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集中润滑泵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3634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8: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润滑加油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车用集中润滑泵站。包括集中润滑泵,所述集中润滑泵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端面设置有用于储存油脂的油箱,所述基座下端面设置有罩壳,所述罩壳内设置有与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电性连接的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设置有齿轮泵,所述油箱内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管和安装在加热管内的加热丝,所述加热丝与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所述罩壳内设置有与油箱连通的蓄油腔,所述齿轮泵输出端位于蓄油腔内,所述罩壳上设置有出油口和加油口,所述出油口和加油口与蓄油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润滑效果佳。

A kind of centralized lubrication pump station for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用集中润滑泵站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润滑加油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车用集中润滑泵站。
技术介绍
车辆集中润滑系统是依据车辆在运行条件下各润滑点油脂润滑需要而设计的,实现了车辆在行进中适时加脂润滑和对润滑状态的实时监控。车辆集中润滑系统定时定量、安全高效、省工降费、延长车辆寿命等多方面优越性能,降低车辆的运营成本,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及舒适性。专利号为200820070649.0的一种车用润滑泵站,包括油箱,密封设置在所述油箱顶部的座盖和密封扣合在其上的泵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座盖上表面设置有由微处理器控制的低速电机,所述低速电机的电机轴垂直向下延伸至油箱内并通过卸荷阀进油口与主油管相连通,在油箱内设置有油脂拨动装置,在座盖上开设有加油口,所述加油口延伸至所述泵罩之外。此专利采用油泵设置在油箱上方的布置方式,油箱下置的布置结构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油泵离油箱底部有一定高度,所以油泵进油口以下的油液不能被泵出而长期积存,成为“死油”,这不但减少了邮箱的有效容积,而且长期积存的油脂极易变质,进而影响润滑效果。而且在低温环境下,油脂流动性差,不易泵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避免齿轮泵进油口以下的油脂不能被泵出而长期积存,而提供一种车用集中润滑泵站,本技术结构合理、润滑效果佳。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用集中润滑泵站,包括集中润滑泵,所述集中润滑泵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端面设置有用于储存油脂的油箱,所述基座下端面设置有罩壳,所述罩壳内设置有与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电性连接的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设置有齿轮泵,所述油箱内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管和安装在加热管内的加热丝,所述加热丝与车载电路系统连接,所述罩壳内设置有与油箱连通的蓄油腔,所述齿轮泵输出端位于蓄油腔内,所述罩壳上设置有出油口和加油口,所述出油口和加油口与蓄油腔连通。为了进一步实现本技术,可优先选用以下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加热管设置有内外两层,所述内层内侧壁上设置有与电热丝相匹配的凹槽,所述电热丝密封卡装在加热管内层内,所述外层均匀设置有直槽孔。优选的,所述直槽孔为长条状,所述直槽孔两两对称且上下相邻的直槽孔交错分布。优选的,所述加热管包括第一半筒和第二半筒,所述第一半筒与第二半筒通过螺栓连接。优选的,所述出油口处设置有用于保护齿轮泵的卸荷阀,所述罩壳内设置有与卸荷阀连通的溢流管,所述溢流管与蓄油腔底部连通。优选的,所述油箱底部设置有用于监测油箱内油量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与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油箱底部设置有用于监测油箱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加油口内侧壁上设置有用于过滤油脂中杂质的过滤网。优选的,所述油箱上部螺纹设置有油箱盖。优选的,所述基座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将润滑泵站安装在汽车底盘上的安装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油箱设置在基座上表面,电机和齿轮泵设置在基座下表面,基座下表面位于电机和齿轮泵外部设置有罩壳,罩壳内设置有与油箱连通的蓄油腔,齿轮泵输出端位于蓄油腔内,齿轮泵驱动油脂从蓄油腔向出油口输出,此结构避免了齿轮泵进油口以下的油液不能被泵出,而长期积存成为“死油”。2、本技术中油箱内设置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管,加热管有内外两层,内层内壁上有螺旋向上的凹槽,凹槽内安装有加热丝,加热管外层上有直槽孔,加热后的油脂从直槽孔流出与加热管外部的油脂混合,加速油脂的流动速度,且加热管由第一半筒和第二半筒通过螺栓连接,便于拆卸更换。