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临边防护杆及临边防护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3445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8: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临边防护杆及临边防护网,其中,临边防护杆包括夹具部、立杆和至少两组沿立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挂环,挂环用于固定钢丝绳;夹具部固设于立杆的底部,用于与临边钢梁固定,夹具部包括第一卡件和第二卡件,第一卡件和第二卡件能够分别位于临边钢梁的两侧,且第一卡件能够相对于第二卡件移动以夹紧或脱离临边钢梁。能够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同时,方便拆卸且可有效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临边防护杆及临边防护网
本技术涉及建筑安全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临边防护杆及临边防护网。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中高层、超高层建筑日益增多,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防护必不可少,其中临边防护杆是重要的一种防护装置,临边防护杆可以有效地提醒和防止施工人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从楼层坠落,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现有技术中的临边防护杆是在混凝土楼板上预埋钢管搭设防护网杆,为避免该防护杆对后期施工的影响,在施工结束后,通过切割作业将防护杆取下,操作较为繁琐,且防护杆无法多次重复使用,成本较高。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临边防护杆,能够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同时,方便拆卸且可有效降低成本,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临边防护杆及临边防护网,能够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同时,方便拆卸且可有效降低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临边防护杆,其包括夹具部、立杆和至少两组沿所述立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挂环,所述挂环用于固定钢丝绳;所述夹具部固设于所述立杆的底部,用于与临边钢梁固定,所述夹具部包括第一卡件和第二卡件,所述第一卡件和所述第二卡件能够分别位于所述临边钢梁的两侧,且所述第一卡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卡件移动以夹紧或脱离所述临边钢梁。安装时,将第一卡件和第二卡件分别位于临边钢梁的翼缘的两侧,通过操作第一卡件使其相对于第二卡件移动至第一卡件和第二卡件夹紧临边钢梁的翼缘,以使该夹具部与临边钢梁固定,进而使得该临边防护杆与临边钢梁固定。当各组临边防护杆均与临边钢梁固定后,安装钢丝绳和安全网即可完成该临边防护网的安装。该临边防护杆通过夹具部与临边钢梁固接,具体可通过操作第一卡件以使其相对于第二卡件移动实现与临边钢梁的拆装,也就是说,该临边防护杆与临边钢梁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方便临边防护网的拆装,可简化操作工艺、缩短加工周期,同时,该临边防护杆可重复利用,可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同时有效降低成本。可选地,所述夹具部包括截面呈U型结构的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卡件为螺栓,所述第一侧壁设有与所述螺栓相适配的螺纹孔结构,所述第二侧壁形成所述第二卡件。可选地,所述第一侧壁设有通孔,且所述第一侧壁固设有与所述螺栓相适配的螺母,所述螺母与所述通孔同轴。可选地,所述螺母固设于所述第一侧壁远离所述第二侧壁的一侧。可选地,所述螺栓和所述螺母的数量分别为三个,且三个所述螺母的设置位置不共线。可选地,所述第一侧壁朝向所述U型结构的开口端的一侧设有延伸段,且一个所述螺母设于所述延伸段。可选地,所述立杆固定于所述第二侧壁远离所述第一侧壁的一侧。可选地,所述立杆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沿周向设有至少两块加强板。可选地,各组所述挂环分别包括两个挂环,且两个所述挂环在所述立杆的同一长度位置错开设置。另外,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临边防护网,其包括钢丝绳、安全网以及至少两组如上所述的临边防护杆,所述钢丝绳用于安装安全网,且所述钢丝绳与所述临边防护杆的挂环固定。具有如上所述的临边防护杆的临边防护网,其技术效果与上述临边防护杆的技术效果类似,为节约篇幅,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临边防护网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临边防护杆在安装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夹具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仰视图;图5是俯视视角下夹具部与立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附图1-5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临边防护杆;20-钢丝绳;30-安全网;40-临边钢梁,41-翼缘;50-作业层;1-本体,11-第一侧壁,12-第二侧壁,13-通孔,14-延伸段;2-立杆;3-挂环;4-螺栓;5-螺母;6-加强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临边防护网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临边防护杆在安装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夹具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仰视图;图5是俯视视角下夹具部与立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临边防护杆10及临边防护网,其中,如图1所示,临边防护网包括钢丝绳20、安全网30和至少两组上述临边防护杆10,钢丝绳20用于安装安全网30,并且该钢丝绳20与临边防护杆10的挂环3固定。