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仙明专利>正文

一种结构改进的龙头阀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3589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8: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改进的龙头阀体,属于恒温龙头结构的领域。阀体包括位于左侧的开关阀芯腔和位于右侧的恒温阀芯腔,阀体表面设有冷水进水口、热水进水口和至少一个混合水出水口,冷水进水口直通恒温阀芯腔,热水进水口通过阀体内设置的热水通道与恒温阀芯腔连通,热水通道为横向直穿的通道,两端分别与恒温阀芯腔、开关阀芯腔相通,热水进水口纵向与热水通道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对龙头阀体的热水通道进行了改进,不再是半封闭结构,采用横向直穿的通道,将热水通道分为两段式加工,使得龙头阀体结构更加紧凑,加工精度小,加工更加方便,制造成本得以优化缩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结构改进的龙头阀体
本技术涉及一种恒温龙头结构,具体涉及一种结构改进的龙头阀体。
技术介绍
恒温水龙头由于水温调节比较方便而受到人们的喜欢。其一般包括阀体和分别设置在阀体左右两侧的开关阀芯和恒温阀芯,开关阀芯用于控制水路的进出大小,恒温阀芯用于控制恒温水温出水。家用水路基本是热水在左侧,冷水在右侧。冷水会直通恒温阀芯,热水经过阀体内的热水通道进入恒温阀芯,冷、热水在恒温阀芯内混合,再经由阀体内的混合水通道到达开关阀芯,由开关阀芯控制混合水出水水路和出水量。如申请号为201810357582.7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恒温龙头,包括龙头本体,龙头本体上设有分别连通冷热供水源的两进水接头、一调温组件(即恒温阀芯)和一控制阀(即开关阀芯),龙头本体包括外壳和内芯(即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芯为一体成型,且内芯设有两进水口和至少一出水口,及平行设置的一进水路、一混水路和至少一出水路,调温组件连通两进水口和出水路,并调节出水路的水温,控制阀可选择地连通混水路与出水路。其中热水通道为L1,混合水通道为L2,混合水出水通道为L3/L4。热水经由狭长的热水通道进入恒温阀芯腔。上述龙头阀体的热水通道,一端与恒温阀芯腔相通,一端与热水进水口相通形成L型流道,即热水通道在加工时,热水通道不可横向直穿阀体,这样就对热水通道的加工深度要求较高。按照行业的加工标准,加工芯棒的长度与通道孔径的大小需控制在20:1以内,由于热水通道较长,若控制通道孔径,加工芯棒如果太长,将会大大影响热水通道的加工精度,阀体成品质量不稳定;若为了控制加工芯棒的长度,加大通道孔径,势必会影响阀体的整体大小,同时,为了加工方便和提高加工精度,一般情况下会采用全圆孔加工,这样更需拓宽热水通道的孔径,为解决这一情况,要么在阀体上纵向凸出一部分,以适应较大孔径的热水通道,要么将阀体整体做大,以便留余制造空间,这样都将增大制造成本,产品结构冗余复杂。综上,现有技术中的龙头阀体,在结构上尚存不足,在加工上要求较高,制造成本较大,需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特提供结构改进、便于加工、减少制造成本的龙头阀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结构改进的龙头阀体,阀体包括位于左侧的开关阀芯腔和位于右侧的恒温阀芯腔,阀体表面设有冷水进水口、热水进水口和至少一个混合水出水口,冷水进水口直通恒温阀芯腔,热水进水口通过阀体内设置的热水通道与恒温阀芯腔连通,热水通道为横向直穿的通道,两端分别与恒温阀芯腔、开关阀芯腔相通,热水进水口纵向与热水通道连通。进一步的,热水通道包括左工艺通道和右工艺通道,左工艺通道从开关阀芯腔底部穿过,右通道从恒温阀芯腔底部穿过,左工艺通道和右工艺通道部分重合形成连通状态组成热水通道。进一步的,左工艺通道和右工艺通道以底面接触重合或孔壁间相交重合的方式连通起来。进一步的,左工艺通道的轴截面呈圆形,右工艺通道的轴截面呈弧形。进一步的,左工艺通道在其端部因加工工艺留下的向外的工艺开口,用堵头封堵。进一步的,阀体内还设置有混合水通道,其两端分别连通恒温阀芯腔和开关阀芯腔。进一步的,阀体内还设置有至少一条混合水出水通道,其两端分别连通开关阀芯腔和混合水出水口。进一步的,阀体内设置有两条混合水出水通道,对应阀体表面设有两个混合水出水口。进一步的,阀体为一体注塑成型。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对龙头阀体的热水通道进行了改进,不再是半封闭结构,采用横向直穿的通道,将热水通道分为两段式加工,即左工艺通道和右工艺通道,使热水通道可从阀体两侧分别加工,使用两根注塑芯棒,其中每根注塑芯棒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热水通道一次性注塑芯棒而言,长度大大减少,加工时稳定性更好,避免了因芯棒过长而影响制造精度的问题;同时,由于恒温阀芯相对体积较大,占用空间较大,右工艺通道选用弧形的通道孔,而非圆形孔,空间使用更加合理,无需因使用圆形孔而外扩阀体。