3、本技术中油箱扣合在基座上,油箱上部外侧壁上有螺纹,油箱盖通过螺纹安装在油箱盖上部,此结构便于油箱的拆卸和安装,方便集中润滑泵站的检修和维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油路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加热管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1加热管俯视图;其中:1-基座,2-油箱,3-罩壳,4-电机,5-齿轮泵,6-蓄油腔,7-安装架,8-卸荷阀,9-溢流管,10-温度传感器,11-加热装置,12-油箱盖,13-出油口,14-加油口,15-传感器,16-主油管,17-安全阀,18-温度传感器,111-加热管,112-第一半筒,113-第二半筒,114-直槽孔,115-加热丝。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6所示一种车用集中润滑泵站,包括一种车用集中润滑泵站,包括集中润滑泵,集中润滑泵包括基座1,基座1上侧壁安装有用于储存油脂的油箱2,油箱扣装在基座1上,油箱2内下部安装有用于监测油箱2内储油量的传感器15,传感器15与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电性连接,其中传感器选用重力平衡式油位传感器;油箱2内安装有加热装置11,加热装置11包括加热管111,加热管111有内外两层,加热管内层内壁上有螺旋向上的凹槽,凹槽内安装有加热丝115,加热丝密封卡装在凹槽内;加热管111外层上有直槽孔114,直槽孔114两两对称且上下相邻的直槽孔交错分布,且加热管包括第一半筒112和第二半113,第一半筒112和第二半筒113通过螺栓连接,此结构便于加热丝的安装和更换;油箱内的油脂在加热管外部加热或者在内层和外层之间的间隙内加热,在内层和外层之间加热时,油脂吸收加热管内层侧壁上的热量,温度升高后通过直槽孔流出,与加热管外部的油脂混合,加速油箱内油脂的流动性;油箱内安装有用于监测油箱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10,温度传感器10与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电性连接,当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检测到油箱内的温度低于设定值时,打开加热装置对油箱内进行加热,当监测到温度高于设定值时,关闭加热装置停止加热;油箱2的上部螺纹安装有油箱2盖,螺纹安装方便对油箱2内的传感器、搅拌装置进行安装和检修;基座1下侧壁上安装有电机4,电机4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安装有齿轮泵5,基座1下侧壁位于电机和齿轮泵5外侧安装有罩壳3,罩壳3内有与油箱2连通的蓄油腔6,齿轮泵5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用集中润滑泵站,包括集中润滑泵,所述集中润滑泵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端面设置有用于储存油脂的油箱,所述基座下端面设置有罩壳,所述罩壳内设置有与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电性连接的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设置有齿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内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管和安装在加热管内的加热丝,所述加热丝与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所述罩壳内设置有与油箱连通的蓄油腔,所述齿轮泵输出端位于蓄油腔内,所述罩壳上设置有出油口和加油口,所述出油口和加油口与蓄油腔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集中润滑泵站,包括集中润滑泵,所述集中润滑泵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端面设置有用于储存油脂的油箱,所述基座下端面设置有罩壳,所述罩壳内设置有与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电性连接的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设置有齿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内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管和安装在加热管内的加热丝,所述加热丝与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所述罩壳内设置有与油箱连通的蓄油腔,所述齿轮泵输出端位于蓄油腔内,所述罩壳上设置有出油口和加油口,所述出油口和加油口与蓄油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车用集中润滑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设置有内外两层,所述内层内侧壁上设置有与电热丝相匹配的凹槽,所述电热丝密封卡装在加热管内层内,所述外层均匀设置有直槽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车用集中润滑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槽孔为长条状,所述直槽孔两两对称且上下相邻的直槽孔交错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车用集中润滑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包括第一半筒和第二半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贺王文来王洪昌韩堂伟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长通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