感器或热像仪等可以测量所述散热单元温度的传感器。由于热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间接空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器包括:/n多个散热单元;以及/n多个温度传感器组,所述散热器上的所有散热单元中的每一者均安装有至少一所述温度传感器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间接空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器包括:
多个散热单元;以及
多个温度传感器组,所述散热器上的所有散热单元中的每一者均安装有至少一所述温度传感器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接空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组包括两个温度传感器,所述两个温度传感器分别安装于所述散热单元的第一进水管的第一预设位置处及所述散热单元的第二进水管的第二预设位置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间接空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到所述第一进水管的进水端的距离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到所述第二进水管的进水端的距离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间接空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均为距所述第一进水管及所述第二进水管的进水端的2m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接空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为热电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接空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单元为冷却三角。


7.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寅彪郝宁温新宇王慧芳郝福龙刘新民刘颖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国华电力有限责任公司神华国华宁东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神华国华北京电力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