总之,本技术所提供的龙头阀体,结构紧凑,加工精度小,加工更加方便,制造成本得以优化缩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提供的龙头阀体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提供的龙头阀体的左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提供的龙头阀体的右视图;图4是图2中的A-A截面图;图5是图2中的B-B截面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提供的龙头阀体水流走向图。图中,1、开关阀芯腔;2、恒温阀芯腔;3、冷水进水口;4、热水进水口;5、混合水出水口;6、热水通道;61、左工艺通道;62、右工艺通道;63、工艺开口;7、混合水通道;8、混合水出水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5所示,一种结构改进的龙头阀体,阀体包括位于左侧的用于安装开关阀芯的开关阀芯腔1和位于右侧的用于安装恒温阀芯的恒温阀芯腔2,阀体表面设有冷水进水口3、热水进水口4和至少一个混合水出水口5,家用水路基本是热水在左侧,冷水在右侧。本实施例中,热水进水口4的左侧,靠近开关阀芯腔1,冷水进水口3在右侧,直通恒温阀芯腔2,热水进水口4通过阀体内设置的热水通道6与恒温阀芯腔2连通,阀体内还设置有混合水通道7,其两端分别连通恒温阀芯腔2和开关阀芯腔1。阀体内设置有两条混合水出水通道8,对应阀体表面设有两个混合水出水口5。本实施例中的阀体为一体注塑成型。现有技术中,热水经由狭长的热水通道进入恒温阀芯腔,如申请号为201810357582.7的中国技术专利所公开的一种恒温龙头,龙头阀体的热水通道,一端与恒温阀芯腔相通,一端与热水进水口相通形成L型流道,即热水通道在加工时,热水通道不可横向直穿阀体,这样就对热水通道的加工深度要求较高。按照行业的加工标准,加工芯棒的长度与通道孔径的大小需控制在20:1以内,由于热水通道较长,若控制通道孔径,加工芯棒如果太长,将会大大影响热水通道的加工精度,阀体成品质量不稳定;若为了控制加工芯棒的长度,加大通道孔径,势必会影响阀体的整体大小,同时,为了加工方便和提高加工精度,一般情况下会采用全圆孔加工,这样更需拓宽热水通道的孔径,为解决这一情况,要么在阀体上纵向凸出一部分,以适应较大孔径的热水通道,要么将阀体整体做大,以便留余制造空间,这样都将增大制造成本。本实施例中,热水通道6为横向直穿的通道,两端分别与恒温阀芯腔2、开关阀芯腔1相通,热水进水口4纵向与热水通道6连通。其中,热水通道6包括左工艺通道61和右工艺通道62,左工艺通道61从开关阀芯腔1底部穿过,右通道62从恒温阀芯腔2底部穿过,左工艺通道61和右工艺通道62部分重合形成连通状态组成热水通道6。本实施例中,如图4、6所示,左工艺通道61和右工艺通道62采用孔壁间相交重合的方式连通起来,这样对左工艺通道61和右工艺通道62的加工长度要求不高,仅需能汇合连通即可,减小了加工精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结构改进的龙头阀体,阀体包括位于左侧的开关阀芯腔(1)和位于右侧的恒温阀芯腔(2),阀体表面设有冷水进水口(3)、热水进水口(4)和至少一个混合水出水口(5),冷水进水口(3)直通恒温阀芯腔(2),热水进水口(4)通过阀体内设置的热水通道(6)与恒温阀芯腔(2)连通,其特征在于,热水通道(6)为横向直穿的通道,两端分别与恒温阀芯腔(2)、开关阀芯腔(1)相通,热水进水口(4)纵向与热水通道(6)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构改进的龙头阀体,阀体包括位于左侧的开关阀芯腔(1)和位于右侧的恒温阀芯腔(2),阀体表面设有冷水进水口(3)、热水进水口(4)和至少一个混合水出水口(5),冷水进水口(3)直通恒温阀芯腔(2),热水进水口(4)通过阀体内设置的热水通道(6)与恒温阀芯腔(2)连通,其特征在于,热水通道(6)为横向直穿的通道,两端分别与恒温阀芯腔(2)、开关阀芯腔(1)相通,热水进水口(4)纵向与热水通道(6)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改进的龙头阀体,其特征在于,热水通道(6)包括左工艺通道(61)和右工艺通道(62),左工艺通道(61)从开关阀芯腔(1)底部穿过,右工艺通道(62)从恒温阀芯腔(2)底部穿过,左工艺通道(61)和右工艺通道(62)部分重合形成连通状态组成热水通道(6)。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改进的龙头阀体,其特征在于,左工艺通道(61)和右工艺通道(62)以底面接触重合或孔壁间相交重合的方式连通起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仙明
申请(专利权)人:林仙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