具体的临边防护杆10的数量可根据作业层50临边的长度进行设定等,在此不作具体要求。具体的,如图2所示,临边防护杆10包括夹具部、立杆2和至少两组沿立杆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挂环3,其中,夹具部用于与作业层50的临边钢梁40固定,挂环3用于固定钢丝绳20,也就说,临边防护网的钢丝绳20至少有两根,分别与各立杆2的两组挂环3连接,安全网30可以是密目网,该安全网30连接于相邻两根钢丝绳20之间,形成临边防护网,以对钢结构楼板作业层50的施工人员提供防护,同时避免施工器具等发生坠落的情况。如图3所示,夹具部固设于立杆2的底部,夹具部包括第一卡件和第二卡件,第一卡件和第二卡件能够分别位于临边钢梁40的两侧,且第一卡件能够相对于第二卡件移动以夹紧或脱离临边钢梁40。安装时,将第一卡件和第二卡件分别位于临边钢梁40的翼缘41的两侧,通过操作第一卡件使其相对于第二卡件移动至第一卡件和第二卡件夹紧临边钢梁40的翼缘41,以使该夹具部与临边钢梁40固定,进而使得该临边防护杆10与临边钢梁40固定。当各组临边防护杆10均与临边钢梁40固定后,安装钢丝绳20和安全网30即可完成该临边防护网的安装。本实施例中的临边防护杆10通过夹具部与临边钢梁40固接,具体可通过操作第一卡件以使其相对于第二卡件移动实现与临边钢梁40的拆装,也就是说,该临边防护杆10与临边钢梁40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方便临边防护网的拆装,可简化操作工艺、缩短加工周期,同时,该临边防护杆10可重复利用,可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同时有效降低成本。在上述实施例中,夹具部包括截面呈U型结构的本体1,该本体1包括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即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之间为U型结构的凹槽,第一卡件为螺栓4,第一侧壁11设有与螺栓4相适配的螺纹孔结构,第二侧壁12形成第二卡件。安装时,将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分别位于临边钢梁40的翼缘41的两侧,此时,翼缘41位于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之间的凹槽内,旋转螺栓4,使其沿螺纹孔结构向第二侧壁12移动直至螺栓4朝向第二侧壁12的一端与第二侧壁12夹紧翼缘41,即可实现临边防护杆10的安装,反向旋转螺栓4即可实现该临边防护杆10的拆卸。当然,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将该夹具部通过弹性力实现与临边钢梁40之间的固定,如将该夹具部设置为燕尾夹的结构,而上述本体1和螺栓4的结构设置可使得该夹具部与临边钢梁40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定,安全系数高。同时,将本体1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临边防护杆,其特征在于,包括夹具部、立杆(2)和至少两组沿所述立杆(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挂环(3),所述挂环(3)用于固定钢丝绳(20);/n所述夹具部固设于所述立杆(2)的底部,用于与临边钢梁(40)固定,所述夹具部包括第一卡件和第二卡件,所述第一卡件和所述第二卡件能够分别位于所述临边钢梁(40)的两侧,且所述第一卡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卡件移动以夹紧或脱离所述临边钢梁(4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临边防护杆,其特征在于,包括夹具部、立杆(2)和至少两组沿所述立杆(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挂环(3),所述挂环(3)用于固定钢丝绳(20);
所述夹具部固设于所述立杆(2)的底部,用于与临边钢梁(40)固定,所述夹具部包括第一卡件和第二卡件,所述第一卡件和所述第二卡件能够分别位于所述临边钢梁(40)的两侧,且所述第一卡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卡件移动以夹紧或脱离所述临边钢梁(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边防护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部包括截面呈U型结构的本体(1),所述本体(1)包括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所述第一卡件为螺栓(4),所述第一侧壁(11)设有与所述螺栓(4)相适配的螺纹孔结构,所述第二侧壁(12)形成所述第二卡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临边防护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11)设有通孔(13),且所述第一侧壁(11)固设有与所述螺栓(4)相适配的螺母(5),所述螺母(5)与所述通孔(13)同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临边防护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5)固设于所述第一侧壁(11)远离所述第二侧壁(12)的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辉矣庆贺董克涛张劭昀汪芳弟国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建工建筑产业化投资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